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确定经常居住地的认定标准和条件
经常居住地的认定标准和条件: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
具体条件解释:
1.离开住所地:公民必须离开其户籍所在地,这是认定经常居住地的首要条件。
2.连续居住一年以上:公民在离开住所地后,必须在新居住地连续居住满一年以上。这里的“连续居住”并不要求公民一直居住在该地,只要在一年的时间内,公民在该地的居住是连续不断的即可。
3.至起诉时:认定经常居住地的时间节点是至起诉时,即法院在受理案件时,需要判断当事人在该时间节点前的居住情况。
二、经常居住地认定限制
经常居住地认定限制包括:
1.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不能视为经常居住地。这是因为公民住院就医通常是暂时性的,不代表其在新居住地形成了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因此,在认定经常居住地时,应当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排除在外。
2.公民在监狱服刑、被劳动教养等限制人身自由的场所期间,也不应视为经常居住地。这是因为这些场所并不是公民自愿选择的居住地,且公民在这些场所的生活状态与正常居住状态不同。因此,在认定经常居住地时,应当将这些场所排除在外。
三、经常居住地认定注意事项
1.证据充分性:认定经常居住地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包括居住证明、房屋租赁合同、水电费缴纳记录等。这些证据需要能够证明公民在新居住地连续居住满一年以上的事实。如果证据不足或者存在矛盾,可能会影响经常居住地的认定。
2.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公民在新居住地的居住条件、是否有固定住所、是否形成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等。这些因素也会影响经常居住地的认定。
3.其他。
-
经常居住地认定标准,经常居住地怎么填写
135人看过
-
法院如何认定经常居住地
402人看过
-
农村居民按经常居住地确定赔偿标准
251人看过
-
经常居住地和居住地如何区别
435人看过
-
经常居住地证明材料有哪些,经常居住地的认定
423人看过
-
如何确定民事诉讼法中经常居住地
410人看过
-
如何确定经常居住的居住地主体新疆在线咨询 2021-10-01我国《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虽有规定经常居住地的概念,但是却未规定实际操作中确定经常居住地的主体。因此在实践中确定经常居住地的主体就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当被告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时,部分当事人自己写下证明证明经常居住地;部分当事人跑到当地的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经常居住地证明;部分当事人请熟人朋友作证打下经常居住地的证明;部分当事人找到当地
-
经常居住地的认定标准残疾赔偿金可以认定经常居住地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29依据法律规定,残疾赔偿金标准有受诉法院地、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3个标准可供选择,因此你表哥的情况可以适用于北京的赔偿标准
-
如何确认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住所,有没有法律规定河南在线咨询 2024-10-03确认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住所的方式是公民离开住所地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特殊情形除外。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
2022年应该如何确认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住所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151、确认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住所的方式是公民离开住所地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特殊情形除外。 2、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3、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4、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
-
根据定义,确定经常居住地的范围是?陕西在线咨询 2021-09-30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住医院治病的除外。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这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的关于地域管辖的一般原则。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