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方式如何关系到内部审计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文章分析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现状及各种方式的利弊,探讨了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关系,指出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层次越高,内部审计工作越有保障。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
一、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现状
目前比较常见的内审机构设置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在职能部门中设立内审机构,向部门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此种设置,内部审计的范围受到严重局限,对敏感性问题,审计人员无法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在审查和评价中也很难保持公正。
2、在行政系统内设立内审机构,向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设置有利于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相对差一些,无法对企业产权的所有者负责。
3、在监事会系统内设立内审机构,向监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设置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强,监督的力度也较大,但关系较难协调,也无法对企业产权的所有者负责。
4、在行政系统内设立内审机构,向专门成立的审计委员会议事机构负责并报告工作。此种设置方法内审机构的地位比较超脱,独立性较强,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设置方法。
5、在董事会下设立内审机构,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此种设置方法内审机构的地位超脱,独立性强,内审人员有权审查单位中各层次的经营活动,且直接对产权所有者负责,比较符合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要求,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设置方法。
二、内审机构的领导关系问题
内审机构的领导关系问题,也就是内审机构应归谁领导问题。《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做法不尽一致,并且差距较大。若内审机构对总经理或总经理以下的其它领导人负责,则意味着内审机构只对企业的经营者负责,并不对企业产权的所有者负责。因此,内审机构归总经理或总经理以下人员领导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主要表现:一是妨碍内部审计职权的正常行使。因为企业的各种计划、预算、决算基本上是总经理授意办理的,审计查出问题,向总经理汇报后,一般难以纠正和处理。二是影响企业所有者及时了解掌握内部审计工作情况和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而影响对企业的重大决策。三是放松了对企业经营者本身的监督。我国企业厂长经理的经济犯罪屡见不鲜,与对厂长经理缺乏有效地经济监督,尤其是企业内部监督弱化有很大关系。因此,内审机构领导关系问题,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内审机构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大问题。只有理顺好内审机构的领导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内审机构的职能作用,才能真正达到建立内审机构的目的。
从实际来说,领导层次越高,越有保障。但如何确定内审机构的领导关系,必须同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建议成立董事会的企业,其内审机构由董事会领导;没有成立董事会的企业,成立审计委员会议事机构领导内部审计工作。
三、主管部门内部审计与基层企业内部审计的差异性对比
内审机构建立开展工作以来,主管部门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审计的差异性一直存在,具体表现为:一是审计对象不同。前者审计对象主要是下属单位,有有效的工作范围和明显的监督对象,后者是企业自身,审计者与被审计者已融为一体。二是职能不同。前者偏重于监督,后者偏重于服务。三是需求不同。前者管理范围较宽,领导较难掌握下属单位情况,客观上对审计需求强烈,设立机构、开展工作比较自觉、主动。后者管理范围较窄,领导比较容易掌握单位的情况,对设置内审机构不够热心,有的还有抵触情绪,有些单位虽然成立了内审机构,但由于认识不到内审机构的重要性,是要我建,不是我要建,因而也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四是独立性不同。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可以不受干扰和毫无顾虑地对下属单位进行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比较独立地作出审计结论;企业内审人员的工作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受到单位领导和其他部门的影响和制约,不可能超脱地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特别是那些附属于被授权履行审计职责的内部机构以及兼职审计人员就更谈不上有什么独立性了。五是权威性不同。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具有外部审计的性质,比企业内部审计更具有权威性。对企业内部审计来说,尽管国家从法规和条例上赋予了应有的职权,但却很难付诸实施。六是有效性不同。客观条件决定了前者是上审下,具有揭发性和强制性,作用效果明显;后者是自审自,只能是维护性和建设性的,有效性受到限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建议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独立性是它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没有独立性,审计目的就无法实现,审计结论就无法达到客观公正。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首要原则就是确保独立性,这也是国际内部审计届的共同经验和基本主张。基于此,具体设置的建议: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一般采取在董事会领导下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可采取设立审计委员会领导审计机构。
2、未改制的大中企业,其内审机构设置可由其主管部门设立派出机构。其人、财、物由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以加强其独立性。
3、一般小型企业可根据需要自行决定是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未设立的主管部门加强监督。
4、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实行下审一级制度并推行联合审计、轮回审计、定期审计,更好地发挥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整体优势。
5、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业务指导,帮助培训业务人员,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三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内部审计人员,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审计委员会,配备总审计师。上述规定是在总结内部审计机构以来的经验作出的,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具有指导意义。企业应根据其原则,积极探索建立适应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内部审计机构。
-
物资供应企业绩效的内部审计探讨
75人看过
-
关于强化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探讨
193人看过
-
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机构
178人看过
-
商业会计机构的设置和内部组织形式
172人看过
-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问题的思考
156人看过
-
如何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制
167人看过
内部审计机构是指根据审计法有关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金额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机构在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对本部门行业、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进行内部审计监督。... 更多>
-
企业法人分支机构设置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15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主要是指企业法人的分厂或者营业部等机构,职能部门是指企业的内部科室。由于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属于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或者内部机构,既没有独立的财产,也不能独立地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所以,它们只能按照企业法人的指示开展各项业务,而不能擅自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人的债务作保证。一些企业的分厂、营业部等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的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的范围内提供保证。
-
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有哪些设置模式各有哪些利弊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31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有哪些设置模式:1、隶属于财会部门2、隶属于总经理3、设在监事会4、设在董事会5、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行政系统——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机构五种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模式利弊比较如下图所示:
-
市机构改革部门设置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04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整合组建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5个领域执法队伍。加大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力度,完善“部门专业执法+综合行政执法+联合执法”的行政执法体系。强化行政执法属地监管责任,减少执法层级,下沉执法力量,市本级与市辖区只设一个执法层级,区县(市)实行“局队合一”体制。健全完善县乡行政执法统筹指挥机制,更大范围整合基层执法力量,在乡镇(街道)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
-
投资企业清算机构的设置有哪些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301、清算委员会至少由3人组成,其成员由企业权力机构在企业权力机构成员中选任或者聘请有关专业人员担任。 2、清算委员会设主任一人,由企业权力机构任命。经企业权力机构同意,清算委员会可以聘请工作人员办理清算的具体事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