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辩权法律意义及实践应用概述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8 10:20:24 234 人看过

1.先履行方可中止履行合同,但应通知对方,并给对方一合理期限,使其恢复履行能力或提供适当的担保。

2.在合理期限内,后履行方未提供担保且未恢复履行能力而要求对方履行的,先履行方可以拒绝。

3.在合理期限内,后履行方提供担保或恢复履行,先履行方应当继续履行合同。后履行方提供担保或恢复履行能力后,先履行方不再有对方不能给付的危险,因此应当恢复履行合同。

4.如果合理期限届满,后履行方未提供适当担保且未恢复履行能力,则发生第二次效力,即先履行方可以解除合同。

先履行抗辩权有法律效力吗

先履行抗辩权的法律效力:

1、先履行方可中止履行合同;

2、在合理期限内,后履行方未提供担保且未恢复履行能力而要求对方履行的,先履行方可以拒绝;

3、在合理期限内,后履行方提供担保或恢复履行,先履行方应当继续履行合同;

4、合理期限届满,后履行方未提供适当担保且未恢复履行能力,先履行方可以解除合同。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先履行债务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六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先履行债务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2日 17:4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中止履行合同相关文章
  • "抗辩权与不安履行:概念内涵与司法实践"
    不安履行抗辩权是指在有证据证明后,先付款义务人的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或者转让财产,抽逃资金逃避债务,或者谎称有履行能力的欺诈行为。有其他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可以暂停履行,接到中止履行通知后,未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或者提供适当担保的,可以先解除合同。行使不安履行抗辩权应满足什么要件1、后履行义务的一方在订立合同后,丧失了履行义务的能力。2、中止履行的适用事由是对方发生下列情形: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严重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3、先履行一方应提供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发生了前述情形。不安履行抗辩权行使后,可能有两种情况:1、恢复履行,在对方恢复履行能力后或提供了适当担保时,合同应恢复履行。2、解除合同,在先履行债务一方中止履行并及时通知对方后,经过一段合理期限,对方未能恢复履行能力又未提供适当担保的,先履行一方有权解除合同。《
    2023-07-11
    495人看过
  • 抗辩权的行使和权利概述
    同时履行抗辩权行使的方式如下:一、迟延履行与同时履行抗辩。关于迟延履行与同时履行抗辩权之间的关系,存在两种对立的学说。第一种学说认为,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存在本身即足以排除迟延责任。第二种学说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须经行使才能排除迟延责任。二、受领迟延与同时履行抗辩权。在双务合同中,债权人受领迟延,其原有的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因此而消灭。三、部分履行与同时履行抗辩权。行使不安抗辩权行使的步骤是什么1、双方当事人因同一双务合同而互负债务。不安抗辩权为双务合同的效力表现,其成立须双方当事人因同一双务合同而互负债务,并且该两项债务存在对价关系。2、后给付义务人的履行能力明显降低,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不安抗辩权制度保护先给付义务人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后给付义务人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害及先给付义务人的债权实现时,才能行使不安抗辩权。所谓后给付义务人的履行能力明显降低,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
    2023-07-08
    426人看过
  • 辩护律师的权利和义务概述
    为了保障辩护律师更好地行使辩护的职责,法律赋予了律师广泛的诉讼权利:1、辩护律师有权根据自己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对法律的理解独立地行使辩护权,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3、辩护律师庭前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向人民检察院调取在侦查、起诉中收集的有关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辩护律师可以申请证人出庭作证。4、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或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凭此,了解案情,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5、辩护律师有权进行调查取证。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证据材料;经人民检察院或
    2023-06-06
    181人看过
  • 善意取得与切断抗辩的区别及实践
    本文介绍了票据抗辩切割和票据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牺牲对象以及系争焦点等不同点。具备抗辩事由是票据抗辩切割的前提条件,而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则需要持票人的前手背书人无转让票据的权利或该项权利存在瑕疵为前提。在票据抗辩切断中,系争焦点在于票据债务人能否拒绝履行票据债务;而在票据善意取得中,则在于真正的权利人是谁。1、具备抗辩事由是票据抗辩切割的前提条件。如果票据债务人与出票人或持票人前手之间不存在抗辩事由,那么就不需要应用票据抗辩切割制度。而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须以持票人的前手背书人无转让票据的权利或该项权利存在瑕疵为前提,如果持票人的前手背书人具有转让票据的权利,或者该项权利原本就完好无缺,持票人依背书取得票据即合法取得完全的票据权利,目无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余地。2、构成要件不同。票据抗辩切断的构成,只要持有票据的人拿到票据时,不知道票据的债务人和前手背书人之间有抗辩事由就可以了,关于是否有
    2024-05-02
    145人看过
  • 定金的法律意义概述
    定金的法律效力:1、定金一旦交付,定金所有权发生移转;2、当事人一方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的,适用定金罚则。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订金与定金的区别有哪些1、交付定金的协议是从合同,依约定应交付定金而未交付的,不构成对主合同的违反;而交付订金的协议是主合同的一部分,依约定应交付订金而未交付的,即构成对主合同的违反。2、交付和收受订金的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债务时,不发生丧失或者双倍返还预付款的后果,订金仅可作损害赔偿金。对于定金来将,买家履行合同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若买家不履行合同,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发展商不履行合同的,应双倍返还定金。3、定金的数额在法律规定上有一定限制,例如《民法典》就规定定金数额不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2023-07-12
    139人看过
  • 抗辩权相关法律概念及适用条件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适用条件:1、由同一双务合同产生的互负债务,且双方债务有对价关系。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根据在于双务合同功能上的牵连性,因而它适用于双务合同,而不适用于单务合同和不真正的双务合同。2、当事人双方互负的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且均已届清偿期。如果一方当事人负有先履行的义务,就不由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管辖,而让位于不安抗辩权或先履行抗辩权。3、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债务或未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原告向被告请求履行债务时,须自己已为履行或提出履行,否则,被告可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4、对方当事人应履行的义务是可能履行的。对方当事人的对待给付已不可能时,则同时履行的目的已不可能达到,不发生同时履行抗辩权问题,应由合
    2023-07-16
    75人看过
  • 了解劳动仲裁:定义与实践概述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请求劳动仲裁的步骤有哪些申请劳动仲裁的条件如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为与劳动有关的权利、义务和问题发生相关的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如果当事人是中央和直辖市的合营企业、中国与外国的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所属的职工,发生劳动争议的,应该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适用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
