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了劳动争议,主要解决方法和途径有:
1、争议解决的主要途径
●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组成:员工代表、公司代表、工会代表。与员工达成的调解协议必须是自愿执行。这个协议没有法律强制力,不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仲裁对于仲裁裁决,当事方均没有反对,应执行。如有一方不服裁决,应在收到裁决书后15天内向法院提出诉讼。仲裁裁决在作出后15天开始生效。仲裁裁决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程序:
(1)申请仲裁有时效性,要求自争议发生之日起60天内。
(2)申请受理时间:7天。
(3)答辩:被申请人在15天内做出答辩。
(4)裁决:仲裁裁决在60天内作出。对复杂的申请,可延长30天。
●诉讼
劳动争议产生后,员工不能直接向法院提出诉讼,必须先经过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法律法规也规定了例外,比如单独订立的保密协议等。
我国实行的二审制。对一审不服可向二审法院上诉。在一审中,对作出的劳动仲裁裁决,如果员工提出支付工资等情况,法院可视情况先予执行仲裁裁决。
2、发生劳动争议时,主要的证据: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主要证据,合同中双方确定了各方权利义务等内容。因此,劳动合同应该以书面形式作出,对法律规定中不清楚的方面加以填补。
●《员工手册》。尽可能制定比较详细的《员工手册》,与劳动合同相补充,应该包括员工不当行为、工作要求及员工福利等内容。《员工手册》内容要遵守法律法规要求。
●其它证据。
《解聘函》——提前30天作出并通知员工。诉讼的时效与《解聘函》有直接关系;
工资签收单;
病假的证明材料及相关资料;
医生的处方等等。
七、关于劳动合同的解除。
答:劳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发生,公司可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纪律或公司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可以提前30天书面通知,解除劳动合同:
(1)员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公司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合同达成协议的。
经济性裁员条件:
第一、确需裁减人员;
第二、提前30天向工会/员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
第三、向劳动行政部分报告。
目前,北京劳动部门尚没有批准一家公司进行经济性裁员。现在.com公司裁员,通常是用与员工协商方式进行的。
●员工有下情形之一的,公司不能根据前述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1)患职业病功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2)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而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女员工处在怀孕期、产期或哺乳期。
这里提醒大家的是,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通知,从2001年10月1日起,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将免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
发生劳动争议如何办劳动争议有什么样的解决途径
175人看过
-
劳动争议有几种解决途径
492人看过
-
职工生育保险劳动争议解决途径
323人看过
-
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协商、调解和仲裁
365人看过
-
劳动争议发生后可以按以下几种途径解决
87人看过
-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的维权途径
288人看过
调解委员会是指由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派代表组成,负责调解本单位劳动争议的机构。调解委员会通常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组织调解和协商过程,以帮助双方达成和解,解决争议。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可以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协助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工作,促进当事人... 更多>
-
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解决劳动争议的争议解决途径河南在线咨询 2022-03-0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式和程序解决其争议:一、协商解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就争议事项进行商量,使双方消除矛盾,找出解决争议的方法。当然,协商解决并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只是国家对当事人自行解决劳动争议这种方式予以认可。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并有权申请调解或仲裁。二、企业调解。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一定要有法定途径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3-02-13劳动纠纷解决途径是有法定程序的,不能胡来,按照以下程序。 1、先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申请调解或者劳动仲裁,也可以通过劳动监察大队申请监督。 2、对劳动争议仲裁院的裁决不服的,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这个事情就不归司法部管,怎么能找司法部呢?注意司法部和司法部门不是一回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
-
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怎么办,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和法律途径规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2-13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的,应当先协商,协商无法解决的收集证据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
-
有哪些劳动争议解决途径香港在线咨询 2022-05-10《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劳动争议解决途径及法律依据广东在线咨询 2025-01-27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这是双方当事人应首先选择解决争议的途径,也是解决争议过程中可以随时采用的方式。如果双方无法自行和解,企业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处理方式。如果经过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双方仍然无法达成协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均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