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法律对于见义勇为是如何规定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5 15:22:51 154 人看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一百八十四条【紧急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主要有:

1、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自然人。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义务时,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

2、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公民为保护本人生命、财产安全而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见义勇为。

3、见义勇为的主观方面在于积极主动、不顾个人安危。

4、见义勇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正在进行的侵害的时候,义无反顾地与危害行为或者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9日 04: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工伤保险相关文章
  • 什么是见义勇为,如何理解见义勇为免责条款?
    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法条中的见义勇为适用有三个特征,即自愿性、利他性和紧急性。自愿性就是救助人自愿对他人实施紧急救助,而且强调非义务性,这不同于专业救助行为和职业行为。他性是指救助人必须是为了受助人的利益而紧急救助,为了自己利益所实施的紧急救助行为不能构成见义勇为。紧急性要求不马上实施行为就可能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或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时间、空间或者行为上缺乏紧急性的不能构成见义勇为。《民法典》第184条是对善意救助人责任豁免的规定,该条颁布之后,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设立的“好人条款”,为见义勇为者撑起了“保护伞”。律师补充:按照民法典第183条、第184条规定,因见义勇为而导致自己受伤的,应该由侵权者承担赔偿责任,并且在无侵权者或侵权人逃逸或无力承担民事责任时,可要求受益者适当补偿。同时,
    2023-05-07
    155人看过
  • 如何看待见义勇为
    以前,在民法中,一般主张的是“过错责任”。这也造成了现实中,见义勇为者“救人未果反被追责”的诸多事例。此次将见义勇为免责纳入民法典体现了立法对见义勇为等紧急救助行为的宽容和鼓励,意在消除救助者的后顾之忧,匡正社会风气。徐州律师认为:建议删去“重大过失”草案中的“重大过失”在实际生活中不好界定,比如老人倒了敢不敢扶?扶了的话,老人出现了“损害”就要承担民事责任?建议删去“重大过失”这句话,鼓励、引导更多的人传递正能量。近年来,由“扶不扶”引发的新闻热点,时常刺激公众神经。好人伸出援手却遭遇“碰瓷”讹诈的事件,以及双方各执一词、舆论频频反转的“罗生门”,让“扶不扶”“帮不帮”成为拷问社会道德的难题。目前全国不少省市出台了见义勇为条例,但各地的规定大相径庭,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存在各种限制性规定,损害了公平。此次一部全国性的法律规范,降低认定门槛,严格限制除外性规定,最大程度地降低见义勇为的风险
    2023-06-12
    225人看过
  • 见义勇为有哪些规定
    法律综合知识
    一、《民法典》见义勇为有哪些规定《民法典》第183、184条将见义勇为行为纳入民法调整范围,建立了民法上的见义勇为制度,赋予了见义勇为行为人损害赔偿请求权及损害补偿请求权。为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理解:1、因见义勇为受损害,由加害人负责,没有加害人的,谁得好处谁补偿,这与紧急避险的有关条款中的法律原则一致。这是针对当前我国见义勇为引发纠纷的案例实际,在法律上对见义勇为者赋予一种请求权。2、条文特别强调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这是对以往相关法律规定的一种突破。“可以”并不是强制性的义务,是任性的规定,是道德上的鼓励。很多见义勇为者所受的是人身伤害,人身伤害是很难完全用金钱补偿的,得了好处的人对见义勇为者酌情进行补偿,体现出法律提倡对见义勇为
    2024-01-24
    130人看过
  • 民法典中对于见义勇为有哪些具体条文的规定
    一、民法典中对于见义勇为有哪些具体条文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同时,《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也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也即是说,如果见义勇为之人为了保护他人的权益而导致自己的人身或者财产遭受了损失,应该由实施侵害的一方进行赔偿,承担责任,同时也可以向自己所保护的一方请求给于适当的补偿。二、见义勇为与无因管理的联系与区别1.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害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在无因管理中,管理他人事务的人称管理人,被他人管理事务的人称本人。通常管理人是债权人,本人是债务人。2.无因管理的特征为:管理人要有管理他人事务的行为;
    2023-08-27
    98人看过
  • 法律对见义勇为者的赔偿和补偿请求权的规定
    明确规定见义勇为不一定就是要防止、制止侵害行为,凡是为维护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都是见义勇为的行为。明确受益人承担补偿责任的条件,是没有侵权人、不能确定侵权人或者侵权人没有赔偿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见义勇为者在见义勇为中遭受损害,不能从侵权人那里获得赔偿,因而使其受到的损害无法获得补偿。而受益人保全利益是由于见义勇为者的英勇行为并且造成了自己的损害为代价,因而受益人据此产生补偿责任。见义勇为者起诉受益人见一路人在大街上被人殴打,一男子出手相救,哪知,自己却被打致伤残。事发后,伤人者被判刑入狱并被判令赔偿伤残男子损失。但因伤人者无力支付,伤残男子只好转而将受益人告上法庭索赔损失。日前,河东法院经审理认为,受益人应在其受益范围内对见义勇为男子进行补偿,遂判令受益人给付该男子经济补偿5万元。2004年6月25日22时许,徐某在本市河东区一街道上因故与宁某发生争执并殴打宁某。路经此地的
    2023-07-06
    153人看过
  • 民法典见义勇为免责是怎么规定的?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见义勇为适用有三个特征,即自愿性、利他性和紧急性。自愿性就是救助人自愿对他人实施紧急救助,而且强调非义务性,这不同于专业救助行为和职业行为。利他性是指救助人必须是为了受助人的利益而紧急救助,为了自己利益所实施的紧急救助行为不能构成见义勇为。紧急性要求不马上实施行为就可能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或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时间、空间或者行为上缺乏紧急性的不能构成见义勇为。律师补充:按照民法典第183条、第184条规定,因见义勇为而导致自己受伤的,应该由侵权者承担赔偿责任,并且在无侵权者或侵权人逃逸或无力承担民事责任时,可要求受益者适当补
    2023-05-06
    334人看过
  • 见义勇为的定义与实践
    见义勇为的定义:是指公民在履行特定义务之外,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全,与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可以认定为见义勇为的: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见义勇为?还是故意伤害?核心内容:被告人麦某某与吴某、潘某认为何某企图偷菜。遂对其进行追赶并殴打,以致何某在五个月后身亡。虽三人辩称是见义勇为的捉贼行为,但法院最终认定三人构成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处刑罚。在市场里听见有人喊抓贼,麦某某等人闻声追上去,抓住一名男子拳打脚踢,致其倒地­脑损伤,最终不治身亡。中山市第一人民
    2023-07-07
    119人看过
  • 见义勇为最新政策奖励多少钱
