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竞争行为的微观经济方面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7 15:43:40 206 人看过

style="margin-bottom:6px;">

1.非竞争条款

2.限制性行为(与价格有关的合同条款、拒售搭售、歧视性行为、和透明度义务)

3.滥用经济依赖地位(例如:拒售、搭售、歧视性价格条件、仅仅以合作伙伴不接受不公平商业条件为理由而断绝已经建立的商业关系)

反竞争行为的宏观经济方面:在该领域,法国法主要受到了欧共体竞争法的直接适用性原则制约。同时,从立法层面来看也直接吸收了欧共体法的概念体系和逻辑思路。

{请注意}:而就共同体法而言,它仅仅将竞争的宏观经济层面纳入了视野,因为只有达到宏观经济规模,才能影响到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活动。

学说之二:

MichelP&eacte;damon教授认为,目前法国竞争法由三个要素构成:

首先是一个原则:自由竞争。而该原则涉及到反对如下两类危险行为的侵害:

一方面,反竞争的行为和操作。是指那些侵害竞争的正常运作、也就是说竞争的一般机制发生作用的行为和操作。根据法国1986年竞争法令,分为两类:法令第3章反竞争行为(pratiqesanticoncrrentielles--包括通谋行为/或曰卡特尔协议、滥用优势地位、滥用经济依赖地位)和第5章反竞争操作(op&eacte;rations--指企业的结合/合并行为)。

{请注意}:作者将欧共体竞争法划入了这一部分。而共同体竞争法区别于成员国竞争法的一点是基于其特殊的目的性(即不仅仅追求竞争效率,更注重建设一体化的共同市场),而将本身分为2类规范:对企业的规则和对国家的规则。前者包括通谋、滥用优势地位和结合控制规范;后者是为了防止国家干预导致的维持一种违背共同体基本条约规定的反竞争状态,它包括国家的公共补贴、国家在商贸领域的垄断和公共企业垄断。

反竞争的行为和操作包括的两类行为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影响了竞争一般机制发生作用、产生了宏观经济上的后果。而法国法根据反竞争行为和反竞争结构的理论划分对上述两者作了不同处理:对反竞争行为,管辖权完全属于一个专门的竞争执法机构竞争委员会,该机构的司法决定严格依据竞争法的规定作出;对反竞争结构的控制即结合/兼并行为的规制,竞争委员会只不过是个咨询性机构,决定权最终属于主管经济的部门和该部部长,其决定不仅要参照竞争法的规定、而且要考虑到经济的、社会的甚至是政治的适当性(opportnit&eacte;)作出。

另外一方面,那些侵害竞争的正当性,即侵害竞争参与者利益的行为。

{请注意}: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包含了两类行为:

其一、1986年法令第4章规定的限制竞争行为(pratiqesrestrictives),它们大多已经被非刑罚化了;

其二、主要长期以来由判例所形成的传统上的不正当竞争理论涵盖的不正当竞争行为,19世纪以来法国法院一直致力于把经济竞争方式加以道德化。法官们对某些工商业者给其竞争对手造成损害后果的不正当商业行为进行处罚。判例中,在缺乏成文法的情况下法官们允许被害人基于普通法上的民事责任制度提出诉讼请求。也就是说,其基础是民法典第1382、1383条(侵权、准侵权行为的过错、无过错责任)。

这一点与我国专门制定一部《反不正当竞争法》不同,法国法上的反不正当竞争的职能基本上是法官根据民法典的正当性原则,通过司法判例履行。当然,有些部分逐渐出现了相关立法予以成文法化。

2类行为的共同点:首先,都违背了企业在商事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良好商业道德规范,并成为导致其他经营者损害的一个原因。再者,都属普通司法机构管辖、而非专设的竞争执法机构。

限制竞争行为本来(1945年以来--1986年法令前)是属于个别的反竞争行为(与被称之为集体的反竞争行为即1986年法令中的反竞争行为相对应),通过1986年法令转变为限制竞争行为。反竞争行为所危害的是竞争机制本身;而限制性竞争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是单个竞争者的个体利益,普通司法机构基本上是将后者限定在民事领域内处理。

