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怎么量刑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06 19:31:22 313 人看过

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该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的规定处罚。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的;

(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十次以上,或者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

(三)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系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军事设施或者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

(四)掩饰、隐瞒行为致使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并造成公私财物重大损失无法挽回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五)实施其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严重妨害司法机关对上游犯罪予以追究的。

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10万判刑多久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10万依据法律规定处于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且处于罚金。法律规定对于明知是犯罪所得,而故意掩饰隐瞒的,其总额价值在三千元到一万元以上的,处于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且处于罚金;隐瞒掩饰总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实施其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严重妨害司法机关对上游犯罪予以追究的,也属于情节严重。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5日 02:5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收益是选择性罪名吗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属于单一式选择性罪名,行为方式不存在选择性,犯罪对象存在选择性,只存在犯罪对象之间的选择,掩饰与隐瞒之间不存在选择关系。。犯罪所得收益应当理解为对犯罪所得进行处理后产生的超过犯罪所得的利润。在《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九条对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修改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三)》取消了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罪名,确定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这一新罪名。
    2023-06-14
    82人看过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标准(掩饰隐瞒罪最轻量刑)
    新的《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简称“新掩隐司法解释”)于2021年4月15日施行,删除了金额入罪的标准,金额标准不再适用,并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应综合考虑上游犯罪的性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节、后果及社会危害程度等,依法定罪处罚。新掩饰司法解释删除入罪金额规定后,原来金额标准到底能否再适用呢?笔者认为:1、在针对上游犯罪是传统的非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违法犯罪所得及收益进行掩饰隐瞒的一般情况下仍然可以适用原来金额入罪标准,即三千元至一万元。2、针对上游犯罪是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犯罪,一般情况下不再适用原来三千元至一万元的标准,应当提高标准。理由如下:1、金额仍然是该罪入罪的重要考量因素。新司法解释规定应综合考虑上游犯罪的性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节、后果及社会危害程度等,依法定罪处罚,虽然
    2023-06-04
    401人看过
  • 掩饰隐瞒非法所得犯罪
    刑事责任能力
    应通过以下要件认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在客观方面是明知是犯罪所得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行为人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是故意。一、窝藏转移赃物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窝藏转移赃物的行为人所承担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刑事法律责任,最高可以被处以七年有期徒刑。我国《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二、销赃罪和收赃罪有什么区别1.销赃罪:“销赃罪”已经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构成窝赃、销赃罪要明知所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物品是犯罪所得的赃物。对于事实上窝藏、转移、收购或者销售了赃物,但确不知情的,不构成犯罪。犯罪所得的赃物,是指通过盗窃、抢劫、诈骗、贪污等犯罪
    2023-03-08
    145人看过
  • 掩饰犯罪所得收益罪一般会怎么判
    掩饰犯罪所得收益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如果存在严重犯罪情节的,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单位犯本罪应对其处以相应罚金,并对其相关责任人员判处本罪个人犯相应的处罚。掩饰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犯罪构成1、客体要件本罪名在《刑法》分则中处于第六章第二节妨害司法罪中,因此,从一般客体来说,其犯罪客体为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本罪的具体客体。(1)犯罪所得及犯罪所得收益是案件的重要物证,能够证明案件的事实及赃物去向,并印证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等,对于查明案件事实,证明犯罪有着重要作用;(2)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是司法机关应依法追缴的范围,行为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在客观上给司法机关追缴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活动造成了妨害,因此,本罪的客体应当是司法机关正常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活动。2、客观要件根据《刑法》第三
    2023-07-29
    135人看过
  • 职务犯罪中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罚:(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二)一年内曾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的;(三)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系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军事设施或者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四)掩饰、隐瞒行为致使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并造成公私财物损失无法挽回的;(五)实施其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妨害司法机关对上游犯罪进行追究的。一、销赃元要坐牢吗销赃2000元尚不构成犯罪,不会坐牢。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
    2023-03-09
    182人看过
  • 什么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指的是,行为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在客观上给司法机关追缴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活动造成了妨害。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一、构成洗钱罪的要件有哪些构成洗钱罪的要件有:1、本罪侵犯的对象为复杂对象,即金融管理秩序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2、本罪的客观方面是隐瞒、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入来源和性质;3、本罪的主观表现是故意的;4、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洗钱罪是指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而提供资金账户的,或者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或者通过转帐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的,或者跨境
    2023-04-02
    104人看过
