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播间被主播诱导刷礼物应该怎么办
直播间被主播诱导刷礼物,如果发现被骗,一定要及时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应该保存以下证据:
1、有主播诱导刷礼物的聊天记录;(包括色诱、感情诱导之类的记录)
2、有在平台充值的转账记录;(充值在直播平台打赏的记录)
3、直播平台在运行且能与主播正常联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主播引诱刷礼物要坐牢吗
主播引诱刷礼物的,金额超过三千就会坐牢。具体要看金额达到多少,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主播套路刷礼物多少钱违法
3000以上违法。刷礼物违法的认定要看涉案金额。如果涉及的金额在三千元以下,就没有达到立案标准,公安机关只能对其进行拘留;诈骗金额在三千元以上的,达到一定次数或者数额就会涉嫌犯罪,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具体的情况要看对方的意思表示和涉案金额等问题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直播间主播诱导刷礼物能否报警或起诉要回
337人看过
-
诱导直播刷礼物构不构成诈骗
179人看过
-
诱导他人刷直播礼物是否犯罪
267人看过
-
如何保护观众不被主播诱导刷礼物?
172人看过
-
主播诱导残疾人刷礼物犯法吗
411人看过
-
主播引诱刷礼物是否要坐牢
405人看过
-
主播诱导主播刷礼物属于犯罪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1-10-22建议保存证据,及时报警解决。是否是欺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刑法第2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1)以虚构的单位
-
被女主播诱导刷礼物得钱能不能要回来海南在线咨询 2023-04-25一、直播间主播诱导刷礼物如何追回 能否追回还需要看具体的情况。首先得判断主播的该行为能否构成犯罪。需要综合考虑主播的主观性(主播在聊天当中有无主动暗示观众通过刷礼物便可以进行线下见面)及观众是否因希望线下见面而实际进行了大额的消费。 1、如果主播添加观众微信仅仅是正常聊天,并不存在主动暗示线下见面要求观众刷礼物的行为,那么应当不构成犯罪。因为直播是一种新型工作,其赚钱的来源就是通过与不特定观众进行
-
主播引诱刷礼物是否要坐牢湖南在线咨询 2023-01-23一般的诱导不是违法行为也不是犯罪行为,但是如果是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处分了自己的财产则可能会构成诈骗,如果达不到立案标准,会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行政处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如果诈骗公私财物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则涉嫌诈骗罪,要坐牢。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
-
主播是怎样骗子的主播刷礼物澳门在线咨询 2021-07-22主播诱导刷礼物算不算诈骗,要看是否具有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具有的话即构成诈骗。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为: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4、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
-
直播间导购直播商品与主播商品不符该怎么办浙江在线咨询 2023-11-23近日,正值双十一购物狂欢时刻,但据记者调查发现,主播素质参差不齐、虚假宣传、价格误导等现象在这场消费大战中屡见不鲜。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另外,该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主张商品价款的三倍赔偿。 所以,如果商家实际提供的商品与主播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