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诉讼时效中止恢复后审限如何计算?
一审审限一般6个月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一审民事案件的审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法院批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审限为3个月,不能延长,若3个月内不能审结,转为普通程序继续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六)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二、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诉讼时效实际上是在当事人还没有起诉之前就开始计算的,单纯的针对诉讼时效中止这件事情来说,从中止时效消失以后是接着之前的时效期间开始计算诉讼时效的。至于说民事案件的审理时间,即便之前没有发生过诉讼时效中止的任何情况,也都是一样的。
-
民事诉讼中止后的恢复期限
128人看过
-
已过诉讼时效如何恢复?
199人看过
-
诉讼时效中止是时间计算中止吗
164人看过
-
无效合同中止执行后诉讼期如何计算
137人看过
-
中止诉讼的案子怎么恢复审理
391人看过
-
如何计算法院终止执行后的诉讼时效
425人看过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
行政复议终止后恢复审理期限计算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16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4条:“法律、法规未规定行政复议为提起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既提起诉讼又申请行政复议的,由先受理的机关管辖;同时受理的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选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申请行政复议,在法定起诉期限内对原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法律、法规未规定行政
-
-
-
诉讼时效中止后又恢复了执行怎么办?河北在线咨询 2023-10-01诉讼时效中止一般是2年内恢复执行,诉讼在司法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过,在我国的法规中,不管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大家在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民法中对于诉讼时效有规定,也有相应的诉讼时效恢复制度。
-
诉讼时效中止是时间计算中止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3-09-13案件的诉讼时效中止,就是所谓的时间计算中止,若想恢复,需要重新计算诉讼时效,由于不可抗力或其他事项的存在,会导致案件的诉讼时效终止,中止原因消除之后,要继续计算进行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