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效合同缔约如何理解
有效合同缔约是指一个合同的内容是完备、合法的,完备就是看内容的是否全面;合法就是看各条款是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如果合同的各条款内容不合法的则会导致合同无效。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二、如何理解合同转让的效力
合同转让的内部效力:
1.合同权利由让与人转让给受让人。如果是全部转让,则受让人取代原债权人的地位而享有合同权利,让与人脱离原合同关系;
2.合同权利转让时,受让人取得与合同债权有关的从权利;
3.让与人应将合同权利的证明文件全部交付受让人;
4.让与人对转让的债权负担保责任。
合同转让的外部效力:
1.在让与人与债务人之间的效力在让与人与债务人之间,因转让通知,双方完全脱离合同关系;
2.在受让人与债务人之间的效力债务人收到转让通知后,即应当将受让人作为债权人而履行债务。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
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三、如何订立有效合同
订立合同一般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要约即为发出缔结合同建议的行为,要约一经发出,提议人即受到自己建议的约束,表明提议人在对方的有效答复期内,负有和对方订立合同的义务,违反该项规定造成对方损失,有赔偿损失的责任。
承诺是对提议人的建议予以答复的行为,答复应是对提议人的提议内容完全同意的答复,有新提议不算答复,只能构成答复人的新要约。答复一经向提议人表示,表明订立合同的阶段结束,合同成立,这时不按合同的要求履行义务即构成违约责任。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一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要约、承诺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第四百七十一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要约、承诺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
缔约合同有无诉讼时效
210人看过
-
缔约过失合同如何撤销
243人看过
-
有效合同缔约指的是怎样的
144人看过
-
有效合同缔约的意思是哪些
229人看过
-
如何缔结期货合约?
70人看过
-
缔约合同条件
322人看过
-
什么是有效缔约合同?新疆在线咨询 2023-11-24有效合同缔约是指一个合同的内容是完备、合法的,完备就是看内容的是否全面;合法就是看各条款是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如果合同的各条款内容不合法的则会导致合同无效。
-
合同缔约人失信合同有效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20确定缔约过失责任需满足以下要件: 1、缔约当事人违反法定的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比如通知、保密、协助义务等。 2、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的行为给对方造成了信赖利益的损失,并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3、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一方缔约人在主观上存在过错,比如一方隐瞒真实情况、欺诈等。 4、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的行为与对方所受到的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因此,按照以上要件,其实并不
-
什么是有效合同的缔约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14有效合同缔约是指一个合同的内容是完备、合法,完备就是看内容的全面、合法就是看各条款是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一般有了双方或多方签字/盖章后即生效。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
合同有效,但没有约定缔约过失责任,合同有效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3-03-29确定缔约过失责任需满足以下要件: 1、缔约当事人违反法定的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比如通知、保密、协助义务等。 2、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的行为给对方造成了信赖利益的损失,并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3、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一方缔约人在主观上存在过错,比如一方隐瞒真实情况、欺诈等。 4、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的行为与对方所受到的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因此,按照以上要件,其实并不
-
如何理解探视权合约约定有效广东在线咨询 2023-11-10男女双方签订孩子的探视权条款内容和形式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就有法律效力。 我国法律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