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员工的“职务行为”?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6 22:54:18 182 人看过

职务行为通常是指工作人员行使职务的行为,是履行职责的活动,与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相对应。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属于职务行为,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

1、行为人的行为是否获得经营者的授权,其与经营者之间是否存在雇佣关系;

2、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

3、行为人的行为是否以经营者的名义或身份实施;

4、行为人的行为与职务是否有内在的联系。

律师补充:

下列行为不属于职务行为:

第一,超越职责的行为,即雇员超越其职责范围实施的行为,雇主不承担责任。但对于超越职责的行为,还应考察雇主给雇员确定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雇员的越权行为是否在外观上给第三人造成合理的信赖,雇员超越职权的行为是否为了雇主的利益等。

第二,擅自委托行为,即雇员未经雇主授权,擅自将本应自己完成的工作委托他人去完成,雇主不承担责任。

第三,违反禁令行为,即雇员违反雇主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禁止,造成他人损害,雇主不承担责任。

第四,借用机会行为,即雇员利用职务便利,借办理公务之机处理私务的行为,雇主不承担责任。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十二条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后,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可以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追偿。

第一百七十条

执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工作任务的人员,就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发生效力。

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对执行其工作任务的人员职权范围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第一百七十一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被代理人追认时相对人所能获得的利益。

