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既遂有中止状态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02-10 10:32:56 296 人看过

没有中止状态。犯罪既遂是已经犯罪完成。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6日 03:5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侵占罪存在中止状态吗
    法律综合知识
    我国刑法确实承认侵占罪存在犯罪的中止状态。侵占罪,其全称可称为“侵占罪”,是指个人或组织故意通过非法手段将其作为他人代理进行管理的财产、被遗忘的物品或被掩埋的物品据为己有的行为,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并且拒绝归还给原所有者。在侵占罪的实际执行过程中,若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了继续实施犯罪行为,或者采取了有效措施来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那么这种情况便可以视为侵占罪的中止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4-08-16
    167人看过
  • 犯罪中止的主观状态是什么?
    一、犯罪中止的主观状态是什么?犯罪中止在主观上主动做出不继续犯罪或者是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如果没有造成损害则免除处罚,如果造成的损害则会减轻处罚的力度,因为犯罪分子如果做出了犯罪中止的行为后,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事人意识到了犯罪的危害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悔过意识。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二、犯罪中止的种类(一)根据
    2024-01-22
    104人看过
  • 帮助犯有未遂这个犯罪状态吗
    帮助犯有未遂这个犯罪状态,构成共同犯罪中帮助犯未遂的条件有犯罪嫌疑人实施了帮助行为,并且他人接受该帮助但是由于其主观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出现犯罪结构,此时就属于是未遂,犯罪未遂一般是按照犯罪既遂进行处罚,可以从轻或者是减轻处罚,但是不是应当从轻或者是减轻,同时也不能免除。一、帮助犯的未遂状态是什么帮助未遂就是实行犯接受帮助以后,已着手实行犯罪,但因帮助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没有完成犯罪。帮助犯的未遂成立要件有四:1、实行犯接受了帮助。“接受帮助”,应作广义理解,不仅指接受了物质帮助与精神帮助,也包括如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已有通谋,但尚未实施该帮助行为的情形,此种情形至少在强化被帮助者的犯意上有所帮助,应属于广义的接受了帮助。另一种是帮助者提供了帮助行为,但属于无效帮助。2、实行犯已着手实行犯罪。着手实行犯罪是区别犯罪预备与未遂的标准,不应混淆两者的界限。另外,此处所指的犯罪是指没有超出共同故意
    2023-04-11
    71人看过
  • 犯罪中止和犯罪中止形态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犯罪中止进行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种分类法:1.预备中止、实行未了中止和实行终了中止根据发生的时空范围不同,可将犯罪中止分为预备中止、实行未了中止和实行终了中止三类。(1)预备中止。是指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其存在的时空范围是始于犯罪预备活动的实施,终止于犯罪实行行为着手之前。具体来讲,是指行为人在犯罪为了实行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而成立的犯罪停止形态。(2)实行未了中止。是指发生在行为人着手犯罪实行行为以后,实行行为尚未终了之前的犯罪中止。具体来讲,是指行为人在着手犯罪实行行为而未终了之前,自动放弃犯罪而成立的犯罪停止形态。(3)实行终了中止。是指发生在行为人的实行行为已经终了但特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结果尚未发生之前的犯罪中止。具体来讲,是指行为人在实行行为终了以后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结果发生之前,自动放弃犯罪并有效地防止该犯罪结
    2023-02-08
    191人看过
  • 犯罪预备形态有犯罪中止吗
    犯罪预备形态也有犯罪中止。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也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着手实行行为前停止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3-08-02
    409人看过
  • 未遂犯罪中过失犯罪属于停止形态吗
    过失犯罪没有停止形态。过失犯罪要危害结果的发生才会构成犯罪,如果有停止状态,也就意味着没有危害结果产生,自然也就不构成犯罪。根据法律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是什么的停止状态故意犯罪的形态是指犯罪进展的结局状态,可分为完成与未完成两大类。犯罪既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也是法律确立的标准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相对于既遂形态而言,它们是特殊形态(既遂的修正形态)。(一)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具有两个特征:1、它是故意犯罪进展过程的一种停止状态;2、每一种停止形态都有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意义。(二)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
    2023-08-02
    202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停止状态
    法律综合知识
    犯罪停止状态指的是在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使犯罪停止下来的各种形态。犯罪的状态包括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四种形态。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什么是犯罪停止状态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二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n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2022-07-10
    152人看过
  • 关于共同犯罪的未遂既遂状态是什么?
