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单位在合同到期时不愿支付经济补偿金,又不愿意让员工的工龄增加,便采取了更换劳动合同主体,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方法,企图规避法律制度,但其实除了劳动合同中甲方的名称不同,员工的工作地点、工作内容甚至工资待遇都完全相同。这种时候工龄应当合并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5条规定: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与新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劳动者请求把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工作年限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以下情形可以重新签订劳动者合同:
1、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2、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3、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
两份劳动合同签订后未续签劳动合同的,企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313人看过
-
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工龄怎么算
308人看过
-
用人单位分立合并支付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吗
323人看过
-
劳动经济补偿金什么时候支付,劳动经济补偿金怎么计算
148人看过
-
我进入未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的员工需要支付经济补偿吗
233人看过
-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年限应计入经济补偿年限
254人看过
所谓工龄,是指职工自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起,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或全部来源的工作时间。对计算社会保险待遇有法律意义的只是连续工龄和缴费工龄。 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工龄的长短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也反... 更多>
-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在依法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应该如何计算并支付经济补偿?天津在线咨询 2024-12-03如果用人单位未经过合法程序解雇未与劳动者签署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具体的补偿标准如下: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实际工作的年限,以一年为限,每满一年即需支付相当于其一个月工资的金额作为经济补偿。对于实际工作期限超过六个月但是不足一年的劳动者,其经济补偿年限将按照一年来计算;而对于那些实际工作时间不足六个月的劳动者,经济补偿则仅为半个月工
-
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如何计算经济补偿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22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对于拖欠工资的单位,劳动者有权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因为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为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即主动辞职。更重要的是,在此种情形下提出解除合同的,劳动者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而具体的经济补偿则“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
-
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补偿金是怎么进行计算的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14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
-
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赔偿金的计算,如何支付经济补偿金计算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27一、如果用人单位涉及到违法解除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应当支付经济赔偿金,经济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经济补偿金的计算依据是你在该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及平均工资来作为计算依据的,工作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工作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的工资的经济补偿,计算出经济补偿金也就可以计算出你的经济赔偿金了。二、如果用人单位无故克扣你的工资,你也可以主张支付克扣
-
公司辞退员工未签劳动合同可否支付经济补偿金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081、没有签劳动合同,公司无故辞退员工,未签合同按规定要支付二倍工资的,辞退员工,除了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外,其它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2、《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