    一、见义勇为最新政策奖励多少钱在广州市,最新的见义勇为政策对奖励标准,根据《广州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市一级见义勇为奖励标准定为1万至100万元不等。二、广州见义勇为最高奖励多少在广州,见义勇为的最高奖励可达230万元。这是因为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以及省里对见义勇为的奖励是可以叠加的。具体而言,市基金会最高可奖励30万元,而省里最高可奖励100万元。当见义勇为行为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贡献时,个人最高或可获得这230万元的奖励。去年,广州市就有一位见义勇为人员在海珠区南田路禁毒案件中牺牲,获得了省里100万元的奖励。三、见义勇为奖励与哪些可叠加在广州市,见义勇为的奖励与多个方面的奖励是可以叠加的。1.与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的奖励可以叠加,市基金会最高可奖励30万元。2.与省里对见义勇为的奖励也可以叠加,省里最高可奖励100万元。因此,当个人在见义勇为行为中表现出
    2024-07-30
    235人看过
  • 见义勇为赔偿数额如何确定?
    见义勇为的赔偿规定有,见义勇为不一定是为了预防和制止侵权行为,任何维护国家、集体或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都是见义勇为;明确受益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条件是没有侵权人,不能确定侵权人或者侵权人没有赔偿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见义勇为者在见义勇为中遭受损害,无法从侵权人那里获得赔偿,因此无法获得赔偿;受益人保全利益的代价是见义勇为者的英勇行为和自身的损害,因此受益人承担赔偿责任。见义勇为致第三人损害如何赔偿见义勇为导致第三人损害的,该第三人可以请求侵权加害人赔偿,侵权加害人逃逸或者无力赔偿的,可以请求受益人适当补偿。其中受益人为被见义勇为行为帮助的人,加害人为加害受益人的人。如果见义勇为人有过错的,可以请求见义勇为人承担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条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
    2023-07-16
    321人看过
  • 见义勇为法律特征有哪些
    见义勇为有以下几个法律特征:1、行为主体是自然人。一般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在实施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见义勇为时,也应成为见义勇为的行为主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见义勇为时是否成为行为主体,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依据我国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其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进行,否则其行为便无效。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因缺乏自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因有独立的认识能力,可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如一九周岁的儿童救助了与其一起玩耍落入浅水不能爬起而有生命危险的幼童,其行为不能因其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认定不是见义勇为行为。另外,外国公民对我国公民和本国公民在国外实施的见义勇为,也应成为见义勇为的行为主体。2、行为人主观上有为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避免或减少损失的意思。这是见义勇
    2024-01-14
    262人看过
  • 修改法律方能为见义勇为撑腰
    深圳世界之窗的色狼保安猥亵刘小姐,路过此地的23岁大学生小涂见状救下刘小姐,打伤该保安。该保安因猥亵女子被处行政拘留五天,见义勇为的大学生被警方以涉嫌故意伤害刑事拘留,警方认为大学生将保安打成轻伤,行为存在过度的嫌疑,按相关法律要被追究刑事责任。目前南山警方已将案件提交南山区检察院审查。这起事件之所以有这样的走向,有一个原因,色狼坚持要见义勇为者赔偿5万元医药费,而见义勇为者不愿意承担。在这起事件中,最感到不可思议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被救女士,她说这成啥了,小伙子为了救我还要被法律严惩,而这色狼强行摸了我的腿还摸了我的下体;一个是见义勇为的小伙子,他认为打伤色狼是为了救女孩,难道也错了?其实,正如警方和律师所说的一样,按照法律规定,这小伙子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因为色狼已经被打骨折,这就是刑事问题。丝毫不怀疑警方适用的法律,毕竟在法律知识上,警察比我们强,小伙子被刑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如果此后没
    2023-06-11
    240人看过
  • 法律应该为“见义勇为”保驾护航
    见义勇为是一种风险极大的道义行为,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和国家文明水准的集中表现。这种行为出自个人良知和良心的驱使,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所以更显出它的高尚。见义勇为者多半是在本能的正义感支配或冲动下采取行动的,丝毫没有想到要表现自己或以此来捞取什么好处。见义勇为者如此自觉无私地为国家、社会和他人作贡献和牺牲,因此,受益于他们英勇行为的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义务对他(她)的付出给予补偿———无论从法理上或道义上皆应如此。但因见义勇为而死亡或伤残者,应得的补偿往往很高,受益的个人往往难以承担。如有的伤残者医药费动辄几万元、几十万元,再加上长期的生活补助费,一般个人往往无力负担。所以,见义勇为者的事后补偿或救济费主要应由国家承担,因为国家有能力动用财政税收支付这笔费用。但目前国家在各方面的负担都很重,开支很大,见义勇为基金完全由国家包起来确有困难,究竟该怎么办首先要肯定的是,对因见义勇为而死亡或致残者,
    2023-08-18
    231人看过
  • 鼓励见义勇为法律更需“明断”
    不久前,大学生小涂和朋友去深圳世界之窗参加啤酒节活动,途中制止一男子猥亵行为时导致对方骨折被刑拘。随后,南山检察院依法作出不予逮捕决定,并立即释放小涂,并认定小涂的行为是见义勇为。案子虽然到此结束,却留给世人深深的思考。民政部等7部门在《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意见》中指出公民在法定职责、法定义务之外,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挺身而出的是见义勇为行为。《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两处定义有交叠的部分,因此小涂的行为既是见义勇为,又是正当防卫。那么小涂为什么会被刑拘呢?原来南山公安局认为小涂的行为造成宋某骨折,经鉴定为轻伤,属于防卫过当,有故意伤害之嫌,依据《刑诉法》之规定,应当立案侦查。本案的悲哀就在这里,是
    2023-06-11
    67人看过
  • 怎么认定见义勇为呢
    剥夺政治权利
    一、怎么认定见义勇为呢认定见义勇为至少需要下列四项法律要件:1.见义勇为行为实施主体是自然人。无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具有完全政治权利者抑或剥夺政治权利者,都无关紧要。2.见义勇为者必须实施了危难救助行为。3.行为人并不具备法律约定的义务。所谓法律约定的义务是指行为人与救助对象之间存在法律规定的救助责任。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产生了救助效果,但是存在与救助对象的法律约定,那么这种行为就不能够算作见义勇为。4.行为人主观存在维护公共利益或降低公共危害的意愿。二、《民法典》见义勇为有哪些规定《民法典》见义勇为的规定是第183、184条,即为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可以从三方面理解:1.因见义勇为受损害,由加害人负责,没有加害人的,谁得好处
    2023-06-15
    80人看过
换一批
#保险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的认定劳动者因工负伤或职业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工伤不管什么原因... 更多>

