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教育者的关怀引领之爱,还是学生的尊重敬慕之爱,教育爱都不是外在的行为。它不是一方于他者的施予,亦不是自我对他人的敬畏和服从,而是一种内心真诚善意的情感,是从内在的精神中自发涌现的追求。这种爱意的展现和流露,它内在的揭示出交往主体间人格的平等。
教育者与学生的人格平等是一种客观的永恒存在,同时,平等也是交往主体内在的精神诉求。但作为个体的人,都是以某种身份而存在着,在教育场域里,教育者也具有一个职业的身份,又相关的职能,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以教与学为活动导向的关系。若教育者只看重自己的职能身份,漠视自己特定的人格形象,则师生间的关系只是基于各自职能而形成的职能性关系,而无所谓真正的人心之间的交往关系。在职能性的交往关系中,教育爱处于缺失的境地,只有规训的在场,背离了雅斯贝尔斯所言的:人对人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教育者理应强化自己的特定人格形象,在师生交往活动中,以特定的人格之身份出现,而非代表某些职务功能。由此,我们才能于教育活动中感知到纯粹的人和人的交往,人对人的影戏的,人与人的关系,教育的魅力才能尽显。
另外,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求教育者要有民主作风,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新型的教育者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系,营造一种自由流畅、开诚布公、无拘无束的育人氛围;要深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潜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教师的人格,体现着教师之间的个性差异,诸如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态度、积极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性等,这些因素在不同教师身上的不同组合,使教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一个班的班风,在一定程度上是其班主任人格的放大,从一名班主任的仪表,可以看出一个班级的学生风貌。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自己的性格,从教师的威望中来完善其自身的人格。
-
教育平等权之我见
331人看过
-
家庭教育中缺失“人格平等”
421人看过
-
人格平等是一切平等的基础
224人看过
-
受教育权男女平等
418人看过
-
人格平等是医患关系的基石
200人看过
-
教育平等权是怎么规定的
387人看过
-
人格不平等的标准台湾在线咨询 2022-02-09其实这是人类思维的一个矛盾观,比如没有光便无暗,没有善便无恶。也就是说法律是人定的,而人不可能做到顺其自然·大道,绝对有私欲的存在,所以为了尽可能的有一个标准,便创出了法律。人与人之间有着沟通,为何有阶级划分呢?还是因为私欲,所谓的上流社会人物,只跟同阶人交往是因为他们认为同阶人才能更好的给他们带来利益,而“下流社会”的人主要是因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和物质的拥有差距导致的划分,所以说法律面前人人不可
-
关于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法62条是什么意思甘肃在线咨询 2022-09-20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在校学生年人均教育成本,规定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和筹措的基本原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本行政区域内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和筹措办法,作为举办者和高等学校筹措办学经费的基本依据。
-
离东平最近的红色教育基地是什么?陕西在线咨询 2023-04-022010年,县委、县政府将革命烈士陵园改扩建列入重点民生工程。县民政局投资500万元,新征土地5亩,对烈士陵园进行了全面建设。邀请专家重新规划设计,划为瞻仰区、绿化区、服务区三大功能区。建设展览室、陈列室、接待室各一处,建设了高7.6米的革命烈士纪念雕塑,高10.5米的牌坊,硬化路面2700平方米,新建停车场3000平方米。骨灰陈列室明亮洁净,骨灰盒摆放整齐有序。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已接近尾声,成
-
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权利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13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加强领导,为残疾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政府、社会、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残疾儿童、少年就学存在的实际困难,帮助其完成义务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并给予寄宿生活费等费用补助;对接受义务教育以外其他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按照国家
-
什么人之间的合同是平等的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04《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