对该类行为的预防性规定:

-规定了职业关系中的透明原则:前合同阶段的透明--公告价目表、一般销售条件;后合同阶段的透明--向购买者出具发票。

处罚性规定:

-构成刑事违法的限制性行为--蚀本转售、强定价格、伪商业行为(后者是指如下2类行为:1/野蛮销售:指任何人使用国家、地方公权力和它们的公共机构,在违反法定条件的情况下,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2/协会或者合作社组织超出其章程规定提供商品、服务的。)

-构成民事违法的限制性行为--歧视性商业行为、拒售、搭售。

不正当竞争的概念是不明确的,常常会与相邻的术语混淆。除了其与违反非竞争合同的竞争、知识产权法的假冒行为之外,重点是它与违法竞争的区别。

违法竞争是指违反法律或条例的禁令的竞争行为。有些原本属于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被成文法化之后,就转化为违法竞争行为。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对两者的混用现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9日 18:4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竞争相关文章
  • 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网络竞争行为
    扩大申诉权主体范围。这里所说的申诉权主体主要包括两个:经营者和消费者。实践中,应该把经营者做扩大解释,即经营者不仅是指在工商行政部门进行登记的组织、法人和自然人,还应包括未登记但实质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网络市场参与者。消费者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归宿,是网络市场竞争行为中的最后环节,是网络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重要的角色不应被立法者忽视。消费者群体虽然庞大,但其组成成员多是互不相关的个体自然人,状态分散,这样的特性决定了消费者注定是弱势群体。因此,在网络不正当竞争中最先受伤且受损失最严重的往往是消费者。因此,《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完善过程中,应该同样给予消费者申诉的权利,使消费者的合法利益能受到法律保护,在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进行诉讼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该有优先受偿权。扩大法律适用范围。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列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今天经济行为的需要,总结网络市场行为新特征
    2023-04-24
    68人看过
  • 【不正当竞争行为】经营者的雇员能否成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
    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四章所规定的法律责任虽然都是针对经营者本身的,但是在目前的理论界和实践中仍有不少人认为对实施行为的经营者的雇员应当直接按照反法处罚,如孔祥俊先生就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经营者,实质上应当包括参与或者影响市场竞争的任何人。”在司法实践中对经营者的雇员用反法进行处罚的实例也有不少。我认为,根据反法的立法原意和反法所应起到的作用,不应当将经营者的雇员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理由如下:雇员防碍竞争的行为不外乎这两种情形,一是代表经营者实施的竞争行为,这种情况下雇员行为所获得的利益归于其代表的经营者,而不是归于雇员本身,雇员本身不是竞争的参与者,雇员在其实施的防碍竞争的行为中没有自身的竞争利益,对于不存在竞争利益的行为者不能用反法来处罚。二是为了谋求自身的不法利益而进行的客观上损害他人竞争利益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雇员所希望获取以及实际获取的利益并非是竞争利益,而是其他
    2023-06-08
    279人看过
  • 政府干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度经济学思考
    政府作为经济法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其行为对国家经济活动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政府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干预权,目的是为了保障市场主体之间公平的竞争,创造良好的竞争秩序,但笔者认为,这种直接的干预不仅没有保障正当的竞争秩序,反而导致竞争更加无序。笔者结合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政府干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进行分析,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完善以及政府干预行为的修正提供思路。【关键词】政府干预;不正当竞争;机会主义;制度【写作年份】2010年【正文】政府作为各项政策和行政立法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决定着国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政府作为经济法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其行为对国家经济活动以及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交往有着重大的影响,研究经济法中的政府行为对政府更好的认识自己在经济交往活动中的地位,保障经济交往活动的公平公正有重要的意义。一、对政府干预不正当竞争行
    2023-06-14
    266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网络市场竞争行为的规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网络市场竞争行为的规定。通读《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三十三条规定,没有关于网络的只字片语。由于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时间较早,且此后20多年一直未曾修改,有些规定显得呆板而陈旧,所以,用它来规范网络市场行为显得力不从心。但是,从法条的核心内容来看,其对网络市场行为具有普遍适用性。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等。由于网络市场自身的特殊性,是一个虚拟却开放的空间,对于网络市场中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恶意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同样具有适用性。其他相关的网络市场行为规范。关于规范网络市场竞争行为的相关立法,除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外,大多是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例如,2000年9月25日国务院
    2023-04-24
    85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商业标记权力竞争行为是什么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大体有7类:一、欺诈性交易方法。包括4种: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同意,擅自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既是商标侵权行为,也是不正当竞争行为;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使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二、商业贿赂行为。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了推销或者购买商品,采用行贿手段以获得竞争优势的行为。它与合法的“回扣”、“折扣”、“佣金”的区别在于,贿赂所给予的财物或其他好处不在交易对方的正规账目中予以反映。三、虚假广告。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
    2023-02-28
    227人看过
  •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
    第六条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四)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第七条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下列单位或者个人,以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一)交易相对方的工作人员;(二)受交易相对方委托办理相关事务的单位或者个人;(三)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者在交易活动中,可以以明示方式向交易相对方支付折扣,或者向中间人支付佣金。经营者向交易相对方支付折扣、向中间人支付佣金的,应当如实入账。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也应当如实入账。经营者的
    2023-03-17
    237人看过
  • 反竞争行为的需求条件包括哪些
    (1)行业的需求是完全固定不变的;(2)产品有高度的统一性,相互间有替代性。这种情况还可能长期保持。结果:(1)因行业需求一定,价格越高,行业总收入越高;(2)价格越低,行业总收入越低。结论:通过行业协会的决议进行联合,所有的厂商都能保持价格上升或提价中得到经济上的好处。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有利可图的。而且,个别企业与全行业的关系也能证明这一点。虽然行业的需求是固定不变的,但个别厂商的需求却可以是完全灵活和具有弹性的。它可以单独地涨价和降价。个别厂商虽然认识到削减的市场价格会使每个厂商在收入方面的处境更为不利,但如果它能单独削价,那么它还是有利可图的。这是一种灵活而有伸缩性的需求。如果一个厂商单独将价格削减至市场均衡价格以下,这将会增加对该厂商的需求量,因而中以补偿其因削价而受到的损失,而且该厂商的总收入也将会增加。它的削价会将生意从它的竞争对手那里吸引到自己这边来,如果它认为它能这样做,
    2023-04-17
    106人看过
  •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具体措施
