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机动车实施绑架属于什么罪
(1)是否“着手”实行犯罪是区分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标准。为了实施绑架犯罪而抢劫了他人汽车的行为是犯罪预备还是犯罪,审理中需要澄清。尚未着手实施犯罪,只是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的,属于绑架犯罪预备以及盗窃罪;已经着手实施犯罪,属于绑架罪以及盗窃罪。
(2)绑架罪的“着手”应该解释为实施了直接侵犯人质人身权利的行为,即劫持人质的行为。因为只有这种劫持行为才直接侵犯法益,才能与“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相匹配。相应地,在劫持人质之前的行为,只具有抽象的危险性,尚未对人质造成现实的危害,不足以解释为绑架的实行行为。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
(二)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
(三)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四)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
(五)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
(六)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
(七)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八)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
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
-
成都劫车绑架案!构成绑架罪?
426人看过
-
不构成盗窃机动车犯罪的情形
313人看过
-
实施盗窃未成功算什么罪
292人看过
-
机动车在铁路中绑架的刀实施抢劫,怎么定性
258人看过
-
实施哪些行为成立绑架罪
471人看过
-
协助他人实施绑架罪是什么?
263人看过
机动车是指使用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的车辆,通常包括汽车、摩托车、拖拉机、农用车等各种车辆。机动车具有速度快、操作灵活、舒适性高等优点,但同时也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 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和排放标准,并取得相应的行驶证和... 更多>
-
实施绑架罪如何确定构成绑架罪安徽在线咨询 2023-08-04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控制他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胁迫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 绑架罪成立的条件: 1.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 2.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 3.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
-
盗窃机动车被绑架怎么才能判刑山西在线咨询 2022-12-251、盗窃机动车实施绑架属于数罪并罚。应该根据整体犯罪情况来进行判断,如果盗窃机动车之后确实实施了绑架行为,那么就构成绑架罪。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3、
-
因勒索目的而不实施绑架的构成绑架罪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3-06-15绑架行为人的勒索目的未实现也构成绑架罪。 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者其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只要出于向第三人勒索财物的目的实施了劫持、控制人质行为,即使勒索行为尚未来得及实施,行为人出于怜悯或恐惧心理释放人质的案件、或者人质逃脱的案件、或者人质被解救的案件,都是以绑架罪定性处理。 绑架罪的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的目的。“以勒索财
-
为逃避绑架而实施的行为为什么不构成绑架罪,为什么绑架罪立案标准河南在线咨询 2022-01-26因为其行为不符合绑架罪的构成要件。绑架罪,是指勒索财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39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1)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
-
罪犯实施绑架受害人的行为可以构成绑架罪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0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所谓共同犯罪的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知道自己是和他人配合共同实施犯罪,认识到共同犯罪行为的性质以及该行为所导致的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人并不了解他人真正的犯罪意图,不清楚他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性质,而是被他人蒙骗或者出于自己的错误认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