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解释不是婚姻家庭法的渊源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8 23:00:11 318 人看过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解释不是婚姻家庭法的渊源错误。

最高人民法院主要职能:依法行使国家最高审判权,同时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工作,其主要职能为:

1、审判下列案件:法律、法令规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和它认为应当由自己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对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不服的上诉和抗诉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

2、核准死刑。杀人、强奸、抢劫、爆炸以及其它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判处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授权高级人民法院行使;

3、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4、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法院再审;

5、进行司法解释。即对于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进行解释;

6、领导和管理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事宜。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六条

男女双方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补办结婚登记的,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民法典所规定的结婚的实质要件时起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送达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送达的司法解释,全名为《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送达工作的若干意见》,法发(2017)19号。自2017年7月19日开始实施。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送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法发〔2017〕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送达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7年7月19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送达工作的若干意见

送达是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的重要程序事项,是保障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审理民事案件、及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提高,送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民事审判公正与效率的瓶颈之一。为此,各级人民法院要切实改进和加强送达工作,在法侓和司法解释的框架内,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全面推进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制度,统一送达地址确认书格式,规范送达地址确认书内容,提升民事送达的质量和效率,将司法为民切实落到实处。

一、送达地址确认书是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制度的基础。送达地址确认书应当包括当事人提供的送达地址、人民法院告知事项、当事人对送达地址的确认、送达地址确认书的适用范围和变更方式等内容。

二、当事人提供的送达地址应当包括邮政编码、详细地址以及受送达人的联系电话等。同意电子送达的,应当提供并确认接收民事诉讼文书的传真号、电子信箱、微信号等电子送达地址。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诉讼代理人确认的送达地址视为当事人的送达地址。

三、为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应当告知送达地址确认书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拒绝提供送达地址、提供虚假地址或者提供地址不准确的法律后果。

四、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当事人对其填写的送达地址及法律后果等事项进行确认。当事人确认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已知晓人民法院告知的事项及送达地址确认书的法律后果,保证送达地址准确、有效,同意人民法院通过其确认的地址送达诉讼文书等,并由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签名、盖章或者捺印。

五、人民法院应当在登记立案时要求当事人确认送达地址。当事人拒绝确认送达地址的,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笫七条的规定处理。

六、当事人在送达地址确认书中确认的送达地址,适用于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和执行程序。当事人变更送达地址,应当以书面方式告知人民法院。当事人未书面变更的,以其确认的地址为送达地址。

七、因当事人提供的送达地址不准确、拒不提供送达地址、送达地址变更未书面告知人民法院,导致民事诉讼文书未能被受送达人实际接收的,直接送达的,民事诉讼文书留在该地址之日为送达之日;邮寄送达的,文书被退回之日为送达之日。

八、当事人拒绝确认送达地址或以拒绝应诉、拒接电话、避而不见送达人员、搬离原住所等躲避、规避送达,人民法院不能或无法要求其确认送达地址的,可以分别以下列情形处理:

(一)当事人在诉讼所涉及的合同、往来函件中对送达地址有明确约定的,以约定的地址为送达地址;

(二)没有约定的,以当事人在诉讼中提交的书面材枓中载明的自己的地址为送达地址;

(三)没有约定、当事人也未提交书面材料或者书面材料中未载明地址的,以一年内进行其他诉讼、仲裁案件中提供的地址为送达地址;

(四)无以上情形的,以当事人一年内进行民事活动时经常使用的地址为送达地址。

人民法院按照上述地址进行送达的,可以同时以电话、微信等方式通知受送达人。

九、依第八条规定仍不能确认送达地址的,自然人以其户籍登记的住所或者在经常居住地登记的住址为送达地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其工商登记或其他依法登记、备案的住所地为送达地址。

十、在严格遵守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关于电子送达适用条件的前提下,积极主动探索电子送达及送达凭证保全的有效方式、方法,有条件的法院可以建立专门的电子送达平台,或以诉讼服务平台为依托进行电子送达,或者采取与大型门户网站、通信运营商合作的方式,通过专门的电子邮箱、特定的通信号码、信息公众号等方式进行送达。