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的,相对人和行为人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4日 17:0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履行职责相关文章
  • 雇主侵权责任是什么,雇工执行职务的行为如何认定
    如果雇工所实施的超越职责的行为、与职责无关的行为、违反雇主禁止等等行为时,这些行为可以认定为不是职务行为,在承担责任上,可以找雇主一起共同赔偿责任。(一)雇主侵权责任所谓雇主侵权责任,是一种以雇佣关系为前提的民事责任,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1、广义的雇主侵权责任广义的雇主侵权责任,包括雇主对雇工在执行职务中所受损害应承担的责任和雇主对雇工在执行职务中致他人损害应承担的责任。2、狭义的雇主侵权责任狭义的雇主侵权责任仅指雇主对雇工在执行职务中致他人损害应承担的特殊侵权责任。(二)雇工执行职务的行为怎么认定这是确定雇主应否承担民事责任最主要的条件。认定雇工执行职务行为的标准,应以客观标准为主,兼顾雇主和雇工的主观意志。当雇工的行为在外观表现上与其职务行为相符且其行为是依雇主的命令所为的行为,或虽未得到雇主的明示,但雇工所办事项确实是为雇主谋利益时,该行为便为执行职务行为。雇工执行职务行为应具有以下
    2023-04-29
    475人看过
  • 如何认定滥用职权行为
    滥用职权的行为,必须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结果时,才构成犯罪。这就要求在司法实践中必须正确认定滥用职权罪的重大损失。所谓重大损失,是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重大物质性损失和非物质性损失。物质性损失一般是指人身伤亡和公私财物的重大损失,是确认滥用职权犯罪行为的重要依据;非物质性损失是指严重损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声誉等。对于物质性损失,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可根据《立案标准》的明确规定进行把握,但对于非物质性损失的认定,则须由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具体把握。一、滥用职权罪情节特别严重会怎样犯滥用职权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滥用职权罪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致使国家机关的某项具体工作遭到破坏,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危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本罪侵犯的对象可以是公共
    2023-03-02
    99人看过
  • 职务犯罪行为:公职人员如何陨落
    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如下;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故意泄露国家私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私密罪,枉法追诉、裁判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等。什么是非职务犯罪非职务犯罪就是不属于职务犯罪的犯罪。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相关规定,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表现,是严重的腐败形式。职务犯罪包括的内容有,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处
    2023-07-18
    332人看过
  • 行政监察人员不作为的行为如何认定
    什么是行政不作为就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有积极实施行政行为的职责和义务,应当履行而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的状态。认为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未履行具体的法定作为义务,并且在程序上没有明确意思表示的行政行为。所谓行政中的“不作为”行为,是基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符合条件的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应该实施某种行为或履行某种法定职责,而行政机关无正当理由却拒绝作为的行政违法行为,亦称“不作为违法”或“消极违法”行为。表现形式行政“不作为”其表现形式大致有拒绝履行、不予答复、拖延履行,它与行政中“乱作为”一样,都将可能侵犯或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理论界大体有四种主张:程序说主张,应从行政程序方面区分行政作为与行政不作为,只要行政主体作出了一系列的实质性程序行为,即表现出积极的作为状态,无论该行为在实质内容上反映的是‘为’或‘不为’,都应该是行政作为,反之就是不作为。因此,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
    2023-05-05
    108人看过
  • 如何应对员工擅离职行为
    员工擅自离职的处理有:1、用人单位应当以书面形式送达通知书,限定员工在指定是时间内回公司上班,并提出如限期内不上班的处理措施;2、当员工擅自离职达到可以辞退的标准时侯,用人单位以书面形式送达离职通知书给员工,通知其前来办理交接工作以及离职手续;3、如果员工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的,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要求员工赔偿损失。一、解除劳动关系应当履行下列程序:1、由解除决定人递交解除申请书;2、人事部门填写解除劳动合同审批表并报主管审批;3、通知所在部门及职工办理工作交接并交回工具设备等;4、有关部门与职工办理结算工资福利和其他未了事宜等;5、职工在结算工资和发放经济补偿的财务手续签字领取;6、给职工办理团、工会组织关系和档案等转移手续;7、给职工办理社会保险转移单和公积金转移手续等事项;8、给职工开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二、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况如下:1、劳动者患病或者因
    2023-06-30
    77人看过
  • 如何认定员工自动离职
    自动离职是指劳动者不向用人单位打招呼,随意脱离所在工作岗位和所在单位的行为。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条第1项中的自动离职的解释,是指职工擅自离职的行为。综上,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就可以认定为自动离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一、自动离职有工资吗?劳动者擅自离职,没有提前30天书面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情况,劳动者属于违法。用人单位应该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但是该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
    2023-03-16
    73人看过
  • 员工行为应分为职务行为和个人行为
    我有个朋友和几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公司,效益很好。2006年,他说公司的现金流很困难,所以他向我借钱。我几次借给他一共48900元,他以自己的名义给我开了一张借条。2008年初,我得知他死于车祸。我怕过了很久钱还不回来,就把欠条拿到朋友的公司,要求公司还贷,但公司因为不知道而拒绝还贷。企业法人对其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的规定,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明其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承担不利后果。根据上述规定,你应当自行提供证据。如果您的朋友有本公司的授权委托书并加盖公章,或者有其他相关证据证明贷款实际进入本公司账户或者被本公司使用,如果有此类证据,可以证明您朋友的借款行为属于职务行为,而他的债务应该由公司承担,不能提供证据的
    2023-05-07
    311人看过
  • 公务员职务行为
    履行职责
    职务行为通常是指工作人员行使职务权力,履行职务职责的活动。在实际职务行为中,一般遵循以下标准:一是职权标准。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实施的行为履行职务行为。超越职权的行为不是职务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二是时空标准。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时间、地域范围内实施的行为通常都认定为职务行为。比如某市的公务员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纠正另一城市公务员管理中的错误。三是身份标准。即在通常情况下,凡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和名义实施的行为都是履行职务的行为。如公务员人员着装、佩戴标志、出示证件、宣布代表机关实施的行为一般都以职务行为论。四是目的标准。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维护公共利益而为的行为,通常都认定为是职务行为。应当明确,上述说的职务行为,和国家赔偿法上所说的行使职权的活动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就是国家赔偿而言,构成国家赔偿责任的行为,必
    2023-06-06
    282人看过
  • 如何认定附义务的赠与行为
