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晚,被告人何某、李某共谋盗窃摩托车,并找到被告人古某,要求其驾驶货车负责将盗得的车辆从重庆市某区转移至四川省某市销赃,并给其一定运费,古某表示同意。2014年12月29日下午,何某、李某先后盗得价值人民币6555元的电瓶摩托车3辆并藏匿。当晚,古某接到何某电话后,驾车将盗得的3辆电瓶摩托车运至四川省某市销赃途中被抓获。
评析
一种意见认为,何某、李某犯盗窃罪,古某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另一种意见认为,何某、李某犯盗窃罪,古某因与何某、李某有事前通谋,应以盗窃罪共犯论处。笔者同意后一种意见,理由如下:
1.行为人主观有事前通谋。2015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第五条规定:事前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等犯罪分子通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以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等犯罪的共犯论处。本案中,古某虽然只是贪图运费,但其明知何某、李某实施的是盗窃行为,且并不反对,相互之间形成协助盗窃并转移赃物的事前通谋,按照新司法解释的规定,应当以盗窃共犯论处。
2.行为人客观上对盗窃的实施具有帮助作用。认定事前通谋者成立共犯,不仅要求其明知基本的犯罪事实,具有一定的犯意联络,并且要对犯罪的实施发挥一定的功能性作用。如果行为人与他人之间只是具有一些协商、沟通行为,但其对于犯罪的实行行为并没有起到任何的帮助,也不可认定为共犯。本案中,古某与何某、李某之间不仅形成了协助盗窃的“口头协议”,而且古某客观上也实施了帮助转移赃物的实行行为,应当认定为盗窃罪的共犯。
3.以共犯论处有利于打击犯罪。目前,我国类似“盗转销一条龙”的犯罪团伙普遍存在,正是由于帮助转移和销赃等行为人与犯罪分子之间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强化了犯罪分子的犯意,起到了促进、鼓励犯罪的作用,因此对事前通谋者按照上游犯罪的共犯论处更有利于打击犯罪,满足有效控制犯罪的刑事政策的需要。但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导致罪刑失衡。笔者认为,尽管上游犯罪的法定刑可能高于下游犯罪的法定刑,但我们仍可通过区分共谋者与实行者之间的主从关系以及在犯罪中发挥的作用和重要程度不同来加以解决。
-
盗窃罪的共犯如何认定:抢劫罪的共犯如何认定
269人看过
-
盗窃罪共犯放风是否认定从犯
144人看过
-
对主犯如何处罚,共同盗窃主犯如何认定?
233人看过
-
后期加入的盗窃共犯如何认定
493人看过
-
入户盗窃入户抢劫如何认定入户抢劫是否构成犯罪
434人看过
-
是否构成盗窃罪如何判断
471人看过
犯罪团伙具体是指两人(含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一种或数种罪。它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为特征的违法犯罪群体的总称,性质属于恶劣情节型,法律上一般会从重处罚的。... 更多>
-
未成年有盗窃前科成年后又盗窃,如何认定是否构成累犯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07第65条(一般累犯)被判处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释放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刑法第66条(特别累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释放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的,都以累犯论处。
-
如何认定是否构成入户盗窃?入户盗窃与入户盗窃的界限与认定标准?上海在线咨询 2022-02-11首先,构成入户盗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行为人实施了入“户”行为。第二,行为人入“户”的目的是为了实施盗窃。第三,行为人在户内实施了盗窃行为,即盗窃行为已经得手。要认定张某是否实施了入“户”行为,必须正确理解什么是“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对“户”的范围作了明确界定,“户”是指人类日常居住的场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两方面,前者
-
-
如何认定入户盗窃的构成构成行为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121、入户盗窃的未遂形态的认定标准为犯罪嫌疑人是否成功入户,若犯罪行为人成功入户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入户盗窃的既遂。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
-
入户盗窃入户抢劫如何认定入户抢劫是否构成犯罪上海在线咨询 2021-11-20发现入户盗窃,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为威胁,如暴力发生在室内,此时需要区分暴力的程度和危害的大小。若造成受害人轻伤以上,则应定入户抢劫,反之,若仅造成轻伤,则应定转化型抢劫。由于按照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造成轻伤结果定基本抢劫已足以罚当其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因发现入户盗窃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受到暴力威胁的,视为入户抢劫。可见,盗窃转化为入户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