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副院长解读反家暴新规:不鼓励以暴制暴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21:36:49 377 人看过

最高院副院长黄XX的2015法治期待。黄XX:确实我们也发现在处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中,大家把握还有不是很准确、不太统一的地方。因为《反家庭暴力法》会给我们公民和司法机关更多的权利和更多的措施,去制止家庭暴力,保护被害人。

两会开幕第二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简称《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全面反家庭暴力刑事司法指导性文件。

《意见》分四部分,共25条,如何解读它对家庭暴力犯罪的预防与惩治作用?媒体第一时间对全国政协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XX进行了专访。

千万不要以为家暴只能按虐待罪处理

根据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组织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我国约有24.7%的女性遭受过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不仅是妇女,针对年幼子女的恶性案件近年来也屡屡见诸报端,据新华社统计,仅2014年4月,媒体就曝光31起虐童案,共计108名儿童受家暴伤害。

面对日益严峻的家暴形势,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多次提交议案和提案,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措施。

问:两会期间出台这个关于反家庭暴力的《意见》,有哪些新的想法和规定?

黄XX:之前我们国家的法律在处理家暴的问题上是有规定的,但它的针对性不是那么强,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到。这次《意见》的出台就是针对家暴的,我们把这些规定集中起来、让它突出出来。

问:比如说处罚的罪名?

黄XX:我们国家的法律规定中很多罪名都可以处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比如说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当然还有虐待罪、遗弃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等,罪名比较多。关键就是你怎么把握。

问:司法实践中应当如何把握?

黄XX:比如有些家庭施暴者只是想折磨你,那么我们可以按虐待罪处理。但是如果想剥夺你的生命了,或者想要伤害你,已造成重伤的结果了,伤害的故意非常明确,那么我们就应该用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这种罪名来处理。

问:好像公众感觉有时候一些特别极端的案例,最后法律处理的力度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重?

黄XX:确实我们也发现在处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中,大家把握还有不是很准确、不太统一的地方。因此这次我们在《意见》中,也把虐待罪致人重伤、死亡与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犯罪致人重伤、死亡做了一些划分、区别。千万不要以为家庭里的暴力就只能用虐待罪处理,这是大家的误解。《意见》中还明确规定,对于同一行为同时触犯多个罪名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家暴不是私事:检察机关可以代为告诉

问:法律规定,虐待罪需要当事人自己去提起自诉,但是老人、孩子往往没有这样的能力,法律可以给他们什么样的帮助?

黄XX:家庭暴力犯罪案件中按理说自诉案件占的比例应该更大一些,但是我们做了一些统计,发现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公诉案件比例占的非常高,占了98%还多。

问:自诉的才占2%?

黄XX:不到2%。家庭暴力的被害人一般都处于弱势地位,发生家庭暴力以后她往往担心报案会使施暴人变本加厉,因而不敢去报案;再加上受到传统观念的一些影响,如感到羞耻啊,家丑不可外扬等,所以有些人也不愿意去报案。

问:当事人没有报案,家庭暴力犯罪难以发现,怎么办?

黄XX:一方面鼓励人民群众积极举报家庭暴力犯罪线索,比如说医院的医生、学校的老师、幼儿园阿姨,或者邻居,这些人更容易发现家庭暴力,发现了这些线索你们要去报案。你不仅要保护自己的权利,尤其要保护孩子的权利,保护你的学生的权利,要保护他人的权利,这些都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还有一些特殊的人群,如孩子、老人、残障人士,他们没有能力去报案,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实际上也指出来一个渠道,由检察院代为告诉(编者注:代为告诉:检察机关可以帮你去起诉),就是说被害人自己不能报案或者不敢报案的,检察机关可以告诉。

问:也就是说虽然它叫家庭暴力,但它不仅仅只是家务事。

黄XX:现在家庭暴力犯罪案件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及时的进入国家公权力的视野内,这是一个瓶颈。本次就是力图把这个瓶颈解决掉,给出一个司法指导意见,当然,确实还不很完善。

但我们要打破一个固有的观念,那就是别管人家自己家里的事情,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非常传统、非常陈旧的却又根深蒂固的观念,恐怕要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一定不要把家庭内的暴力仅仅看成家务事,一定要把它同社会上的暴力同样去看待,这样的话,不管你受理案件还是办理案件,都不会很为难。

期待《反家庭暴力法》出台

问:我知道您是全国政协委员,近三年一直参与《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课题组,您对反家暴立法有怎样的期待?

