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方转移财产是属于不合法的;按照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如果在离婚时,一方有隐瞒、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最后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瞒、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法院会对转移财产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制裁。
一、如何避免对方转移财产
虽然法律规定了对离婚财产转移怎么办的保护措施,但是与其在离婚后通过法院重新分割财产,还不如防患于未然,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1、婚前、婚后财产进行公证,财产公证是对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归属的确定,公证了的财产,对方是没有可能在离婚前转移的。
2、财产约定时,不仅要约定婚前财产,还应该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以及离婚时的财产如何分割进行约定;同时,夫妻双方也可以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私下约定婚前个人财产和婚后共同财产的归属。
3、购置高档物品后登记造册、复写购物票据等,在生活中我们会购置一些高档物品,对高档物品要保存好上面提到的材料。
4、家庭大宗财产拍照、列表,并有意识地寻找证人。这个可能会激化矛盾,如果需要做的,还是秘密进行比较好。
5、留心对方存单的账号、在哪个银行存的钱,以便向法庭提供合法的证据。同时,还可以从交水电费、手机费等收据上,了解对方有哪几个银行的账号,余额还有多少。
6、了解对方账号,为以后避免出现财产转移做铺垫:在知道一方开户行和账号的前提下,申请法院查询,一般不会存在问题。综合上面所说的,夫妻共同的财产都会归双方共同拥有,如果一方存在财产转移,那么这种行为完全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另一方是可以要求转移方少分或者是不分财产的,所以,在处理的时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如果处理不好就可以向法院起诉解决。
-
夫妻婚前财产一方死亡,对方有继承权吗
206人看过
-
夫妻一方转移财产离婚时会少分吗,夫妻一方转移财产怎么取证
380人看过
-
债权人发现夫妻死亡前转移财产该怎么办
106人看过
-
夫妻一方患病死亡,一方能分割财产吗
463人看过
-
一方死亡以前夫妻共同财产分配可以分吗
220人看过
-
夫妻欠债把财产给一方算转移财产吗
472人看过
在双方结为夫妻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领取的工资、奖金;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得到的财产;知识产权的收益;通过继承或赠与得到的财产,如房屋等;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更多>
-
夫妻双方自己去世前一方转移财产合法么?甘肃在线咨询 2023-08-23夫妻一方死亡前转移财产肯定是不合法的,只要对夫妻共同的财产进行转移是会让另一方的利益受损,只要存在此行为受害的一方是可以要求对方少分或者是不分,如果协商不好还可以向法院起诉解决。
-
夫妻转移婚前财产,一方该怎么预防转移财产呢?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241、一旦发生夫妻关系将要破裂的情况,为防止一方单方面处置财产,夫妻任何一方都不要轻易的将财权交给对方处理。如果一方擅自处理贵重的夫妻共同财产,另一方要及时制止,特别是对一方以孝敬父母、捐赠等名义将财产转移的情况,要提高警惕。 2、进行婚前财产公证或者婚前协议。夫妻双方可以通过订立书面协议的方式,约定婚前个人财产和婚后共同财产的归属。为了使协议书具有更大的法律稳定性,可以进行公证或者是律师见证。婚前
-
提前转移了财产,夫妻离婚一方已转移财产是如何?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24如果有确凿证据证明你妻子在离婚时私自转移、隐藏共同财产,她所隐藏、转移的共同财产应当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在离婚诉讼期间,如果发现妻子有隐藏、转移共同财产的,应当及时告知受理法院。法条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47条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人民
-
妻子在丈夫死亡之前把财产转移给父母陕西在线咨询 2022-01-101、你既然已经知道你妻子的意图,应当立即起诉离婚,了断这场婚姻;另外,对方获得的死亡赔偿金、你们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所有收入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你有权要求分割; 2、房子是你与你父母的共有财产;你妻子无权要求强行住进去;建议你也不要住进去;而且你现在提出离婚的话,离婚后你妻子更无权要求居住了;
-
怕对方转移财产,可以起诉夫妻一方转移财产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3-03-241,若对方想转移财产,你应及时做好相应财产的清单及保卫工作,可以及时与专业律师联系,帮你分析应对,可以及时起诉保全相应财产。 2,婚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在发现后2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