十一、采用传真、电子邮件方式送达的,送达人员应记录传真发送和接收号码、电子邮件发送和接收邮箱、发送时间、送达诉讼文书名称,并打印传真发送确认单、电子邮件发送成功网页,存卷备查。

十二、采用短信、微信等方式送达的,送达人员应记录收发手机号码、发送时间、送达诉讼文书名称,并将短信、微信等送达内容拍摄照片,存卷备査。

十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探索提高送达质量和效率的工作机制,确定由专门的送达机构或者由各审判、执行部门进行送达。在不违反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积极探索创新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十四、对于移动通信工具能够接通但无法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的,除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外,可以采取电话送达的方式,由送达人员告知当事人诉讼文书内容,并记录拨打、接听电话号码、通话时间、送达诉讼文书内容,通话过程应当录音以存卷备査。

十五、要严格适用民事诉讼法关于公告送达的规定,加强对公告送达的管理,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只有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编第七章笫二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才能适用公告送达。

十六、在送达工作中,可以借助基层组织的力量和社会力量,加强与基层组织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为做好送达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要求基层组织协助送达,并可适当支付费用。

十七、要树立全国法院一盘棋意识,对于其他法院委托送达的诉讼文书,要认真、及时进行送达。鼓励法院之间建立委托送达协作机制,节约送达成本,提高送达效率。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9日 10:3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民事送达相关文章
  •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赌博罪司法解释
    一、实施时间2005年4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49次会议通过,2005年5月8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34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5月13日起施行。二、《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赌博罪的相关司法解释,为依法惩治赌博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三百零三条规定的聚众赌博:(一)组织3人以上赌博,抽头渔利数额累计达到5000元以上的;(二)组织3人以上赌博,赌资数额累计达到5万元以上的;(三)组织3人以上赌博,参赌人数累计达到20人以上的;(四)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0人以上赴境外赌博,从中收取回扣、介绍费的。第二条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的,属于刑法第三
    2023-04-13
    406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以增强一审判决的权威性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对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贷款合同纠纷案件的请求报告作出答复。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判决生效后确认的债权转移及债权受让人是否不服判决并申请人民法院再审的批复》中明确,判决生效后,当事人转让判决确认的债权,债权受让人不服判决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因不具备申请再审的主体资格,依法不予受理。据了解,《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民事再审申请案件数量大幅增加。有的案件涉及判决生效后经判决确认的债权转移,债权受让人不服判决申请再审的。这种纠纷反映了生活实践中的“销售判断”现象。在低价收购债权后,一些受让人还试图通过再审程序寻求超出正常预期的额外利益。银行不良资产债权转让也存在这一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纠纷,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立案庭负责人表示,根据司法解释的精神,为了彻底防止此类案件进入再审程序,判决生效后,当事人转让判决确认的债权的,债权受让人没有申请再审的主体资格或者申诉
    2023-05-07
    442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五代内”的解释的
    中南分院、中南司法部:你们1月22日的报告收到。据中央法制委员会1952年6月13日检字第77号及同年8月25日普字第206号的解释:所谓旁系血亲,是指直系血亲之外的血统上和自己出于同源之人,例如自己的叔伯、姑母、兄弟姊妹等。所谓“五代”,是指从己身往上数,己身为一代,父母为一代,祖父母为一代,曾祖父母为一代,高祖父母为一代,旁系血亲如从高祖父母同源而出的,即为五代以内。你们的见解和法制委员会的解释是相符的,我们同意你们的意见。但关于“五代内的旁系血亲间结婚的问题,从习惯”这一规定,遇及具体事件,必须慎重处理,不能简单从事,务求合情合理地解决。附:五代以内直系及旁系血亲表
    2023-06-11
    106人看过
  • 婚姻家庭纠纷法律适用:最新司法解释解读
    婚姻继承纠纷,是因婚姻关系产生的继承方面的纠纷。我国法律规定,夫妻之间有相互继承的权利。因此,在处理婚姻继承纠纷时,要把握好夫妻间继承权。处理婚姻继承纠纷要遵循法律规则,如夫妻间的继承权因结婚而发生,因离婚而消灭等。同时,对于处理婚姻继承纠纷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要注意把握。法律的相关规定,可以直接为当事人提供解决的方案。婚姻继承纠纷怎么处理婚姻继承纠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自行协商;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相关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就遗产分割达成协议,按协议分割遗产;若是协商调解都不成,可以请求法院进行判决。人民法院将根据遗嘱、法定继承等内容确定遗产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条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2023-07-03
    425人看过
  • 我国民法的渊源
    产地标记
    民法渊源是民事法律规范所表现和存在的各种具体形式。民法的渊源包括:1、制定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民事法律;2、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3、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及经济特区法规;4、法律解释及司法解释;5、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6、法律认可的习惯及国际惯例。我国民法的正式渊源包括:1、宪法中的民法规范;2、民事单行法;3、国务院制定发布的民事法规;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规章;6、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解释规范性文件;7、国际条约中的民法规范。另外,还包括非正式渊源:习惯法、判例和法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
    2023-08-09
    403人看过