    关于共同犯罪的未遂既遂状态是根据是否达到犯罪结果来进行判断。共同犯罪既遂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完全具备了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与共同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共同犯罪是否已经得逞,共同犯罪尚未得逞的,是共同犯罪未遂。共同犯罪已经得逞的,是共同犯罪既遂,关于共同犯罪得逞与未得逞的标准,刑法理论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参见共同犯罪未遂。共同犯罪预备是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犯罪预备行为。在犯罪预备阶段,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犯罪的预备行为,能否成为预备犯的共同实行犯,刑法理论上有三种不同观点:(1)肯定说。认为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预备行为,可以成立预备犯的共同实行犯。(2)否定说。认为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犯只有在犯罪实行阶段才能成立,在犯罪预备阶段不能成立。(3)折衷说。认为如果刑法规定某一犯罪预备行为本身可以成为犯罪,就可以成立预备犯的共同实行犯,否则就不成立。中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不能成立预备犯的共同实
    2023-06-22
    123人看过
  • 知识产权犯罪有未遂状态
    知识产权犯罪有未遂状态,可能没有犯罪结果发生会导致未遂状态,侵犯著作权罪,指的是以营利为目的,侵犯他人著作权,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在分析侵犯著作权的构成要件之前,有必要了解著作权的含义。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指的是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并排除他人不法干涉的专有权。主要包括如下人身权和财产权: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等权利。因此,我们将侵犯著作权和著作权相关的权益称为侵犯著作权的犯罪。显然,侵犯著作权罪侵犯客体是著作权和著作权有关的权益,主观上是营利为目的的故意,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3、未经录音录
    2023-02-26
    68人看过
  • 犯罪预备状态的中止应该怎么判
    如果我们在犯罪预备阶段就进行了犯罪中止,这种情况一般都没有造成特别严重的伤害,如果没有造成损害这个时候是免于处罚的,如果对他人造成了比较轻微的伤害会减轻处罚。一、强迫男性同女性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目前还没有规定这样的情况构成强奸罪。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是强奸罪。妇女协助他人实施强奸犯罪的,也构成强奸罪。如果是女性强迫男性发生关系,这个时候是不会构成强奸罪的,但是这种情况可以算作猥亵罪,如果对男性的身体造成了伤害的话,还会构成故意伤害罪。二、防卫过当判多少年防卫过当判多少年,应当依据具体情形而定。防卫过当是一种过失行为,如果过失致人死亡的,会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过失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不过,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一、防卫过当的定罪标准对于防卫过当的判
    2023-02-28
    216人看过
  • 犯罪既遂后,怎么算犯罪中止
    不存在。犯罪中止是指主观意志自动放弃犯罪或者实施了犯罪行为但是有效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一、犯罪中止的情形有哪些?犯罪中止条件:(1)时间条件:中止行为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或实行阶段,既遂之前。(2)主观条件: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放弃了自认为可以完成的犯罪,中止犯罪的动机在所不问。(3)客观条件:在实行行为终了前,行为人自动放弃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在实行行为终了后、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发生犯罪结果时,行为人亲自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防止既遂结果的发生。《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二、犯罪中止和既遂如何区分犯罪中止和既遂的区分方式是犯罪的既遂是罪犯完成了他的犯罪行为并且犯罪结果产生了,已经对他人或者国家利益产生的实质危害。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
    2023-03-15
    151人看过
  • 共同犯罪事中阻止算既遂吗
    这取决于具体情境。若犯罪事实业已发生,意味着实质的法益受到了实际伤害,在这种情形下,在此种状况下,原则上说所有共同犯罪者均构成犯罪既遂,而无法被认定为犯罪预备、未遂或中止。然而,若犯罪结果尚未发生,即实质的法益尚未受到任何伤害,那么:(1)倘若有一位共同犯罪者已经开始实施了实行行为,那么,对其余的共同犯罪者而言,他们便无法被认定为犯罪预备。若是有共同犯罪者主动放弃犯罪并成功阻止了其他共同犯罪者继续实施犯罪,或者主动且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那么这位共同犯罪者将被视为犯罪中止,而其他的共同犯罪者则被视为犯罪未遂。(2)假设所有的共同犯罪者均未开始实施实行行为,即他们都还处在预备阶段,但若有共同犯罪者主动放弃犯罪并成功阻止了其他共同犯罪者继续实施犯罪,那么这位共同犯罪者将被视为犯罪中止,而其他的共同犯罪者则被视为犯罪预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
    2024-04-26
    194人看过
