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明星因涉嫌侵犯名誉权而被网友曝光。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以下是对上述内容的改写,保持其意义不变: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捏造或歪曲事实,二是未尽合理核实义务,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进行使用,三是使用贬损性的言辞等行为。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民法典中如何规定名誉权侵权行为?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规定了名誉权侵权行为的具体规定。该条规定了名誉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一是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二是行为人具有过错;三是行为人的过错和受害人的过错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行为人没有过错,则不承担民事责任。
该条规定还规定了名誉权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方式,即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则可以在赔偿损失的基础上请求精神损害抚慰。
该条规定为名誉权侵权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对于维护公民的名誉权、保护社会良好风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名誉权的尊重。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的规定,捏造或歪曲事实、未尽合理核实义务、使用贬损性的言辞等行为都可能构成名誉权侵权。不过,如果行为人没有过错,则不承担民事责任。同时,该条规定了名誉权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则可以在赔偿损失的基础上请求精神损害抚慰。因此,我们应该遵守法律法规,不进行任何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尊重他人的名誉权,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
姓名权的内涵及其侵权行为类型
335人看过
-
民法典名誉权侵犯行为有哪些,名誉权侵犯的法律规定
278人看过
-
名誉权的类型及侵权赔偿内容
396人看过
-
民法典侵犯公民名誉权有哪些立法依据规定
57人看过
-
侵害公民名誉权行为的法律特征
500人看过
-
财产权益的分类及其法律依据
421人看过
名誉权是指特定的民事主体享有的要求社会对其给予公正的社会评价和排除他人以任何方式损害其获得的公正社会评价的权利。 名誉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而不包括名誉感。名誉感是特定公民对自身各种属性的自我评价;名誉权是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 更多>
-
民法典帮助侵权类型的认定的依据有哪些四川在线咨询 2023-12-23帮助侵权是指某人的行为虽然没有构成对他人专利权的侵犯,但是却教唆或引诱第三人侵权,从而在事实上帮助了侵权或者共同参与了侵权。 帮助侵权的成立必须有帮助者的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这与直接侵权中的无过错责任不同。
-
民法典规定人身攻击侮辱行为中的名誉侵权, 哪些行为不会侵犯名誉权青海在线咨询 2022-01-07不侵犯名誉权。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维护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名誉侵权主要指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侮辱是指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用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或极其下流,肮脏的语言等形式辱骂、嘲讽他人、使他人的心灵蒙受耻辱等。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毫无根据或捕风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风不好,
-
商标驳回复审的类型及其法律依据北京在线咨询 2021-09-29《商标法》第三十四条对驳回申请、不予公告的商标,商标局应当书面通知商标注册申请人。商标注册申请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商标评审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九个月内做出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
-
民法条文中名誉权侵权行为怎样认定?浙江在线咨询 2023-05-09认定侵害公民名誉权需有以下几点: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如侮辱、诽谤等行为,并为第三人知悉。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即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 4.在后
-
如何适用民法典规定侵犯名誉权的行为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2-29认定侵害公民名誉权需有以下几点: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如侮辱、诽谤等行为,并为第三人知悉。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即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 4.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