    1、混淆行为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以种种不实手法对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作虚假表示、说明或承诺,或不当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使用户或者消费者产生误解,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的利益或者消费者利益的行为。2、虚假宣传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产品的质量、性能、成分、用途、产地等所作的引人误解的不实宣传。以广告或其他方式销售商品,是现代社会最常见促销手段。但各类虚假广告和其他虚假宣传,或乱人视听,有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直接误导用户及消费者,使其作出错误的消费决策,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或侵犯其他经营者,特别是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合法利益,造成公平竞争秩序的混乱。《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均将此类行为作为必须禁止的违法行为予以规范。3、商业贿赂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交易对方有关人员或者其他能影响交易的相关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
    2023-04-02
    296人看过
  • 限制竞争协议的经济影响
    限制竞争协议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以其特有的方式从正反两方面对经济生活发生作用。首先,限制竞争协议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而且其损害对象具有多元性,具体表现在:其一,它直接妨碍市场竞争机制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使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遭到破坏。市场竞争机制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准确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引导经营者正确决策。但限制竞争协议以协议、合同等方式对市场上不同经营者商品的价格、产量、销量等进行人为的限制,使其无法准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的优胜劣汰、刺激生产等诸方面调控功能丧失,影响产业调整与资源配置。联合行为人企图通过规避竞争在不提高经济效率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获取利润,显然不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如此,限制竞争协议还妨碍了经营者之间基于商品价格、质量、数量、服务标准等方面的自由、充分、公平的竞争,抑制了企业的经营活力,对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造成破坏。其二,限制竞
    2023-04-24
    52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法增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条款
    与1993年实施的现行法相比,修订草案进一步界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新增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条款,明确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在互联网领域从事影响用户选择、干扰其他经营者正常经营的行为。同时,在治理商业贿赂、保护商业秘密等方面也进行了补充完善。焦点:如何遏制互联网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草案根据互联网领域反不正当竞争的客观需要,增加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条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在互联网领域从事下列影响用户选择、干扰其他经营者正常经营的行为:第一,未经同意,在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中插入链接,强制进行目标跳转;第二,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他人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第三,干扰或者破坏他人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正常运行;第四,恶意对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实施不兼容。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利用技术手段干扰用户选择,实际是侵犯用户
    2023-06-09
    83人看过
  •  经济法中的竞争条款分析
    竞争法是经济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保护商品交换中的竞争关系,以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其中包括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商标法、专利法以及知识产权法等。这些法律规范以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为核心内容,旨在预防和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法中的竞争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商标法、专利法以及知识产权法等。竞争法是指以商品交换中的竞争关系作为调整对象,以保护竞争为主旨,并以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作为核心内容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 竞争法范畴及目的竞争法是一种调整市场竞争关系的法律规范,其范畴包括禁止垄断、防止不正当竞争、促进公平竞争等。其目的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竞争法对禁止垄断的规定包括维护市场公平竞争、防止垄断协议和垄断定价、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这些规定旨在防止市场中的少数企业垄断市场,从而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消费者利益
    2023-08-20
    233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罚款是多少
    一、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罚款是多少1、经营者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经营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销售伪劣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3、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
    2023-06-09
    192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机构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3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可见,我国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部门主要是县级以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此外,也包括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有权进行监督检查的其他部门。例如,国内贸易部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有权对国内贸易和涉外贸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国家技术监督局有权对有关质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专利局和出版总署有权对与专利和出版业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监察部、公安部、建设部、化工部、文化部等部、委依法也有权对与其职能、行业相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值得注意的是,依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只有县级以上的监督检查部门,才可以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一、什么是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
    2023-06-26
    178人看过
  • 【反不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基本原则主要学术观点评述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学术观点自《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以来,学术界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就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民法学的观点。该观点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而且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以前法院就有以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为据审判不正当竞争案的先例。同时还引证,有些公法学者也承认民法基本原则如“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是民法的基本原则,而且是适用于其他法律部门的原则。”[二是一般条款说。有学者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就是该法第2条第一款所规定的五大原则,即自愿原则、公平原则、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原则。基于同样的思维路径,许多学者还从国外的有关立法和相关的国际公约中旁征博引,以加强理论深度。三是竞争法说。有学者从竞争法的角度出发,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就是竞争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竞争主体
    2023-06-08
    475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竞争
    词条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即每个参与者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目的在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标。 划分了公平竞争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限,为市场主体的竞争设定了共同遵循的行为标准。对于在市... 更多>

