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一、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罪的处罚和量刑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所谓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我国已形成以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体系。其中商业银行主要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以及各种地方性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是指,银行以外的城乡信用合作社、融资租赁机构、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邮政储蓄机构、证券机构等具有货币资金融通职能的机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即是在上述机构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如果不是在上述金融机构而是在其他机构中工作的人员或者虽然是在上述金融机构中工作,但其不是从事公务而是从事劳务的人员,不能构成本罪主体。
二、对违法票据付款罪如何量刑
构成违法票据承兑罪,如果造成重大损失的,应该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的规定处罚。本罪的主体可以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三、贷款诈骗罪的成立条件有哪些
贷款诈骗罪的成立条件有:
1、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双重客体,既侵犯了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贷款的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2、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4、本罪主观上由故意构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
犯有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会带来哪些后果?
65人看过
-
未入账吸收客户资金的刑法规定
477人看过
-
从严惩处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行为
171人看过
-
吸收犯的客体
122人看过
-
怎么样判断是否构成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
388人看过
-
哪些标准下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才立案
366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银行员工吸收客户资金十万元不入账,是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01这种情况涉嫌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如果刑事拘留了,很有可能会被判刑。《》第一百八十七条【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或者,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
-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适用条件什么是吸收客户资金上海在线咨询 2021-10-10如果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吸收客户资金,以下情况之一的嫌疑,应立案追诉:(1)如果不吸收客户资金,金额在100万元以上(2)如果不吸收客户资金,直接经济损失金额在20万元以上。
-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的具体犯罪量刑标准如何?重庆在线咨询 2021-11-27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处以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前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
2023年什么是指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上海在线咨询 2023-07-221、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是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擅自以牟利为目的,将客户的资金非法用于借贷等行为,没有将其依规入账登记,造成客户的巨额资金损失,对于挪用资金的行为人为获取贷款而支付的回扣和手续费,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处理,即使该资金是行为人以自己的名义借贷给他人的,也应认定为挪用公款罪或者挪用资金罪。 2、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
-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如何量刑?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2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八十七条【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帐,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