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险合同纠纷适用哪些法律条文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5 14:46:03 372 人看过

一、财产保险合同纠纷适用哪些法律条文

财产保险合同纠纷适用的法律条文有,《民事诉讼法》的第二十四条、第三十四条等条文。即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辖。但当事人约定了管辖法院的,则由约定的法院管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

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四条

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第三十五条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二、财产保险合同纠纷怎样解决

1.向当地保监局信访办投诉;

2.通过保险调解委员会来调解;

3.仲裁;

4.诉讼。

三、财产保险纠纷概述

财产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的约定对所承保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财产保险纠纷是指保险公司与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之间在履行保险合同过程中因权利义务关系而发生的争议。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3日 17: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保险合同相关文章
  • 财产损失保险合同纠纷处理方式有哪些?财产损失保险合同特征有哪些
    一、财产损失保险合同纠纷处理方式《保险法》第31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1、协商协商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根据《保险法》及相关法规、合同条款的规定,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求大同存小异,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在争议发生后,双方应实事求是有诚意的进行磋商,彼此作出让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和解协议。协商和解一般有自行和解和第三者主持和解两种方法。自行和解即没有第三者介入,双方当事人直接进行交涉;第三者主持和解即由双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者从中调停,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也就是说双方当事人可以就保险纠纷进行协商,双方互相做出让步,当然,这个让步不能太离谱,否则谁都不能接受,也就只能通过其他途径解决了。2、仲裁仲裁是指合同双方对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发生争议时,通过协商难以达成协议,根据申请,可由国家规定的仲裁机
    2023-02-19
    476人看过
  • 委托代建合同纠纷法律适用
    委托代建合同是一种委托代建的法律关系,建筑物的所有权人为委托人,发包人为代建人。建筑物权利人将拟承建的建筑物通过委托代建合同约定,委托代建人按照建筑物所有人的要求代为建设建筑物。交房期限、户型、建房费用、违约责任等是基于委托人与代建人签订的委托代建合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委托代建法律关系性质上应属于房地产开发经营合同,而不属于建设工程合同的范围。委托代建合同与施工合同是两个独立的法律关系,在拖欠工程款纠纷案件中,委托人不应对偿还工程欠款承担连带责任,同理,委托人也不得直接向承包人主张工程质量缺陷责任。一、监理合同标的物是什么监理合同标的物是服务,即监理工程师凭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受业主委托为其所签订的其他合同的履行实施监督和管理。监理合同是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是工程建设单位聘请监理单位代其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二、买车过户委托书怎么写委托人拟转户其名下的二手车(
    2023-03-19
    274人看过
  • 无名合同纠纷适用何种法律
    一、如何解决无名合同的法律适用无名合同是指《民法典》分则明文规定的十五类合同之外的合同。即民法典明确规定的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之外的其他合同。《民法典》规定:“本法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本法总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本法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的规定。”根据上述规定,无名合同应当适用以下两个方面的法律:(一)《民法典》有关规定。(二)《民法典》之外有关可以适用于合同并对合同另有规定的法律,如劳动合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难免会遇到与他人签订民事合同,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情形的,此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发生了纠纷的话,要及时的保护自己的合同权益。二、合同纠纷立案管辖的法院如何确定合同纠纷立案管辖的法院可以是被告住所地法院或者
    2023-06-04
    248人看过
  • 工程合同纠纷适用法律解辞
    1、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2、准备答辩和请求,一旦被告就起诉一事向法院作出实质性答复,就意味着他接受了法院的管辖权。今后,他不能以法院没有管辖权为由提出抗辩;3、提证据保全程序,要求法院采取必要措施予以保全;4、提供诉讼证据,证据包括个人证据、物证、书证、鉴定书、勘验笔录等;5、进行保全措施,防止被告隐瞒、变卖、转让财产,使原告日后胜诉,法院判决无法执行;6、根据选定的法院,确定审判和答辩;7、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后,如有异议,可及时上诉。一、车祸打官司流程是怎样的1、准备好财产保全(可选)。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在诉前财产保全。如诉前财产保全的,必须在保全后15日内提出诉讼。2、准备民事诉状、证据。根据被告人数加一份,向法院递交民事诉状和证据3、起诉至有管辖权的法院。有管辖权的法院为交通事故发生地法院或者被告所在地法院(被告经常居住地与被告所在地不一致的,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也可
    2023-03-15
    215人看过
  • 了解劳务合同纠纷中的法律适用条例
    劳务合同纠纷主要适用于民法和经济法,劳务合同是指以劳动形式提供给社会的服务民事合同,是当事人各方在平等协商的情况下达成的,就某一项劳务以及劳务成果所达成的协议。一般是独立经济实体的单位之间、公民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产生。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在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都属于劳动合同纠纷。劳务合同纠纷具有法律效力吗?有。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
    2023-07-05
    223人看过
  • 租赁合同纠纷的适用条款都有哪些
    《民法典》第七百零三条【租赁合同定义】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第七百零四条【租赁合同主要内容】租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赁物维修等条款。第七百零五条【租赁最长期限】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租赁期限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是,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二十年。第七百零六条【租赁合同的登记备案手续对合同效力影响】当事人未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办理租赁合同登记备案手续的,不影响合同的效力。第七百零七条【租赁合同形式】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无法确定租赁期限的,视为不定期租赁。第七百零八条【出租人交付租赁物义务和适租义务】出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并在租赁期限内保持租赁物符合约定的用途。第七百零九条【承租
    2023-03-09
    368人看过
  • 民事经济合同纠纷适用于哪个法律
    适用于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相关法律,适用于合同纠纷,同时也适用于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协议管辖选择的法院应与争议有实际联系,且协议应用书面形式体现。所以,民事经济合同纠纷是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如果通过协商调解不能解决争议或者当事人不愿意通过协商、调解解决的,那么当事人任何一方均可按照书面的仲裁协议,向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没有书面仲裁协议的,则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2023-04-15
    307人看过
  • 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适用什么法律条文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法》第六十条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2023-05-05
    325人看过
  • 保险合同有什么法律条文
