一、民法典债权人欺诈担保合同有效吗?
受债权人欺诈签订的担保合同是无效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担保合同满足哪些条件才有效?
1、担保合同的当事人缔约时须有相应的缔约能力。
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3、担保合同不违反强制性法律规范及社会公共利益。
4、履行约定的或法律规定的手续。
5、主合同有效。
三、担保合同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1、从属性。
担保合同的从属性,又称附随性、伴随性,是指担保合同的成立和存在必须以一定的合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被担保的合同关系是一种主法律关系,为之而设立的担保关系是一种从法律关系。
2、补充性。
担保合同的补充性是指合同债权人所享有的担保权或者担保利益。担保合同的补充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责任财产的补充,即担保合同一经有效成立,就在主合同关系的基础上补充了某种权利义务关系,从而使保障债权实现的责任财产得以扩张,或使债权人就特定财产享有了优先权,增强了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的可能性。
第二、效力的补充,即在主合同关系因适当履行而正常终止时,担保合同中担保人的义务并不实际履行。只有在主债务不履行时,担保合同中担保人的义务才履行,使主债权得以实现。
3、相对独立性。
担保合同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担保合同尽管属于从合同,但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即担保合同能够相对独立于被担保的合同债权而发生或者存在。担保合同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发生或存在的相对独立性,即担保合同也是一种独立的法律关系。担保合同的成立,和其他合同的成立一样,须有当事人的合意,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而发生,与被担保的合同债权的成立或者发生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受不同的法律调整。
二是效力的相对独立性,即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担保合同可以不依附于被担保的合同债权而单独发生效力,此时,被担保的合同债权不成立、无效或者失效,对已经成立的担保合同的效力不发生影响。
严格意义上讲,受他人欺诈签订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在没有被撤销之前是有效的,而且担保人必须在知道可撤销事由以后的一年内行使撤销权。担保合同是从合同,在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并不影响主合同的法律效力,但主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一定无效。
-
民法典担保协议无债权人是否有效
132人看过
-
民法典债权人有权强制担保人还钱吗
303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中介欺诈购房合同无效吗
101人看过
-
民法典中民法关于欺诈的合同效力如何
101人看过
-
债权人欺诈担保人,如何维权?
398人看过
-
民法典中不履行合同算欺诈吗
297人看过
担保合同是为了促使债务人履行其债务,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而在债权人(同时也是担保权人)和债务人之间,或在债权人、债务人和第三人(即担保人)之间协商形成的,当债务人不履行或无法履行债务时,以一定方式保证债权人债权得以实现的协议。担保合同... 更多>
-
民事诉讼中担保人欺诈债权合同可以不成立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141、债权人和债务人恶意串通对担保人进行欺诈,担保人受欺诈签订担保合同的,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不需要承担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四条【恶意串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
债权人欺骗担保人,担保人的担保是否有效广西在线咨询 2021-06-22这个问题的回答。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债务人与债权人双方通过欺骗的手段让担保人为债务担保,那么担保人可以不用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同时,债务人转让债务、双方变更合同等都需要经由担保人的同意,否则担保人也可不再承担担保责任。
-
民法典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民法典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福建在线咨询 2023-08-18担保合同是主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也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保证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保证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
民法典债权人有权强制担保人还钱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251、债权人在债务人不还款的情况下,有没有权强制担保人还款,要依据担保的类型而定,如果是担保物权,可以强制拍卖、变卖担保物还钱。如果是保证担保,一般保证责任的,要强制执行债务人不能偿还债务时,才能强制保证人偿还债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三百八十六条【担保物权的定义】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
-
民法典买卖合同买房欺诈能否有效?北京在线咨询 2023-07-21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所谓意思表示,是指向外部表明愿意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意思表示是构成法律行为的要素。意思表示真实是构成有效合同的先决条件之一,一方在被欺诈、胁迫或者重大错误下订立的合同往往非其真实意思表示,属于无效或可撤销的合同。很明显,合同是有效的,但如果有确凿证据证明是在被骗的情况下签下合同的,可以通过法律使其无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