    一、如何认定附义务的赠与行为1.要认定附义务的赠与行为,关键在于判断赠与行为是否设定了一定的条件,并且这些条件是否作为赠与行为效力发生或消灭的前提。2.当事人在赠与合同中明确约定,受赠人必须完成某项任务或满足某个条件,才能获得赠与的财产。这种情况下,赠与行为即被视为附有条件的。3.赠与合同作为一种特殊的合同类型,其核心内容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并且受赠人表示接受这种赠与。二、赠与行为的条件和效力1.赠与行为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1)赠与合同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且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无效情形。(2)赠与的财产必须是赠与人合法所有的,并且不属于禁止流通的物品。(3)赠与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2.赠与行为一旦成立并生效,就对双方当事人产生法律约束力。赠与人有义务按照约定将财产转移给受赠人,而受赠人也有权要求赠与人履行赠与义务。3.赠与行为还具有
    2024-07-23
    137人看过
  • 买卖合同职务行为的认定
    买卖合同履行地按照以下规则确定: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一、提供服务的合同履行地是哪里提供服务的合同,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有约定履行地的,约定地是合同履行地。没有约定的,一般是接受服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十八条合同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即时结清的合同,交易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023-03-10
    233人看过
  •  税务工作人员渎职行为的法律界定
    根据所给段落,需要进行立案调查的情况包括:1、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私自减征或未应收缴应纳税款,或者故意隐瞒或造假,导致国家损失税款达到10万元以上的;2、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违反相关规定私自出售发票、抵扣税款或出口退税,导致国家损失税款达到10万元以上的;3、虽然未达到10万元的损失税款,但存在徇私舞弊等严重情节,导致国家损失税款未达10万元的情况。因此,以上三种情况均需要进行立案调查。以下情况需要进行立案调查:1、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私自减征或未应收缴应纳税款,或者故意隐瞒或造假,导致国家损失税款达到10万元以上的;2、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违反相关规定,私自出售发票、抵扣税款或出口退税,导致国家损失税款达到10万元以上的;3、虽然未达到10万元的损失税款,但存在徇私舞弊等严重情节,导致国家损失税款未达10万元的情况。 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罪立案标准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罪是指税务
    2023-08-21
    455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如何认定哪些行为会构成职务侵占罪
    一、职务侵占罪如何认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一)客体要件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所谓“动产”,不仅指已在公司、企业、其他单位占有、管理之下的钱财(包括人民币、外币、有价证券等),而且也包括本单位有权占有而未占有的财物,如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拥有的债权。就财物的形态而言,犯罪对象包括有形物和无形物,如厂房、电力、煤气、天然气、工业产权,等等。(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具体是指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一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这些董事、监事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是公
    2023-03-17
    431人看过
  • 工伤如何被认定为职业病?
    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法授权对职工因事故或者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为工伤的行政确认。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被诊断为职业病的,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特殊情况下,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可以适当延长申请期限。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工伤认定的,受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以直接按照规定直接申请工伤认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
    2023-07-04
    352人看过
  • 如何认定债务加入行为的性质
    1、原来的债务关系还在有效期,如果原来的债务有可以撤销或者接触的方法及原因,那么在这种关系还没有解除之前,还是可以债务加入的,这个时间点还是很重要的,如果已经解除了当然就没有后续的问题了。2、所有的债务都有一定效率,比如有的时候会规定原来的债务可以转移,这个时候就可以有别人的加入共同承担,加入在条款中已经声明之前的债务不能转移,那么就算这个时候加入了第三个人也是不用承担债务的,这一点还是很好理解的,关键是要看但是债务的相关约定。3、虽然加入了新的人和原来承担债务的人一起承担相应的债务,但是这两种人的主体是不相同的,通常情况这两方会存在相对比较密切的关系,所以之后共同承担债务一般不会存在太多问题,一般子母类公司会多一些。4、债务的加入并不同通知之前的债务人,因为加入并不会给他带来其他的影响,所以相对也不用告知,不过在这里会牵扯到债权人,这个时候是必须要通知的,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2023-06-18
    369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履行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提前履行合同如果符合当事人约定的不需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当事人提前履行损害对方当事人利益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对不履行合同的可以在合理情况下让其进行赔付、承担违约责任。合同履行不符合约定的违约责任如下: 1、要... 更多>

    #履行职责
    相关咨询
    • 雇员职务行为应如何界定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12
      对于职务行为的判断其根本标准在于雇员行为的外观,只要行为从外观上看可以认为属于社会观念上的执行职务,无论雇主或雇员主观上如何认识,该行为都属于职务行为的范畴。在判断雇员的行为是否属于职务行为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雇主对雇员从事该行为是否有授权或者指示。这种授权或指示可以是明示的,如规章制度等。也可以是默示的,只要雇员基于合理的理由,可以预见到雇主处于此境地将会做出、或者指示他做出同
    • 雇主责任是什么,雇工执行职务的行为如何认定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09
      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
    • 如何认定执行裁定滥用职权罪的行为行为
      海南在线咨询 2021-06-26
      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概述是指滥用执行判决、裁定职权罪是指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滥用职权,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刑法第397条)(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9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3
    • 如何认定员工离职后有保密义务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4-04
      会承担商业秘密得不到保护的风险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二十四条、第九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的条款;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但如果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约定保密条款或保密协议、明确保密范围和法律责任,用人单位就很难证明哪些
    • 出纳职务侵占的行为包括哪些?如何认定?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24
      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即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至于是否已经取得或行使了这些权利,并不影响犯罪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