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所拥有的自主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权力。这种权力由国家法律规定并受法律保护和监督。
性质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一切从事生产和交换活动的企业,都是相对独立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的经营原则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即以自己的收入补偿自己的支出,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谋取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如发生亏损,企业领导者和职工都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
改革的过程中国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由于长期处在高度集中和吃大锅饭的经济体制的管理之下,成了国家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没有自主权,缺乏活力,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产党和政府从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入手,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见国民经济体制)。企业开始有了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增强了活力。但由于这项改革涉及面很广,要使企业真正得到与其性质和地位相一致的权力,必须有一个过程。根据实践,这个过程大体是:第一步,实行利润留成,相应地扩大企业在计划安排、产品销售、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权力,企业发生亏损,仍由国家给予补贴。第二步,在全面利改税的基础上,企业实行一定条件下的自负盈亏,纳税后的利润全部留给企业支配;发生亏损时,国家不再补贴,由企业领导和职工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第三步,在改革条(部门)块(地方)分割的国家管理企业体制的基础上,把企业进一步从部门和地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企业真正成为能够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自主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中国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改革目标──相对独立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将在第三步改革之后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将随改革的进展逐步扩大。
内容根据1984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现阶段全民所有制企业自主权的主要内容有:①在确保完成国家计划和国家供货合同的前提下,有权自行安排增产国家建设和市场需要的产品;在执行国家计划中,如遇供需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有权向主管部门提出调整计划。②除国家特殊规定不准自销的产品外,企业分成的产品、国家计划外超产的产品、试制的新产品、购销部门不收购的产品、库存积压的产品都可以自销。③工业生产资料属于企业自销的和完成国家计划后的超产部分,企业一般在不高于或低于20%的幅度内有权自定价格,或由供需双方在规定幅度内协商定价;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资料在执行国家规定价格(包括国家规定的浮动价格)时,企业可用计划外自销产品与外单位进行协作。④对于国家统一分配的物资,企业在订货时有权选择供货单位,并与供货单位签订合同,直达供应,直接结算。⑤有权将留成所得的资金,按主管部门规定的比例,分别建立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后备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并有权支配使用,其中前三项可同折旧基金、大修理基金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合理使用。⑥有权把多余、闲置的固定资产出租和有偿转让。⑦在主管部门核定的定员编制范围内,有权按照生产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自行确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有权任免企业的中层行政干部和根据需要从外单位、外地区招聘技术管理人员,并自行确定报酬;有权在工人中选拔干部和对职工进行奖惩。⑧在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标准、工资地区类别和一些必须全国统一的津贴制度的前提下,有权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工资形式,有权对奖励基金自主分配。⑨在不改变所有制形式、隶属关系、财政体制的情况下,有权参与和组织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合经营;有权择优选点,组织生产协作或扩散产品。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属于企业全体职工,由厂长(经理)代表职工行使。
1984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正确处理和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的重大方针和措施:如把国家的所有权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适当分开,实行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并按照这一原则来进行改革,以增强企业自主经营的活力。并且明确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在服从国家计划和管理的前提下,企业有权选择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有权安排自己的供产销活动,有权拥有和支配自留资金,依照规定自行任免、聘用和选举本企业的工作人员,有权决定用工办法和工资奖励方式,有权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确定本企业产品的价格,等等。还指出,要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力和义务的法人。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出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把经营权真正交给企业,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运用法律手段,以契约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之间、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是经济责任、经济权力和经济利益三者的统一。赋予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对于充分发挥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优越性,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保证企业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解放和发展企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将起重要作用。
(林凌)
.....。
-
各种所有制企业的民主管理形式
341人看过
-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相关管理办法是什么?
255人看过
-
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全文
294人看过
-
企业国有资产法:国家出资企业有经营自主权
323人看过
-
如何加强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
145人看过
-
民营危化企业的安全管理(下)
407人看过
经理是指在公司中负责管理日常事务的负责人,通常负责制定和实施公司战略、监督业务运营、管理团队、协调内外关系等。 经理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管理技能和业务知识,以带领团队实现公司的目标。 经理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遵守公司... 更多>
-
国有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经营方面所享有的权利为一定是私有企业经营权广西在线咨询 2023-02-13私有企业的经营权是指董事会及经理人员代表公司法人经营业务的权利。而国有企业的经营权是指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所以说,所谓经营权是指企业的经营者掌握对企业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和依法处置的权利。 管理权:现代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证明,管理权和所有权密不可分,所有权决定管理权。投资者依据公司章程就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投票表决进而对企业经营形成控制权力。合资企业各方
-
公司法全民所有制企业广西在线咨询 2022-05-31该企业如果属于公司则适用公司法,如不是公司则不适用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的法律依据主要有: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人大常委会制定,2009年5月1日生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人大常委会制定,2006年1月1日生效; (二)、国务院部门规章: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96
-
全民所有制企业管理暂行规定何时失效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29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省府令15号发布日期:失效日期发文单位。第二条临:江苏省XX文号,制定本实施细则,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执行日期。
-
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经济补偿是如何规定。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07(一)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且新企业能够提供相应工作岗位,职工原劳动合同转移到新企业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未履行期限不足3年的,应延长至3年),原企业不支付经济补偿金,职工在原企业的工作年限连续计算为新企业的工作年限。新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连同该职工在原企业和新企业的工作年限一并按解除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由原企业或其出资人与新企业按该职工在原企业和新企业的工作
-
为什么要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04企业改制是指依法改变企业原有的资本结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模式或体制等,使其在客观上适应企业发展的新的需要的过程。在我国,一般是将原单一所有制的国有、集体企业改为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或者是内外资企业互转。 改制也指企业所有制的改变:国有企业的改制方案应由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同意;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的改制必需要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审核,并报本级政府批准。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按照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