黄院长:我想反对暴力应该是没有任何禁区的。《意见》出台意味着从我们司法机关开始,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我们已尽最大的可能,去反对家庭暴力了。这是一个向全社会的宣示。

尽管如此,我们也仍旧特别渴望《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

因为《反家庭暴力法》会给我们公民和司法机关更多的权利和更多的措施,去制止家庭暴力,保护被害人。

比如,我建议设立强制报案制度,一旦发现家庭暴力,任何人都有义务去报案。你可以去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联、共青团去报案,你也可以到街道办事处去报案。

再比如,建立早期介入制度,有些人酗酒,而且一酗酒就打人,那么我们针对他的酗酒,能不能做一些心理辅导啊,或者对他的这种恶习进行一些纠正、矫正,这就能避免家庭暴力的发展和反复。

但是真正强有力的,还是人民警察。所以我们觉得应该有一种制度,能让警察更早地去现场,一是制止,另一点,就是要收集证据。还有就是反复出警,这是因为家庭暴力具有反复性,针对这个反复性我就反复去处理,反复警告你,看你是否还犯。

最高法声音:不鼓励以暴制暴

黄XX副院长以及最高法院刑一庭负责人告诉小撒,对于为反抗、摆脱家庭暴力而伤害、杀害施暴人构成犯罪的案件,应当充分考虑案件中的防卫因素和过错责任,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依法定罪处罚。以实践中经常发生的受虐妇女杀夫案件为例,只要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就应当认定为正当防卫,依法不负刑事责任;属于防卫过当的,应当依法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施暴人在案件起因上具有明显过错或者直接责任的,可以酌情从宽处罚。对于因遭受严重家庭暴力,身体、精神受到重大损害而故意杀害施暴人;或者因不堪忍受长期家庭暴力而故意杀害施暴人,犯罪情节不是特别恶劣,手段不是特别残忍的,可以认定为故意杀人情节较轻。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依法放宽减刑的幅度,缩短减刑的起始时间与间隔时间;符合假释条件的,应当假释。被杀害施暴人的近亲属表示谅解的,在量刑、减刑、假释时应当予以充分考虑。