    #竞争
    相关咨询
    • 经济健康发展应该进行反不正当竞争?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07
      反不正当竞争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主要有一下特征:行为法特征、补充性、以及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
    • 反不正当竞争商业标记权力竞争行为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29
      1、假冒行为。 2、引人误解虚假宣传行为。 3、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4、商业诋毁行为。 5、以不正当利益进行交易的行为。 6、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7、低于成本价的销售行为。 8、串通招标投标行为。 9、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这包括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所规定的限制竞争行为以及该法尚未规定的其他行为。
    • 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特殊性体现在在经营者行使反不正当竞争权的方面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08
      有。 《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制止商业贿赂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经营者不得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采用商业贿赂手段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本规定所称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 前款所称财物,是指现金和实物,包括经
    • 主观方面来看诈骗罪的行为主观方面表现为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1-29
      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目的。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诈骗罪客观上表现为利用欺诈骗取大量公私财产。诈骗罪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在一些犯罪活动中,虽然他们也使用一些欺骗手段,甚至追求一些非法的经济利益,但他们侵犯的对象不是或不限于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因此,不构成诈骗罪。比如拐卖妇女儿童,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 受贿罪的客观方面与行为方面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16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本人职务上主管、负责或者承办某项公共事务的权利所形成的便利条件。受贿罪的行为方式有两种:一是索贿。即行为人在公务活动中主动向他人索取财物。二是收受贿赂。即行为人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