  •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中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认定时的区别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中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认定时的区别(一)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二)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三)行为结果不同。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等于不发生任何损害结果。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必须彻底地放弃犯罪。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还要求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他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四)刑事责任不同。根据我国刑
    2023-04-13
    425人看过
  • 危险犯有没有未遂状态
    法律综合知识
    一、危险犯有没有未遂状态危险犯有未遂状态。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危险犯,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不足以导致某种危害结果发生。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危险犯和实害犯的区别是什么危险犯和实害犯的区别如下:1.内容不同,实害犯亦称侵害犯,危险犯的对称。对侵害客体已发生实际损害的犯罪。实害犯以对客体发生实际损害为成立要件。实害犯是以造成法定的实害结果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犯,“行为犯”的对称又称“实质犯”,是指犯罪行为必须造成犯罪构成要件所预定的危害结果的犯罪。即以发生法定的有形的危害结果作为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犯罪;2.划分不同,结果犯依行为与结果的关系所划分的犯罪类型。如果只有一定的危害行为而无法定的危害结果
    2023-09-12
    307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预备形态中止形态既遂状态有什么区别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10
      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统称为犯罪的停止形态。犯罪既遂是指某种犯罪行为实施完毕、某种危害后果已经发生、完全符合某个罪名的犯罪构成等(具体到每个罪名,其既遂标准是不一样的);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行为,之所以犯罪行为在这个阶段停止,是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使得犯罪过程不能继续向前发展。如果是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那么构成犯罪中止;犯罪中止,不管是在预备阶段还是在
    • 故意停止状态是犯罪既遂吗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20
      这是犯罪既遂。 故意犯罪的停止状态及其区别: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区别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的重要标志。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犯罪未遂(狭义)的一重要特征,这一特征是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根本区别。犯罪终止必须具有自动性,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指犯罪人在自认为能够完成犯罪的情况下,自动停止继续实施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区别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关键。
    • 如何区分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犯罪中止等犯罪状态
      青海在线咨询 2021-01-12
      犯罪形态要区别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我们首先要了解犯罪的四种形态,即: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 1、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犯罪预备的特征: (1)、主观上为了犯罪。“为了犯罪”是指为了自己实行犯罪和为了他人实行犯罪。 (2)、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犯罪预备行为”包括准备实行犯罪工具与制造一切为实行犯
    • 犯罪中止, 既遂, 既遂, 未遂, 犯罪中止, 犯罪既遂, 犯罪既遂, 犯罪既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14
      制造条件的,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法定结果出现(结果犯),简单地说,并且所实施的行为已具备了刑法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准备工具,或者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危险犯),是犯罪预备,是犯罪中止。犯罪既遂,或者犯罪行为已经完成(行为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为了犯罪,或者已着手实施犯罪(举动犯)。在犯罪过程,就是
    • 既遂罪的犯罪状态主要有哪些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9-16
      犯罪既遂的状态分成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和即时犯这4种不同的状态,这四种不同状态所针对的罪名当然也是不一样的。就比如诈骗罪的话,诈骗罪就属于结果犯,认定诈骗罪的标准必须是诈骗的目的已经得成,行为犯常见的包括强奸罪或诬告罪等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