当然,必须强调的是,《意见》对这类案件的处理虽然总体上体现出从宽处理的精神,但绝不是鼓励家庭暴力被害人以暴制暴。被害人应当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自陷囹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9日 03:3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婚姻自由相关文章
  • 解读“家庭暴力”
    一、家庭暴力的定义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其形式既包括殴打、罚跪、捆绑、拘禁等体罚形式,也包括威胁、恐吓、辱骂等精神虐待。家庭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者身体,使受害者身体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家庭暴力发生于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间,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但妇女受丈夫的暴力侵害是最普遍的,她们受到的身心伤害也最大,家庭暴力尤其指丈夫对妻子施暴。家庭暴力正在我们身边不断发生,而遭受暴力的多为女性。联合国大会1993年通过的《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的宣言》,界定对妇女暴力为“任何基于性别的、对妇女生理上、性或心理上造成,或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或使妇女遭受痛苦的行为,包括这些行为的威协,强迫和武断性的剥夺自由,不论发生在公开场合或发生在家庭中,都是对妇女的暴力。”如何预防、遏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2023-05-05
    497人看过
  • 反家暴法规定:哪些行为算家暴
    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第三条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反家庭暴力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2023-06-14
    461人看过
  • 对反家暴法全文解读是怎样的?
    在家庭暴力行为中,遭受伤害的往往是老人、妇女、儿童这些弱势群体,受害人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打击和伤痛,而且在精神上也造成了巨大危害,在家庭成员关系解除之前,这些伤痛和危害是持续和反复存在的,甚至会产生长期负面的心理阴影,为此,国家立法机关专门制定了反家暴法,那么,反家暴法全文解读是怎样的呢?1、明确了家庭暴力包含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明确了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也适用第二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第三十七条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2、强调预防为主,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特殊保护等五项原则反家庭暴力法明确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的五项原则。即对家庭暴力零容忍的原则;共同责任原则;预防为主,教育矫治和惩处相结合的原则;特殊保护的原则;尊重受害人意愿,保护当事人
    2023-04-29
    271人看过
  • 反家庭暴力法,破解家暴维权“三难”
    近年来,我国的家庭暴力投诉量呈较高增长态势,仅2007年宁夏各级妇联就接待、受理信访案件1877件,其中婚姻家庭问题1230件。在婚姻家庭问题中,因家庭暴力引起上访的案件就有368起。全国妇联2007年受理的家庭暴力投诉量约为4万件次,比2000年翻了一番,其中家庭暴力的恶劣程度上升,情节严重,致伤致残、致死恶性案件增多,尤其是“以暴抗暴”的案件时有发生。被害变被告凸显立法盲区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李军说,近年来,在其审理的案件中出现一种新趋势,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暴力中,许多受害者不知道用什么方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以暴抗暴”,不幸从被害人变成了被告人。自2000年以来,宁夏银川市平吉堡牛奶场职工常某经常遭受其丈夫刘某的辱骂、殴打。2005年1月25日,刘某酒后回家又与常某发生争吵,继而殴打常某。常某因不堪忍受折磨,用水果刀捅伤刘某。之后,常某将刘某送往医院抢救,但刘某因抢救无效
    2023-05-03
    177人看过
  • 2024反家暴法五大亮点官方解读
    反家暴法亮点有哪些1.作为中国第一部反家暴法,该法分为六章,对家庭暴力的范畴、预防、处置、人身安全保护令和法律责任作出规定。2.“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家庭暴力。3.对遭受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妇女以及重病患者,法律则要求给予特殊保护,建立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律实施制度。4.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5.相关部门不作为将担法律后果。反家庭暴力法五大亮点官方解读:1恐吓等精神暴力纳入家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家庭暴力的范畴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家庭暴力。可以明显地看出,“经常性谩骂”“恐吓”等精神侵害行为,都被列入了家暴的行列。换言之,那些
    2023-11-29
    480人看过
  • 反家暴法实施勇敢对家暴说不
    30年的婚姻,长达20余年的家暴。各种打骂,早已是被怀疑不忠的妻子的家常便饭。最严重的时候,丈夫甚至曾拿着刀架在她的脖子上,逼她承认对丈夫不忠。因为无法忍受,程女士当时就报了警,之后带着儿子一起离开了那个家。搬出家后,程女士与儿女就租住在福建省泉州市区。因为身体虚弱无法工作,儿子任强也因患病无法上班,母子二人只能靠着大女儿微薄的工资生活。为了孩子,程女士选择了隐忍,直到2013年,才正式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隐忍,是中国女性在面对家暴时现实的苦恼。近日,国内一家专业育儿网站宝宝树对2453名女性进行了家庭暴力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的2453名女性中,52.6%的受访者曾遭受过爱人的家暴。此前,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在如此数据下,却有很多女性作出了和程女士相同的选择——一项网络调
    2023-04-25
    493人看过
  • 广东高院四连招反家暴
    本报讯因家庭暴力引起的婚姻家庭纠纷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反家暴司法越来越得到重视。广东高院7日公布四项措施,对遏制家暴打出“组合拳”,通过合理运用证据规则,试点“人身保护令”及家事审判合议庭,统一裁判意见,进一步加强婚姻家庭案件审判工作,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广东高院副院长、广东省妇联兼职副主席谭-玲表示:“涉家暴案件中,受害方主要是女性,个别案件中受害方也有男性。人民法院应当发挥司法反家暴的独特作用,配合妇联、公安等部门最大限度地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全省法院下一步将试点的四项措施,就是要举起司法盾牌向家庭暴力‘说不’!”一是要求法官合理运用证据规则。针对家事纠纷发生在婚姻、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特点,可尝试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在受害人完成受侵害事实举证后,由对方承担证明其并非侵权行为人的举证责任,如果无法证明的,推定其为侵权行为人。强化法院调查取证和释明。法院受理涉家暴案件后,应主
    2023-06-14
    173人看过
  • 反家暴庇护中心:政府反家暴新举措
    24日上海家庭暴力干预救助网络的反家暴庇护中心挂牌成立,在“世界反家庭暴力日”的前一天成立的庇护中心,将会在以后的反家暴运动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庇护中心会为当事人提供一系列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服务,此外还会联系妇联、居委会干部到对方家庭进行调解,帮助受害者重返家庭。
    2021-12-01
    121人看过
  • 首部反家暴法能否有效遏制家暴行为