    2023-07-13
    311人看过
  • 履行抗辩权的作用及其实际应用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当事人应当同时履行义务。一方有权在对方未履行之前拒绝对方要求履行合同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内容是当事人互相负债,未按顺序履行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有权在对方履行前拒绝其履行请求,当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情形同时履行抗辩权可适用于以下情形:(1)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在同时履行的时间不能履行义务,到同时履行的时间该当事人享有不履行合同的权利。例如,卖方在同时履行的日期根本无法供货,买方在现时履行的日期有权不付款。(2)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在同时履行的时间只能部分履行,该当事人有权就其不能履行部分拒绝给付,只为相应给付。例如一万吨大米的买卖合同,卖方只有八千吨大米,尚缺二千吨,买方应当在同时履行日期支付八千吨大米的价金,有权不履行二千吨大米的价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
    2023-07-07
    204人看过
  • 抗辩权在法律纠纷中的实际应用
    先诉抗辩权是在保证债务中,保证人虽对债权人不享有要求其对待给付的权利,但并不等于保证人仅承担义务而不享有任何权利,保证人对债权人仍然享有一些权利,只不过这些权利均属于消极的、防御性权利即抗辩权。如甲借了1万元给乙,丙为一般保证的保证人,那么,乙逾期还款后,甲只能先追究乙的责任,否则丙则可行使先诉抗辩权而不需承担担保责任。不享有先诉抗辩权的几种情形?请举例说明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债务人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二)人民法院已经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三)债权人有证据证明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履行全部债务或者丧失履行债务能力;(四)保证人书面表示放弃本款规定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条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
    2023-07-05
    324人看过
  • 阐述不安抗辩权在合同抗辩权中的实现方法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条件如下:(一)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且两债务间具有对价关系。(二)主张不安抗辩权的一方应当先履行债务,且其债务已届清偿期。如果履行期未届至,先履行方只能暂时停止履行的准备,无从停止履行。不安抗辩权适用的双务合同属于异时履行。是指双方履行存在的时间顺序,即一方先履行,另一方后履行。(三)先履行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后履行方履行能力明显降低,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行使不安抗辩权情形有什么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情形如下: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3、丧失商业信誉;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不安抗辩权是民法中抗辩权的一种。是指双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后履行方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况下,可暂时中止履行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六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
    2023-07-17
    154人看过
  • 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概述
    抗辩权者,妨碍相对人行使其权利之对抗权也。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是指以符合法定条件时,当事人一方对抗对方当事人的履行请求权,暂时拒绝履行其债务的权利。它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后履行抗辩权。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是合同效力的表现。由于行使抗辩权只是在一定期限内中止履行合同,并不终止合同的履行效力,抗辩权事由消除后,债务人仍应履行其合同义务。因此,双方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在性质上为一时的抗辩权或者延缓的抗辩权。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存在的基础在于双务合同的牵连性。所谓双务合同的牵连性,是在双务合同中,一方的权利和另一方的义务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4]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对抗辩权人是一种保护手段,免除自己履行后得不到他方履行的风险;使对方当事人产生及时履行、提供担保等压力,所以它们是债权保障的法律制度,就其防患于未然这点来讲,作用较违约责任还积极,比债的担保亦不逊色。
    2023-02-13
    128人看过
  • 抗辩权概述和分类有哪些?
    抗辩权是指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权利是否为请求权在所不问。分类如下:(一)抗辩权按其是否从属于主债权而存在,可以分为独立抗辩权和从属抗辩权。(二)抗辩权按其行使效力的强弱不同,可以分为永久抗辩权和一时抗辩权。(三)抗辩权按其是依法律或当事人的约定而生,可以分为法定抗辩权和约定抗辩权。一、合同抗辩权的行使方式有哪些合同抗辩权的行使方式如下:1.同时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只是暂时阻止对方当事人请求权的行使,而不是永久地终止合同。2.后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不是永久性的,它的行使只是暂时阻止了当事人请求权的行使。3.不安抗辩权。二、如何区别三种抗辩权三种抗辩权的区别是:1、主张权利人不同。先履行抗辩权的权利人是合同中后履行义务的一方,不安抗辩权的权利人是合同中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在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合同中,双方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2、法律义务不同。主张不安抗辩权的当事人
    2023-06-24
    187人看过
  • 实践合同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实践合同是民法上对于合同的分类之一,是与诺成合同相对的,实践合同又称要物合同,是指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须交付标的物方能成立的合同,而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区分之意义在于确定合同是否成立以及标的物风险转移时间。而实践合同的特点在于其与诺成合同的性质不同,且合同达成方式也不一样,实践合同中除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需交付标的物。实践合同的主要特征1、买卖合同是体现意思自治最全面的合同,买卖合同是双务合同、诺成合同、不要式合同、有偿合同。2、赠与合同是单务合同、不要式合同。3、借款合同一般是要式合同、有偿合同。4、租赁合同是有偿合同、诺成合同。5、承揽合同为诺成合同、有偿合同、双务合同、不要式合同。6、建设工程合同是要式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7、运输合同原则上为双务合同、有偿合同、诺成合同、格式合同。8、技术合同是双务合同、有偿合同。9、技术开发合同是双务合同、有偿合同、诺成合同、要式合
    2023-07-01
    416人看过
  • 民法典的法律实践意义和作用
    价值:1、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2、象征着中国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正大踏步地向现代化阔步前进。3、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中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意义: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不仅仅是权利的宣言,更是国家治理遵循的基本法律制度。《民法典》的重要意义(一)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二)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四)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第十四条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为了保护
    2023-07-03
    422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履行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中止履行合同的情形: 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 更多>

