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关于婚假的规定: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不再享受晚婚假奖励,只有3天法定婚假。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4、在探亲假中结婚的新人,不再给予额外的婚假假期。5、婚假包括周末以及法定节假日。6、再婚者依旧享受婚假权利。
休婚假会扣工资吗?婚假工资发放规定有哪些?
婚假期间不扣工资。
一般情况下,根据《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规定,职工本人结婚,用人单位应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假期在三个工作日以内的,工资照发。
至于假期超过3天的,全国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工资计发的统一标准。
1.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标准确定。
2.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
另外,按以上原则计算的假期工资基数均不得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的规定,婚假期间的工资应当按这样的原则确定:
“(一)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
按以上原则计算的假期工资基数均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法定婚假根据有关规定:
(一)婚假: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有情人能够终成眷属是制的祝福的,结婚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比较重大的几件事之一,对于一个上班族而言结婚就意味的自己要算一下有多长时间的婚假可以享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
职工保险福利种类有哪些
121人看过
-
离职后福利有哪两种类型
476人看过
-
年假不能作为一种“福利”
330人看过
-
工资福利与在职病假
198人看过
-
福利政策:婚假、丧假、产假
380人看过
-
高利贷的种类与危害:
218人看过
婚假一般指的是员工本人结婚依法可享受的假期。法定的婚假为3天。 婚假是员工结婚时给予的假期,并由其所在单位如数支付工资,体现了政府对劳动者的福利政策,也是一种对员工的精神抚慰,同时也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
-
弹性福利种类丰富,怎样用好弹性福利?重庆在线咨询 2023-07-23弹性工作是指完成限定的工作任务或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的前提下,员工能够自由选择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以代替统一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的规则。弹性工作时间制有多种形式: (1)核心时间与弹性时间联盟制。一天的工作时间由核心工作时间(通常为:5-6个小时)和核心工作时间两头的弹性工作时间所组成。 (2)成果中心制。公司对工人的考核仅仅是其工作成果,不限定具体时间,只要在所要求的时限内按质量完成任务就照付薪酬。
-
企业福利待遇有哪些种类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28基本月薪:是对员工基本价值、工作表现及贡献的认同。综合补贴:对员工生活方面基本需要的现金支持。年终奖金:农历新年之前发放,使员工过一个富足的新年。销售奖金:市场人员在完成销售任务后的奖励。奖励计划:给予对公司具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的奖励。医疗保险:参加社会统筹福利保险及大病保险。退休金计划:积极参加社会养老统筹计划,为员工提供晚年生活保障。其他保险:包括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出差意外保险等多种项目,
-
-
-
什么是非营利性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有哪些?其主要类型与种类有哪些云南在线咨询 2022-01-27非营利性法人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在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三大领域中,主要表现为属于政府、政府和第三部门交叉区域以及第三部门。依据这样的标准,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①政府主管社会保障(福利)事务的行政机构。 a.独立的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如澳大利亚家庭与社区服务部; b.社会福利与卫生合并的行政主管机关,例如美国的健康与人群服务部; c.社会福利与劳工合并的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