    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同居暴力、冷暴力纳入法律规范范围,当事人可以申请人身保护令,告诫书可以作为法院审理依据我国首部反家暴法的落地能否有效遏制家暴行为?法院如何运用新法认定家暴?家暴:或开始于一记耳光或发生就持续30年70后的小夏是一家金融机构的白领,因为家庭琐事引发争吵而频繁遭遇丈夫家暴,2015年她与丈夫办理了离婚手续。令人惊讶的是,她的丈夫还是一名法学博士。最初遭受家暴就是一记耳光重重地打在脸上,当时脑袋就立刻嗡嗡作响。在前夫连续打了20多个耳光后,小夏的头部出现了轻微脑震荡的迹象,整天就想睡觉。而她的前夫似乎也深深自责,一边流泪一边保证以后再也不会打你了。只是这保证出口后不久,因为家庭琐事争吵,小夏再次遭到前夫毒打,从打耳光到掐脖子,再到拽住小夏的头发往地上磕,一次一次,愈演愈烈。小夏遭受的最后一次家暴是在2015年9月,前夫将她整个人举起,然后砸向了跑
    2023-04-25
    374人看过
  • 反家暴法:知情家暴不报会被处罚
    《反家暴法》明确,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家庭暴力受害人的诊疗记录;学校、幼儿园应当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教育。遭遇家暴时,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疑似遭受家庭暴力,应当向公安机关报案。中小学、幼儿园、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反家暴法》第十四条规定向公安机关报案,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另外,《反家暴法》规定,负有反家庭暴力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监护人施暴或被撤销监护资格根据《反家暴法》,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
    2023-06-06
    446人看过
  • 家庭暴力规定及其解读
    家暴的规定是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家庭暴力。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家庭暴力侵害的客体主要是受害者的人身权利,即家庭成员的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婚姻自主权、性自主权以及人格尊严等权利。中国的家暴的法律规定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本条是关于法律所禁止的违反婚姻自由原则的行为的规定,是从另一个方面对婚姻自由基本原则的必要补充。近年来,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和人身伤害的案件增多,家庭暴力及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主要是
    2023-07-11
    252人看过
  • 制定反家暴法的原因
    根据中国妇联抽样调查,家庭暴力现象在我国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发生在夫妻之间,还多发于父母与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与年迈父母之间。据统计,全国2.7亿个家庭中,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已高达30%,其中,施暴者九成是男性。每年有近10万个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体。这一背景下,将家庭暴力纳入有效的法律干预之下,刻不容缓。在当前,我国法规对家庭暴力的干预仍零散的分布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中,执行力严重不足,缺乏综合性的专业立法,已难以跟上反家暴的现实需要。虽然从2000年至今,全国28个省(区)市都相继出台了反家暴专门法规或政策,但由于都属于地方层级的法律法规,在权威性和层级上都有待提升。因此,制定一部全国性的反对家庭暴力法殊为必要。一、反家暴法规定如何判刑反家暴法规定家暴触犯刑法的按照刑法规定处理,即违反反家暴法并不一定违反刑法,不一定会被判刑。但是按照反家暴法规定,受害人可以报警,警方应当出警并做出处理
    2023-03-30
    476人看过
  • 反家暴法:家庭暴力的法律惩罚
    反家暴法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惩罚规定是:1.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给予训诫,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反家暴法全文内容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家庭暴力的预防第三章家庭暴力的处置第四章人身安全保护令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章节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第三条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
    2023-07-05
    145人看过
  • 家暴离婚:民法典的解读
    我国民法典并没有规定家暴几次可以离婚,但是实施家庭暴力属于法定离婚情形。受害者在遭受到家庭暴力后,可以以此为由,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在审查事实后,明确夫妻二人之间感情已经完全破裂,并且不可挽回的,会判决二人离婚。不论家暴几次,只要家暴行为导致夫妻二人之间感情完全破裂、不可挽回的,离婚的几率就很高。被家暴怎么起诉离婚1、准备好民事诉讼状;2、到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3、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准时出席参与诉讼活动;4、若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应在接到判决书后15天内或接到裁定书后10天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并递交上诉状。新民法典分居六个月可以离婚吗新《民法典》分居六个月不可以离婚。以下情形可以离婚: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说明分居必须满足时间达
    2023-07-01
    210人看过
换一批
#结婚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婚姻自由是我国《民法典》的一项基本原则,包括结婚自由、离婚自由和不结婚的自由。 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构成了婚姻自由原则完整含义,结婚自由是实现婚姻自由的先决条件,离婚自由是结婚自由的重要补充,没有离婚自由,就不可能有完全的婚姻自由。 婚姻自由... 更多>

    #婚姻自由
    相关咨询
    • 反家暴, 家暴案件司法解释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第三条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 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 反家暴法全文应该怎么解读
      湖南在线咨询 2023-11-19
      1、明确了家庭暴力包含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明确了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也适用 2、强调预防为主,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特殊保护等五项原则 3、强制报告制度 4、告诫制度 5、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 6、紧急庇护制度 7、撤销监护制度。
    • 对反家暴法全文解读是怎样的?
      安徽在线咨询 2023-12-22
      1明确了家庭暴力包含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2、强调预防为主,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特殊保护等五项原则。 3、强制报告制度。 4、紧急庇护制度。 5、公安告诫制度,“家暴”类案件的举证难问题将得以改善。六、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七、“同居”等共同生活关系也适用。
    • 最新反家庭暴力法对家庭暴力的规定具体有什么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07
      反家庭暴力法明确指出,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 司法解释反家暴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4-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第三条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 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