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心城区住房保障对象准入条件
1.具有苏州市市区城镇常住户口满5年以上(含5年),现户籍在平江、金阊、沧浪区满二年;
2.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8平方米以下;
3.家庭收入为最低收入、低收入或中等偏低收入。
二、住房保障方式
1、城市最低收入家庭以申请租赁住房补贴和轮侯配租廉租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形式;
2、城市低收入家庭以申请租赁住房补贴和申请购买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型、完全出售型、购房补贴型)等多种住房保障形式;
3、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可以申请购买完全出售型、购房补贴型类保障性住房的住房保障方式。
三、住房保障对象的认定
1、最低收入家庭:由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低保边缘和市总工会认定的特困职工家庭及其人员;
2、低收入家庭:由民政部门认定的,家庭人均月收入850元(不含本数)以下且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不含本数)以下的家庭及其人员;
3、中等偏低收入家庭:由民政部门认定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220元(不含本数)以下且家庭年收入在4.5万元(不含本数)以下的家庭及其人员。
四、家庭住房面积的认定
1、与申请人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名下的,现有或五年内发生转移、拆迁的所有私房和承租的公有住房,以及现居住的未折除无证建筑,购置的房改住房(含已转让或拆迁的)等均纳入家庭住房面积;
2、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家庭住房面积÷共同居住家庭成员。
五、住房保障租赁补贴发放标准
1、家庭租赁补贴住房面积,以申请人家庭住房保障人员应有的住房保障面积减去自有住房面积的不足面积部分进行差额计发;
2、租赁补贴标准
最低收入家庭,每人每月每平方米补贴:1人户20元,2人户15元,3人户12元;
低收入家庭每人每月每平方米补贴:1人户15元,2人户10元,3人户8元。
六、申请住房保障需要提交材料
1、书面申请:诚信说明家庭成员的住房情况、家庭住保人员的经济收入情况等;
2、家庭成员证明:身份证、户口簿、以及《苏州市区住房保障对象户籍情况审查表》;
3、家庭住房证明:私房产权证、公房租赁证、其他住房说明材料;
4、经济收入证明:最低收入家庭需提交低保、低保边缘家庭《救济证》或特困职工家庭《救助证》;低收入家庭与中等偏低收入家庭需提交家庭住房保障人员的各类经济收入证明及材料;
6、提交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7、诚信填写《苏州市区住房保障申请审批表》、《苏州市区住房保障家庭收入申报审批表》。
七、申请受理办法
1、符合中心城区申请条件的申请人,可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或区行政服务中心提交申请材料。
-
苏州哪些人可以申请住房保障
140人看过
-
苏州住房保障申请收入标准认定
444人看过
-
苏州集体户口能申请保障性住房吗
259人看过
-
苏州公租房申请条件?苏州公租房申请流程?
346人看过
-
苏州申请保障房需要符合怎样的条件
124人看过
-
苏州住房保障申请购房补贴相关政策解读
500人看过
保障房是指政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弱势群体等住房困难问题而提供的住房,包括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 保障房的申请和管理需要符合相关政策和规定,并需要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如家庭收入证明、住房情况证明等。 保障房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住房权益,缓解... 更多>
-
苏州无房户申请无房户申请条件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11如本人名下无住房,可以。2015苏州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和2015苏州经济适用房申请流程主要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苏州市建成区常住户口5年以上。2、夫妻双方收入不超过苏州市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倍;3、无住房,或者3人以上家庭住房建筑面积不足60平方米;4、.苏州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28周岁以上的无房单身人员符合前款1、2项规定,年收入不超过苏州市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的,
-
-
安置房申请到哪去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27住房困难户可申请,《安置房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无房户或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住房困难户,符合“一户一宅”政策,可申请政府安置房:一对夫妇(含单亲家庭二人以上,包括二人)为主要成员组成的家庭;无直系亲属的单身;二个以上成员的家庭,其中至少一人已成年;经房屋鉴定机构鉴定的危险等级属C级或D级的危房。计算人均居住面积时,无合法手续的部分应计算在内。
-
苏州工伤应当到什么地方去申请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1-26苏州市的职工可以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工伤申请。在事故发生日起一年内,让单位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工伤。作出工伤认定后,可申请劳动能力伤残等级鉴定,根据结果确定赔偿金额。第一次劳动能力鉴定是由单位、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在职工伤情相对稳定或已经痊愈时,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的。
-
申请取保候审到哪去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08根据法律规定,公、检、法机关都有权采用取保候审。申请取保候审到哪去在程序上又分为:一是公、检、法机关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直接主动地采用取保候审;二是根据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所聘任的律师的申请或者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申请,决定取保候审。可见,取保候审的决定权在公、检、法机关。决定取保候审后,由办案人员填写取保候审决定书和取保候审通知书,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由领导签发。再由承办人员向犯罪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