  • 最新!最高法院发布关于 construction 工程司法解释的意见
    为正确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最高法院公布刑九时间效力问题司法解释2015年10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全文见三版),就2015年11月1日以后审理的刑事案件具体适用修正前后刑法的有关问题作出相关规定,该《解释》于2015年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64次会议通过,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解释》明确,对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的,不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三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2023-07-16
    468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中有关规定
    第八条未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一方死亡,另一方以配偶身份主张享有继承权的,依据本解释第七条的原则处理。第九条有权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向人民法院就已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请求确认婚姻无效的主体,包括婚姻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其中,利害关系人包括:(一)以重婚为由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基层组织;(二)以未到法定婚龄为由的,为未到法定婚龄者的近亲属;(三)以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由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第十条当事人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确认婚姻无效,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在提起诉讼时已经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受理请求确认婚姻无效案件后,原告申请撤诉的,不予准许。对婚姻效力的审理不适用调解,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可以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另行制作调解书;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一并作出判决
    2023-08-10
    357人看过
  • 商品房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商品房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说明了商品房的有效的条件及无效的情况。商品房合同需要注意交房时间约定、口头承诺、物业、违约责任、贷款等问题。一、商品房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商品房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1.第二条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与买受人订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认定无效,但是在起诉前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可以认定有效。2.第六条当事人以商品房预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由,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当事人约定以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商品房预售合同生效条件的,从其约定,但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除外。二、商品房合同注意些什么1.交房时间约定,签购房合同的时候有很多注意事项,比如房屋的交付时间是需要进行约定的,如购房合同上只注明竣工日期,而不注明交付使用日期。2.口头承诺,开发商在出售房屋的时候可能会对购房者做出一些口头承诺。如果不把这
    2022-09-15
    266人看过
  • 最高院事实婚姻司法解释的内容有哪些
    事实婚姻系泛指不具有结婚形式要件的婚姻。这种婚姻形式从古到今各国都存在,但名称和对事实婚姻的法律态度不尽相同。我国最早是在1979年2月2日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见》中对它下了定义并予以承认和保护;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群众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它具有四性:(一)是无偶性,同居的男女双方必须都是无偶的,以区别于事实重婚;(二)是公开性,未婚男女同居是公开的,当地群众认可的,以区别于姘居和不以夫妻名义的同居;(三)是自认性,同居的男女双方相互承认是一种夫妻关系,并享有并履行了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包括繁衍后代,以区别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同时也区别于埃塞俄比亚、法国等民法典所确认的准婚姻关系的“非法同居”,后者只是一种同居的事实状态,男女双方并无结为夫妻的真实意思,即“关系处理得好,就同居下去,处理不好,就离开完事”;(四)是持续性,男女双方的
    2023-08-18
    150人看过
  • 民间借贷审理法规的最高法院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通过《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于民间借贷的利息有了更进一步的规定,若在借贷时双方没有约定利息的,出借人就不得再主张偿还利息了,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年利率36%,否则超出部分约定无效。年利率在24%以内的,法院支持依据约定利率偿还利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购买假币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假币换取货币,总面额在四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或者币量在四百张(枚)以上不足五千张(枚)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总面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币量在五千张(枚)以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总面额不满人民币四千元或者币量不足四百张(枚)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较轻情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
    2023-06-30
    78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最新年份)
    主要有:第一条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第二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有哪些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一、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二、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并且应当及时提供证据。三、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
