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股东权益后,股东向法院提起诉讼的,需要的证据包括股权证明、公司股东会会议决议、股东挪用资金的书证、物证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公司股东权利包括哪些
一、身份证明
股东可要求公司将其名称记载于股东名册,有限责任公司还需向股东出具出资证明;股份公司向股东签发股票作为凭证。
二、收益权
股东作为投资人,目的就是获得收益。股东应按照其出资的比例或所持有的股份份额获得股权红利或其他形式的利润分配。公司的利润,是指除去运营成本、缴纳各种税费,并依法提取法定公积金、依股东会决议提取任意公积金后,公司的盈余,按照股东的实缴出资比例进行分配。
三、表决权
公司股东参加股东大会,对股东会决议有表决权。股东出席股东大会会议,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但是,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有限责任公司的议事程序及表决方式,除《公司法》规定的除外,公司章程也可自行约定。
四、优先认缴出资的权利
有限责任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五、优先购买权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他人转让股权,经其他股东同意转让的,公司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另,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程序转让股东的股权时,应当通知公司及全体股东,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其他股东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满二十日不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视为放弃优先购买权。
-
小股东权益被侵犯的案例有哪些?
345人看过
-
公司法侵犯股东权益要负责吗?
324人看过
-
有哪些侵犯外商投资股东权益的纠纷
114人看过
-
哪些行为是法人侵犯股东利益
105人看过
-
公司侵犯小股东合法权益
294人看过
-
侵害股东权益是否构成犯罪
266人看过
股东权益是,股东因其股东地位所享有的权利。具体有分红权、公司经营决策等事项的知情权、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以及自身权利受到损害的诉权。 股东权益又称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是指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是指股本、资本公积、盈... 更多>
-
股东知情权侵权诉讼,需要提供哪些证据贵州在线咨询 2021-11-21股东知情权是指股东了解公司信息的权利。根据公司类型的不同,股东知情权可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新修订的《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在行使股东知情权受到侵害时,有权诉诸法院寻求司法救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在通过诉讼手段行使知情权时,首先要满足公司法的要求,即股东首先要向公司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目的。如果公司根据认为股东查阅账簿的行为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权益
-
小股东侵害大股东权益有哪些行为?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14导读:大股东哪般侵害小股东权益多数股东对少数股东的侵害常见以下一些手段:(遇法律问题找专业律师,律师为您排疑解惑维护权益) 1、违反法律或章程故意拖延或拒发股息; 2、不合理地向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支付高额报酬和提 大股东哪般侵害小股东权益多数股东对少数股东的侵害常见以下一些手段:(遇法律问题找专业律师,律师为您排疑解惑维护权益) 1、违反法律或章程故意拖延或拒发股息; 2、不合理地向董事及高级管理
-
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有哪些表现海南在线咨询 2023-10-29法律分析 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可以表现为:违反法律或章程故意拖延或拒发股息;违反法律或章程的规定,为少数股东参加股东大会附加不合理的条件;利用公司的资金为多数股东提供优惠贷款或高价租用其财产等。
-
退休返聘人员转让股权是否侵犯退休股东权益?退休股东权益是否侵犯四川在线咨询 2022-02-05不算侵犯退休股东权益,因为在企业股权转让过程中,如何确定股权转让价款,在实务中常常引起争议。目前,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对普通股权的转让价格未作明确的规定。实务中,对于普通股权转让的价格确定有三种方式:一是“出资额法”,即股东在转让股权时,其股权转让价款按公司工商注册登记的出资额确定;二是“评估价法”,即股权转让价款按照公司资产评估后价格确定;三是“协商价法”,股东在转让股权时,其股权转让价款由
-
隐名股东会侵犯显名股东的权益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1-11-25显名股东侵犯隐名股东权益,隐名股东应当保留持股协议等证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三)》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实际出资人出资,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合同效力有争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