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瞒孩子离婚怎么办
有一类父母,明明已经私下“离婚”,却在孩子面前假装的十分恩爱,并且假装的让孩子看不出破绽,这其实比直接让孩子感受更受伤,因为孩子当时的幸福有多大,痛苦就有多大,很容易崩溃,心里承受不了父母早已“离婚”的打击,很容易就选择最愚蠢的方式向父母抗议,常言道,“长痛不如短痛”,蛮着孩子的时间越长,孩子心里就会越过不去。
父母离婚不要故意向孩子隐瞒太久,虽然前期很利于孩子身心发育,孩子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觉得孩子再大一点,懂得更多再告诉孩子真相,但其实一旦被孩子识破后,他们会很难接受事实,容易做出极端的事情,最后只会酿成更大的悲剧。
父母离婚这件事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极度敏感的话题,不建议父母因孩子而强行结合和隐瞒孩子事实真相,最好的做法就是向孩子坦白,并用行动告诉孩子自己爱他。建议父母离婚前要三思,不要因一时的冲动而做出不可挽留的举动,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知后觉的明白珍惜的意义。
有些事,错过了,就是一辈子的事。夫妻双方都要懂得包容和退让,仅靠一方的付出,感情是不会维持很久的;如果父母双方感情真的到了无可挽留的余地,那么在分开的时候,不要再互相伤害、互相拖累,学会感恩,不怨不闹,毕竟在13亿的茫茫人海中,两个人能结婚是缘分,而离婚更多的是幸运,所以尊重这段感情,体面的告别,在孩子心中留下一个好的形象。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二、离婚孩子跟谁怎么判
总的来说,法院在判决孩子抚养权时主要考虑这么几个因素:
一是孩子的年龄;
二是夫妻双方的经济状况;
三是双方的受教育程度;
四是孩子的意愿(指年龄稍大且能进行意思表示的孩子);
五是孩子的生活习惯;
六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有抚养意愿且有抚养能力的情况,等等。
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的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一)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会判给女方。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属于哺乳期内,为保证婴儿的发育成长,一般应随母方生活。除非母方有下列情形:
1、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如癌症),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
2、母方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指对子女有遗弃、虐待行为),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
3、因其他原因(如母方被判刑、被劳教、有严重残疾、母方经济能力及生活环境对抚养子女明显不利的,母亲品行不端如有赌博、吸毒、乱搞两性关系等恶习的),子女确无法随母生活的;
4、父母双方协议2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的,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
(二)两周岁以上的子女,会优先考虑条件较好的一方抚养孩子。
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主要考虑:经济状况、个人素质、生活环境、对子女的责任感、以及与子女的感情亲密程度等,但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6条有明确规定;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主要指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的情况;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其他子女指另一方的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及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等;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
5、一方离婚后再婚困难的,可以作为优先因素加以考虑;
6、子女单独随(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外)祖父母要求并有能力协助照顾(外)孙子女;
5-6不是法定的优先抚养子女的情况。
(三)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随母生活发生争议的,应考虑子女本人的意见。
父母双方可协议轮流抚养子女,这个会根据双方自愿达成的抚养协议,或者在法院的参与下达成抚养协议。
夫妻离婚后,非直接抚养方负担子女抚养费标准
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是父母的权利和义务。父母离婚后,对子女仍有相同的抚养责任,仍有负担子女抚养费的平等义务,直至子女年满18周岁为止。
根据《民法典关于婚姻家庭司法解释(一)》第42条的规定,抚养费具体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根据第49条规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月总收入的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2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3、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1)适当提高抚养费的情形有: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的;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出原定数额的;有其他正当理由应当增加的。
