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责任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承担
民事责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承担: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二、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区别
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区别有四点,分别如下:
1.侧重点不同。行政责任重在处罚性的,民事责任重在补偿性,而刑事责任重在惩罚性;
2.处罚不同。行政、民事责任的前提是有损害发生,而刑事责任不论伤害与否,均承担惩罚性责任。行政责任主要是财产和行为责任,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而刑事责任主要是剥夺人身自由,甚至生命;
3.处罚种类不同。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4.涵义不同。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法律规范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行政责任是指个人或者单位违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定的个人或者单位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民事责任不承担怎么起诉
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副本及相关的证据;
2.人民法院接受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
3.法院将原告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4.被告作出书面答辩;
5.开庭审理;
6.法院做出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章 民事责任 第一百七十九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n (一)停止侵害;\n (二)排除妨碍;\n (三)消除危险;\n (四)返还财产;\n(五)恢复原状;\n(六)修理、重作、更换;\n(七)继续履行;\n(八)赔偿损失;\n (九)支付违约金;\n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n(十一)赔礼道歉。\n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n 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
哪些方式可以用来承担侵害人身权的民事责任
182人看过
-
承担民事责任会有案底吗,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哪些
222人看过
-
承担民事责任应遵守哪些方式
496人看过
-
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承担侵权责任
467人看过
-
如何承担民事责任有那些方式
69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了哪些方式可以承担违约责任
279人看过
-
哪些方面承担民事责任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26承担的方式主要有: (1)停止侵害这种责任方式主要适用于正在进行中的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为。 (2)排除妨碍这种责任方式适用于妨碍他人行使权利的场合,不需要权利人的权利受到实际的侵害。 (3)消除危险行为人的侵害行为虽未造成他人财产、人身的实际损害,但是有造成损害的现实危险时,权利人可以要求行为人采取措施排除危险。 (4)返还财产当行为人非法占有他人的财产,他人可以要求行为人返还财产。但是这时要求
-
交通肇事逃逸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山西在线咨询 2024-12-02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并且该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如果交通事故是由于肇事者逃逸导致责任无法认定的,则由逃逸方承担事故全部责任。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则可以减轻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民事赔偿责任就是对受害方的赔偿责任。
-
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有哪些?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责任承担方式有哪些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09缔约上的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由于一方当事人未尽注意义务,致使他方当事人遭受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那么,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有哪些?笔者认为,在审判实践中,当事人就缔约过失责任向人民法院起诉,按照缔约过失责任发生的阶段,大致可将缔约过失责任归纳为以下几种具体情形:一、合同不成立之缔约过失责任实践中,造成合同不成立时之缔约上过失责任有多种,诸如撤销有效要约之缔约上过失责任、恶意导致合同不成立之
-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民事责任承担方式陕西在线咨询 2023-03-04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民事责任承担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三)返还财产,恢复原状; (四)赔偿损失; (五)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
避险过当可以承担哪些刑事责任?广西在线咨询 2023-12-18避险过当应按照所犯的具体罪行,承担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是紧急避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