    #工伤保险
    相关咨询
    • 见义勇为最新政,怎么规定的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8-22
      关于见义勇为的最新政策,具体如下: 1、《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运行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要指导城市公共汽电车企业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鼓励乘客参与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行安全保障,勇于制止侵扰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员安全驾驶的违法行为。对于见义勇为的个人,要予以褒奖,并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形成全社会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2、《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意见》,相关的规定有:保障低收入见义勇
    • 见义勇为法律如何规定,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云南在线咨询 2023-12-11
      对于见义勇为的行为,我国《民法典》作出了如下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 如何判断是否属于见义勇为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01
      见义勇为是指非因法定职责或者约定义务,为保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一般说来,一个人的行为只有具备了下列特征,才能成为见义勇为行为,这也是检验见义勇为是否成立的重要标志。 1、行为主体是自然人。 2、行为人主观上有为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避免或减少损失的意思。 3、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保护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的具体行为。 4、行为人
    • 民法典中关于见义勇为的规定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11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 见义勇为有哪些法律规定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9-09
      (1)见义勇为行为实施主体是自然人。所谓自然人是指与法人相对的社会公民个体的统称。由于见义勇为行为是紧急情况下实施者根据主观判断后所采取的行为和行动,因此无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具有完全政治权利者抑或剥夺政治权利者,都无关紧要。因此,只有将见义勇为的实施者定义为自然人,才能够符合其法律特性。 (2)见义勇为者必须实施了危难救助行为。所谓的危难救助行为是指当国家、集体、社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