(2)降低或免除抚养费的情形有:有给付义务的一方,由于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失去经济来源,确实无力按原协议或判决确定的数额给付,而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又能够负担且有抚养能力的;有给付义务的一方因犯罪被收监改造或劳动教养,没有经济能力,无力给付的。但恢复人身自由后,有了经济能力,则应当按原协议或判决给付;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再婚,继父或继母愿意承担子女抚养费的一部或全部,原有给付义务方所承担的抚养费数额可以适当减少或免除。如果继父或继母不愿意负担的,则生父或生母仍应按照原定数额给付抚养费。
三、离婚怎么判抚养费
离婚孩子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夫妻离婚孩子抚养费给付标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1)子女生活、就学、就医的实际需要;
(2)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数额一般可按照收入20-30%计算,工资总额包括基本工资、较稳定的奖金;无固定收入或者收入过高或过低的,可依据当地的平均收入计算。
(3)当地实际生活水平。
也会涉及到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来说,抚养费的给付子女十八周岁为止。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养费。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但是高中以上学历,比如在大学就读,父母则没有法定抚养义务。实践中,对于抚养费支付的方式,大致可分为:1、一次性支付给对方;2、定期给付,按月、按季或年定期支付给对方,至孩子成年至十八周岁时止。
-
离婚隐瞒孩子的存在
449人看过
-
离婚了是否隐瞒孩子
141人看过
-
办理离婚可以隐瞒有了孩子吗
149人看过
-
再婚隐瞒自己离过婚还能隐瞒自己的孩子吗
419人看过
-
结婚前生过孩子隐瞒可以离婚吗
327人看过
-
离异有孩子隐瞒再婚算欺诈吗
218人看过
-
再婚隐瞒自己离过婚还能隐瞒自己的孩子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12再婚需要当事人出示离婚证,或法院判决书,所以,婚姻登记机关是可以知道对方是否离婚后再婚的。对方有子女,你能隐瞒你爹妈多久?简易及早说清楚。《婚姻登记条例》:第四条内地居民结婚,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内地结婚的,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在中国内地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
-
婚前隐瞒离过婚有孩子的没婚姻能力怎么办江苏在线咨询 2023-01-14老公结婚前隐瞒自己离过婚有孩子的事实,不可以申请婚姻无效。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可以申请婚姻无效的事由有且只有三个: 一是重婚; 二是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是未到法定婚龄,男早于二十二周岁,女早于二十周岁。 这三个事由以外的婚姻,均不属于无效婚姻。隐瞒自己离过婚有孩子的事实不属于这三个无效事由中的任意一个。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当事人的申请。
-
离婚时隐瞒孩子的隐形会影响到什么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24离婚有两种方式,包括协议离婚与诉讼离婚。您有与对方协商过这个事情吗?协议离婚是比较便捷的办法,实在不行再考虑起诉离婚的。您想要孩子的抚养权吗?如果您不方便在这里透露个人隐私,可以转为一对一咨询或者来电联系我详谈、让我了解您的意愿和下一步安排,我会尽可能维护您的合法权益。如果您愿意让我了解更多情况,但不方便在这里透露个人隐私,可以联系我详谈、让我了解您的意愿和下一步安排,我会尽可能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
婚前隐女方隐瞒不能领养有一个孩子离婚孩子怎么归谁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13你这比较麻烦,得法官酌情判。又是养子女又是继子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13、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时,对曾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继父或继母不同意继续抚养的,仍应由生父母抚养。14、《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施行前,夫或妻一方收养的子女,对方未表示反对,并与该子女形成事实收养关系的,离婚后,应由双方负担子女的抚育费;夫或妻一方收养的子女,对方始终反对
-
隐瞒有孩子婚姻能不能办理西藏在线咨询 2023-08-12不可以,隐瞒离异生子并不是婚姻无效的情形,所以法院不会因一方隐瞒离异生子而判决婚姻无效。无效婚姻,是指男女因违反法律规定的结婚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两性违法结合。无效婚姻是违反婚姻成立要件的违法婚姻,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 申请婚姻无效的原因,是违反了结婚的实质要件,但如果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时,法定的导致婚姻无效情形已经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