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罪含义有:虐待罪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通过打骂、捆绑、冻饿、限制自由、侮辱人格、不治病或强迫过度劳动等方式,从身体和精神上摧毁迫害,情节恶劣的行为。虐待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家庭成员。虐待罪侵犯的对象是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主要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权利。虐待所采取的方法也侵犯了受害者的人身权利。客观上,虐待罪表现为经常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
构成虐待罪的条件有哪些
构成虐待罪的条件有:犯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须是共同生活的同一家庭的成员,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亲属关系或者扶养关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经常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
-
司法实践如何正确认定虐待被监管人罪?
291人看过
-
玩忽职守罪与渎职罪的区别:法律定义及司法实践
390人看过
-
虐待罪实在司法践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417人看过
-
迷信犯罪:破坏法律实施罪司法实践与法律规定
93人看过
-
虐待罪的司法认定
454人看过
-
死刑与死缓的司法实践和法律规定
88人看过
扶养通常概指各种社会关系中针对"弱者"所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一般涵盖四个方面: (1)以国家为主体,在特定情形下体现社会福利的公力扶养,包括各种灾害救济、贫困救济、民政抚恤等; (2)以一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单位为主体并逐步走向社会化... 更多>
-
虐待罪实在司法践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台湾在线咨询 2023-02-28注意下列问题: 1.虐待必须是情节恶劣的才能构成犯罪。 2.虐待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在没有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情况下,只有被害人向司法机关提出控告的才处理,被害人不控告的,司法机关不主动处理。
-
诈骗退款:法律定义与实践操作陕西在线咨询 2024-11-25在诈骗案件中的退款问题,即使涉案人员已将非法所得全部退还,他们仍然属于诈骗行为。无论其犯罪程度是否达到刑事犯罪标准,他们都必须积极地向受害者偿还因欺诈所获取的赃款。如果涉案金额很大,那么即使他们已经自行履行了退还账款的责任,也未必可以因此得到法律豁免承担刑事责任,但通常情况下会获得从轻处理的判决结果。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所有的诈骗嫌疑人都负有退脏的法定义务。
-
法律规定的虐待罪海南在线咨询 2023-06-11虐待罪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捆绑、冻饿、限制自由、凌辱人格、不给治病或者强迫作过度劳动等方法,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情节恶劣的行为。
-
实践法律行为是怎么定义的?山东在线咨询 2023-06-24实践性法律行为也叫要物行为,是指除意思表示外,还需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保管合同,只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没有保管物的实际交付,保管合同还不成立。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以交付实物为条件分为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是不仅要求对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且要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又称要物民事法律行为,比如保管、自然人之间的借贷等行为。其中,交付实物的
-
虐待罪法律条文如何规定虐待罪湖南在线咨询 2023-12-16法律分析 虐待罪是指经常以打骂、禁闭、捆绑、冻饿、有病不给治疗、强迫过度体力劳动等方式,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进行肉体上、精神上的摧残、折磨,情节恶劣的行为所构成的犯罪。虐待罪的处罚是: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应该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