    《保险法》第十条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保险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第十一条订立保险合同,应当协商一致,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保险的外,保险合同自愿订立。第十二条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对被保险人应当具有保险利益。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可以为被保险人。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2023-05-05
    262人看过
  • 行政合同纠纷处理的法律适用
    一、行政合同纠纷处理的法律适用行政合同,正因为其民法与行政法的双重属性,所以一旦产生纠纷,在法律适用上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在司法实践中处理该类案件的核心就在于: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分别适用,即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在程序法上适用于民事诉讼法,在实体法上将民事法律规范和行政法律法规作为审理案件的共同依据。之所以采用这种“分割”的原则,就是考虑到行政合同的公法与私法的双重属性以及有利于合同当事人的权利救济。行政合同纠纷在程序法上之所以选择民事诉讼法,因为行政诉讼法有着单向性,自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所以才有举证责任倒置,行政机关不得成为原告这类规定,这样一来,一旦将行政合同整体适用行政诉讼法,就没有适用民诉法对合同的涉及当事人民事权益的部分进行裁判的余地。《行政诉讼法解释》第九十七条虽然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但这种参照毕竟不能游离于行政诉讼法
    2023-06-06
    406人看过
  • 挂靠经营合同纠纷的法律适用
    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工作的意见》第2条规定了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的工作范围,“根据全国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的有关规定,凡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为城镇集体企业,但资本来源主要为个人或国有企业(单位)投资、合资、合作,其现有财产构成不属于集体性质为主,采取上交一定管理费(挂靠费)名义上由有关主管部门、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临时管理、委托管理或‘挂靠’管理等企业,均属此次清理甄别工作的范围。其中包括:1、登记注册为集体但实际为私营(或个体),的企业。2、登记注册为集体但实际为国有的企业。3、登记注册为集体但实际为私营投资者共同投资举办和经营的个体联营或合伙企业。4、登记注册为集体但实际为非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或单位投资举办的国有合资、合作或联营企业。5、登记注册为集体但已名存实亡,有关‘挂靠’主管部门、企业单位、社会团体
    2023-03-29
    195人看过
  • 探究抚养纠纷的法律条文有哪些?
    有关子女抚养纠纷的法律规定是: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遗嘱继承的法律条文《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继承。”规定了遗嘱继承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人,由谁继承,由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决定,如果被继承人生前其法定继承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而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人却尽了赡养义务,使被继承人在生活上得以照顾,在精神上得以慰藉,被继承人生前立下遗嘱,指定尽了赡养义务人(法定继承以外的)继承其遗产,是合法的,是受法律保护的。立遗嘱人应在自己意识清晰的时候,有两个没有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的情况下,在没有任何外来压力的情况下,清楚表
    2023-07-06
    490人看过
  • 哪些法律适用处理分手费纠纷
    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系民事法律行为。男女双方约定或一方自愿给付分手费的行为,显然是男女双方解除恋爱、同居、婚约以及婚姻关系时,设立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这一行为的法律后果即产生分手费。分手费既然是男女双方设立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民事法律行为的产物,那么分手费必然会受到民法典的调整。所以,从民事法律行为方面来分析,处理分手费纠纷可适用民法典相关条文来作出裁判。另外,男女双方解除恋爱、同居、婚约以及婚姻关系时,双方约定或一方自愿给付分手费的行为实质就是双方约定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该行为产生的民事法律关系是双方解除恋爱、同居、婚约以及婚姻关系后建立的新的民事合同关系,该民事合同关系的内容就是一方按约定或承诺给付对方分手费,对方接受分手费。既然分手费是男女双方解除恋爱、同居、婚约以及婚姻关系后建立的新的民事合同关系,那么,在解决分手费纠纷时就可适
    2023-04-26
    348人看过
  • 合同盖章会产生哪些法律纠纷
    二、合同盖章会产生哪些法律纠纷1、合同盖章会产生以下纠纷:(1)双方盖章的时间不同的,在最后一方未盖章的情况下,合同不成立所产生的纠纷;(2)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订立的合同,加盖被代理人合同印章,所产生的纠纷。2、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第四百九十三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最后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第四百九十六条,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二、合同盖了公章需是否要盖法人章
    2023-06-12
    456人看过
换一批
#保险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是投保人和保险人;保险合同的内容是保险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保险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赔偿或... 更多>

    #保险合同
    相关咨询
    • 合同纠纷哪些方面适用法律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25
      涉及的法律规定非常广泛,包括《》、《》、《民法总则》等,以及相应案由的各类司法解释。《合同法》总则部分规定了合同的原则、一般性规定,分则部分规定了比如买卖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租赁合同纠纷等具体案由的特别规定。另外,如果是合同纠纷,则需要重点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规定;如果是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则需要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
    • 房产委托管理合同纠纷适用的法律条文是什么?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10
      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1)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2)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3)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4)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5)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当事人提出证据证
    • 最高法院关于保险合同司法解释规定保险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哪些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1-07
      答;最高法院出台司法解释规范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审理,具体内容或者全文可以登录下载《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2009年9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3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于2009年9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
    • 合同纠纷适用法律有哪些,有哪些相关规定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9-21
      合同纠纷适用法律有:民法典、仲裁法、民事诉讼法等。处理合同纠纷应当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法律没有规定的,以国家政策或合同条款为准。
    • 财产分割纠纷适用哪些证据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8-14
      财产分割纠纷的证据种类有以下几种: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其中对于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如果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 对视听资料,法院应当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