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的刑事诉讼法(2012年3月14日颁布,2013年1月1日起生效)第五章证据中之规定:
第四十八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上述的证据都是法定的证据类型,用作定罪的证据分别要证明存在盗窃罪案件的事实、情节的轻重、确系犯罪嫌疑人作为。
一、盗窃罪怎么判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所谓数额较大,根据《解释》是指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1千元至3千元以上。盗窃国家三级文物的,亦应依本幅度量刑即处3年以下有朔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犯本罪,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处罚金。所谓情节严重,是指数额巨大或者其他严重情节。所谓数额巨大,是指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万至10万元以上。其他严重情节,是指除数额巨大以外的其他严重情节。
二、盗窃罪与侵占罪区别在哪
普通侵占罪和盗窃罪均属侵犯财产类犯罪,两罪的犯罪对象都是他人的财物,主观上都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但两罪又有显著的区别,这表现在:
1、犯罪的前提不同。侵占罪的行为人在侵占他人财物之前,必须已实际持有或控制他人财物。
2、犯罪目的产生的时间不同。侵占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发生在实际持有或控制他人的托管物以及拾得他人的遗忘物和发现他人的埋藏物之后;而盗窃行为人的不法占有目的,则发生在秘密窃取他人财物之前。
3、犯罪客观方面不同。侵占罪的行为,是对自己已实际持有或控制的他人的托管物、拾得的他人的遗忘物以及发现的他人的埋藏物,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从而实现非法占有。
-
入室盗窃必须是刑事吗,认定盗窃罪提供什么证据?
245人看过
-
什么证据可用于确认盗窃罪
81人看过
-
盗窃罪必须判罚金么,盗窃罪是如何认定的?
123人看过
-
盗窃罪是否必须判罚金?盗窃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189人看过
-
盗窃案必须要指认现场吗
101人看过
-
入室盗窃必须判盗窃罪吗
340人看过
犯罪目的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人主观上所追求的非法利益。这种非法利益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可以是违法的结果,也可以是不法状态本身。犯罪目的对犯罪动机具有决定和制约作用,它支配着行为人对犯罪对象的选择和对危害结果的追求。... 更多>
-
盗窃罪的定罪的证据必须是哪些证据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02根据新的刑事诉讼法(2012年3月14日颁布,2013年1月1日起生效)第五章证据中之规定: 第四十八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盗窃罪的定罪必须的证据)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上述的证据都是法定的证据类型,
-
盗窃罪必须判罚金么,盗窃罪是如何认定的四川在线咨询 2022-05-14盗窃罪都是必须判处罚金的,只是说情节特别轻微的情况下,可能会单处罚金,不判处刑罚。 盗窃罪的认定:《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
盗窃罪必须上法院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17不一定,检察院可以不起诉。 第一时间委托专做刑事辩护业务的刑事辩护律师处理。刑事辩护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以刑事证据审查、判断与运用为核心的具体工作的逐步展开过程。
-
入室盗窃罪必须有什么刑事责任澳门在线咨询 2023-08-23入室盗窃罪既遂会被追究的刑事责任: 1、构成入室盗窃罪既遂的,一般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2、犯罪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处3-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犯罪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
盗窃罪的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如何认定, 盗窃罪的直接证据要求有哪些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06盗窃罪没有直接证据,如果都是间接证据,只有符合一下条件就可以定案。根据间接证据的特点和司法实践经验,在完全运用间接证据定案的情况下,必须遵守以下几项规则:1.客观性,用于定案的每一个间接证据都必须经查证属实,即必须都是客观真实的;2.关联性,间接证据必须与案件真实存在客观联系,对证明案件事实有实际意义;3.充分性,间接证据必须达到能够证明案件全部事实所需要的量;4.协调性,间接证据之间以及间接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