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否有遗失物变成埋藏物的情况
是不会有遗失物变成埋藏物的情况,遗失物和埋藏物属于不同概念,《民法典》规定,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二、遗留物与遗失物的区别是什么
遗留物与遗失物的区别:
1.遗留物是遗忘人意识地将自己持有的财物放在某处,因为一时疏忽而忘记拿走而暂时失去控制的财物。
2.遗失物则是偶然将某物失落在某处,以至脱离自己的控制。通俗的说遗失物的主人很难知道物品遗失在什么地方,难以找回而遗忘物的物主一经回忆较容易找回。
3.我国刑法只规定侵占遗忘物,而未规定侵占遗失物,也就是说侵占罪只能是侵占遗忘物而与拾到遗失物拒不归还的只能追究其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和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拾得他人遗失物的,应当归还失主,拾得者因此而支出的费用,应由失主偿还。对于拒不返还他人遗失物的行为,应当按照不当得利行为,追究其侵权的民事责任。而对于拒不交出他人遗忘物的,则应当以侵占罪论处。
三、拾得遗失物与不当得利区别
拾得遗失物和不当得利的区别:
1.性质不同。拾得行为的法律性质属于物权问题,发生拾得行为形成的返还原物的诉讼是返还之诉。而不当得利的法律性质是债权债务问题,是债发生的根据之一,所发生的诉讼为不当得利之诉。
2.确定责任的要件不同。
-
埋藏物的时间过久是否可以成为遗失物?
154人看过
-
埋藏物是有主物吗
330人看过
-
埋藏物与遗失物的区别和联系
352人看过
-
埋藏物是否取得所有权
95人看过
-
矿物是埋藏物吗
212人看过
-
埋藏物能否善意取得,埋藏物法律规定是什么
192人看过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事实。受益人为恶意时,返还范围以取得利益与损失利益中较大者为限;受益人先为善意,后为恶意的,返还范围以恶意开始时存在的利益为限。 另外,恶意的受益人将所受利益无偿让与第三人的,恶意受益人... 更多>
-
如何区别埋藏物与遗失物福建在线咨询 2023-09-11埋藏物与遗失物的区别是:遗失物须为有主的动产,须占有人丧失占有,须无人占有; 埋藏物一般为动产,须有埋藏事实,以不易被他人从外部发现为必要,埋藏物是有主物,只是所有人不明,而非无主物。
-
埋藏物的时间过久可以成为遗失物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051、埋藏物的时间过久不可以成为遗失物。 2、埋藏物是有主物。它只是所有人不明,而非无主物。就是说埋藏于土地或其他物之中,年长日久,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已经不易确定或不知其归谁所有。 3、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314条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
藏品埋藏时间长了会不会成为遗失物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081、埋藏物的时间过久不可以成为遗失物。 2、埋藏物是有主物。它只是所有人不明,而非无主物。就是说埋藏于土地或其他物之中,年长日久,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已经不易确定或不知其归谁所有。 3、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314条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
拾得物的遗留与埋藏物甘肃在线咨询 2023-09-28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接收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 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二条,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
-
怎么处理埋藏物遗失物,有哪些规定浙江在线咨询 2023-11-14《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十九条规定“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文物保护法等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