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判刑后还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只要轻伤就是故意伤害罪吗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中国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一种。犯罪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故意伤害自己身体健康的,一般不构成犯罪。只是一般性的拳打脚踢、推拉撕扯,不会造成伤害结果的,则不能以故意伤害罪论处。伤害结果其表现可多种多样,有的是破坏了他人组织的完整性,如咬去鼻子、砍断手脚;有的是损害了他人器官的正常功能,如听觉、视觉、味觉丧失,精神失常等。但就结果的严重程度而言,则有3种形态,即轻伤、重伤或死亡。如果没有造成轻伤以上的伤害如没有达到伤害等级或虽达到等级却属轻微伤,则不能以故意伤害罪论处。因此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刑法》第234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六条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
故意伤害罪应该如何赔偿,故意伤害罪能从轻处罚么
125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怎么判刑?故意伤害轻伤怎么赔偿
426人看过
-
故意伤害儿童罪是否可以从轻处罚?
179人看过
-
故意伤害轻伤过失伤害轻伤一样吗
386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轻伤怎么判刑,故意伤害罪哪些情形可以减轻处罚
123人看过
-
故意伤害轻伤二级罪定性,轻伤二级可以判缓刑吗
440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轻伤二级与故意伤害轻伤二级可以并起赔偿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20轻伤二级和解一般赔偿如下。 1.计算方法:医药费医疗费(凭发票计算),误工费(有工作的,按工资表计算,没有工作的按该地平均工资计算), 陪护费(陪护人员有工作的,按工资表计算,没有工作的按该地平均工资计算), 生活费(住院期间伤者和陪护者的生活补助,根据该地标准计算), 伤残等级赔偿费(有计算标准), 营养费(双方协商,没有标准), 交通费(凭车票),后续治疗费(医院有出院建议)。 2.以上这些费
-
轻伤为故意伤害罪的赔偿宁夏在线咨询 2022-02-21要看是轻伤还是轻微伤。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受害人因伤致残的还需要增加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如果是轻微伤,只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就可以。如果是轻伤,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从犯,判缓刑可以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5-09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量刑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从犯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处罚。据我国刑法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暂不执行所判刑罚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3、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最高院量刑指导意见】对于取得被害人或其家属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罪行轻重、谅解的原因以及认罪悔罪
-
引发故意伤害罪可不可以从轻判缓刑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7-07符合条件可以判缓刑。 根据《刑法》规定,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
故意伤害罪为什么可以不赔偿轻微伤呢?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14【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238条 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