  • 牛某某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10)黄刑初字第144号公诉机关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被告人牛某某,男,汉族,小学文化,农民;因涉嫌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于2009年11月5日被羁押,次日被刑事拘留,同年12月7日由长江航运公安局上海分局取保候审,2010年1月25日被逮捕。现羁押于上海市黄浦区看守所。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沪黄检刑诉〔2010〕10090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牛某某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于2010年4月13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朱军华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牛某某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牛某某于2008年6月28日上午,在本市崇明县某乡某港水闸处的江堤上,以人民币800元的价格收购了江某某、胡某某、江某某等人(均已被判刑)盗窃所得的潜水泵(规格:流量6
    2023-04-25
    421人看过
  • 掩饰隐瞒所得收益罪能缓刑吗
    一、掩饰隐瞒所得收益罪能缓刑吗关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件中涉及缓刑的情况,我国法律作出了明确规定。具体而言,对于被判定为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若其具备如下四项基本条件,可被宣布缓刑,特别是对于年龄未满十八岁、怀有身孕以及年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群,更应予以缓刑处理:(一)犯罪情节相对轻微;(二)存在悔过之意;(三)无再次犯罪的风险;(四)宣告缓刑不会对其所在社区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对于累犯以及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则不适用于缓刑制度。在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诸多要素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犯罪主体通常为一般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只要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即可;其次,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非法利益的获取;第三,客观方面则需要行为人实际实施了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行为;最后,该罪名的客体主要是司法机关正常进行犯罪调查、追缴犯罪所
    2024-05-17
    490人看过
  • 判刑期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判刑几年要根据具体隐瞒金额而定。法律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收益价值的,在三千元到一万元以上的,将处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且处于罚金;对于掩饰隐瞒所得在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情节严重,处于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如何判刑根据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的规定处罚。1.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根据下列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023-07-01
    346人看过
  •  犯罪所得收益的掩饰、隐瞒应如何处理?
    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根 据 素 材 , 掩 饰 隐 瞒 犯 罪 所 得 收 益 罪 的 处 罚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
    2023-09-06
    316人看过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有下列情形的应当立案侦查:(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二)一年内曾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的;(三)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系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军事设施或者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四)掩饰、隐瞒行为致使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并造成公私财物损失无法挽回的;(五)实施其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妨害司法机关对上游犯罪进行追究的。《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2024-05-04
    173人看过
  • 隐瞒掩饰犯罪所得能缓刑吗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有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判缓刑。缓刑的条件:1.犯罪情节较轻;2.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有悔罪表现;5.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妨碍公务罪会判缓刑吗?构成妨碍公务罪的,其法定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若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被判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若在符合判处缓刑的其他条件的,可以被判缓刑。《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
    2023-06-23
    390人看过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如何判刑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判刑: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4-04-26
    200人看过
  • 非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量刑标准
    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立案及量刑标准本罪名在《刑法》分则中处于第六章第二节妨害司法罪中,因此,从一般客体来说,其犯罪客体为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犯罪所得及犯罪所得收益是案件的重要物证,能够证明案件的事实及赃物去向,并印证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等,对于查明案件事实,证明犯罪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是司法机关应依法追缴的范围,行为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在客观上给司法机关追缴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活动造成了妨害,因此,本罪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活动。本罪客观方面包括“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分子提供藏匿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处所,有隐匿、保管的主观故意。转移,是指将犯罪分子搬动、运输其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窝藏和转移均要求其犯罪程度达到足以影响司法机关正常的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
    2023-03-07
    453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立案标准是什么,如何认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九条将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修改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将罪名由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修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立案标准,数额超过3000元的就可以立案。情节特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量刑初犯一般该怎么判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7-07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价值15000收益罪量刑标准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2-09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价值15000收益1000,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怎样量刑呢?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2-18
      《刑法修正案 (六)》第十九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隐瞒掩饰犯罪所得的量刑标准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7-27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量刑标准有以下规定: 《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