    2023-07-04
    355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网络司法拍卖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网络司法拍卖的规定有,对企业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和章程进行了规定,同时也对拍卖师的资质也做出了规定,拍卖师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同时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一、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网络司法拍卖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网络司法拍卖的规定既对企业资质作出了规定,也对拍卖人员资质作出了规定:企业资质包括有百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注册资本;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和章程;有与从事拍卖业务相适应的拍卖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业务规则合法。拍卖师资质要有专业知识、品行良好和两年相关工作经验。法律依据:《拍卖法》第十二条企业申请取得从事拍卖业务的许可,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一百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注册资本;(二)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和章程;(三)有与从事拍卖业务相适应的拍卖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四)有符合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的拍卖业务规则;(五)符合国务院有关拍卖业发展的规定;(六)法律、行政
    2022-07-26
    255人看过
  • 最高法发布关于司法解释规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司法解释工作,不断提高司法解释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制定司法解释的工作,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和双方协商一致的意见办理。关于黑广播的司法解释有哪些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或者擅自使用无线电频率,干扰无线电通讯秩序”:(一)未经批准设置无线电广播电台(以下简称“黑广播”),非法使用广播电视专用频段的频率的;(二)未经批准设置通信基站(以下简称“伪基站”),强行向不特定用户发送信息,非法使用公众移动通信频率的;(三)未经批准使用卫星无线电频率的;(四)非法设置、使用无线电干扰器的;(五)其他擅自设
    2023-07-16
    297人看过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是如何解读的?
    1、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两种行为方式的认定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两种行为方式:一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同于“违反国家规定”,前者的范围更为宽泛。如前所述,我国尚未制定专门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但一些专门的法律、法规对特定领域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有专门规定。此外,违反部门规章等关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的,也可以认定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此种行为又可以区分为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情形和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情形。需要注意的是,实践中需要依据有关规定,准确判断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是否“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而不能仅以是否经权利人同意作为判断标准。例如,为了侦查、起诉、审判工作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向司法机关提供有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信息的,虽未
    2023-04-27
    422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将诉讼文书和法律文书送交给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送达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法律程序,是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的重要体现。... 更多>

    #民事送达
    相关咨询
    • 最高人民法院解释最高人民法院解释司法解释
      西藏在线咨询 2021-04-13
      法释〔2012〕21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已于2012年11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 2012年12月20日法释〔2012〕21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年1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9次会议通过)第一章管辖第一条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一)告诉才处
    • 属于我国婚姻家庭法的渊源有那些?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17
      宪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所属部门制定的规章;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变通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
    • 最高人民将发布确认的司法解释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25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的司法解释,即《关于审理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即将出台。这位负责人介绍,《规定》所称国家赔偿确认,是指根据确认申请人赔偿申请,依法对法院及其工作人员在审判及执行过程中的司法行为是否违法的认定。目前,该司法解释已进入最后修改定稿阶段,并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规定》要求,申请确认基层法院司法行为违
    • 最高人民公布的司法解释属于法的形式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01
      不属于法的形式,但是和法律具有同等的效力。
    • 最高人民院长的司法解释是正式解释吗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9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都是以法院的名义对外发布的。不需要院长签署,不同于法律、条例。个人的解释是个人认识不代表法院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