    #中止履行合同
    相关咨询
    • 医疗注意义务的概念及实践
      云南在线咨询 2024-11-24
      第二条规定,本法规旨在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提供符合法律标准的服务,并确保服务质量。 第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尽一切努力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并承担相应的说明义务。 第五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
    • 什么是实践法律行为及具有的法律意义
      山东在线咨询 2021-12-21
      实践法律行为是指以交付某些物品为成立要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的合同。当事人达成协议后,还需要交付保管物,否则保管合同尚未成立。
    • 放弃抗辩权在法律上有没有实质意义?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5
      抗辩权是用来对抗他人的请求权的,如果不行使抗辩权,就无法对抗他人请求权,自然请求权会得到法院或仲裁机构的认可。所以放弃抗辩权是具有法律上的实质意义的。
    • 什么叫抗辩权?抗辩权的意义有哪些?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3-13
      1、广义上的抗辩权是指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权利是否为请求权在所不问。 2、而狭义的抗辩权则是指专门对抗请求权的权利,亦即权利人行使其请求权时,义务人享有的拒绝其请求的权利。
    • 法律行为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28
      实践性法律行为也叫要物行为,是指除意思表示外,还需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保管合同,只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没有保管物的实际交付,保管合同还不成立。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以交付实物为条件分为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是不仅要求对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且要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又称要物民事法律行为,比如保管、自然人之间的等行为。其中,交付实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