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生育险新政推行后,“生孩子不花钱”到底有没有实现?合肥市人社局昨通报,目前,该市已有2526人享受生育医疗新待遇,其中产妇2373人个人负担的生育医疗费平均下降17%,按新规定,参保产妇产前检查费最多将能报800元。
生育医疗待遇提高
据介绍,从今年6月起,合肥大幅提高生育保险医疗待遇标准,新的生育保险医疗待遇的最高限额标准规定,产前检查费由500元提高到800元,提高60%;生育费顺产由2000元提高到3000元,提高50%;助娩产由2500元提高到3500元,提高40%;剖宫产由4000元提高到5000元,提高25%。
按规定,参保女职工怀孕经生育备案后,即可持社保卡到定点医疗机构直接享受生育保险医疗待遇,包括产前检查、生育医疗、生育当期合并症并发症、生育产假期并发症的医疗费用,在最高限额下直接和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算。生育医疗保险不包括保胎医疗费用和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的医疗费用,这些医疗费用按医疗保险政策执行。
167人生娃不花钱
“生孩子不花钱”有没有实现?人社部门介绍,目前,有167位产妇个人负担的生育医疗费为零,实现了“生孩子不花钱”。据介绍,该市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员住院分娩享受“生孩子不花钱”待遇,生育医疗费包括分娩期间所必需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药费、床位费、护理费、麻醉费、治疗费、生育一次性材料、新生儿医疗费等生育费用。
生育保险参保人员选择“生孩子不花钱”定点医院,对生育方式不做自主要求,医生根据产妇身体状况及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生孩子方式,如顺产、助娩产、剖宫产(不含自愿剖宫产、并发症、合并症);选择自愿剖宫产的出院时生育医疗费参照顺产标准结算;多胎妊娠的每多生育1名婴儿增加基本费用10%;生育并发症、合并症以及计划生育按医保目录内费用据实结算。要求转入“生孩子不花钱”定点医院生孩子的,可直接到准备生育的定点医院医保办办理变更手续。
-
合肥2024生育医疗费最高限额提高多少
171人看过
-
合肥生育医疗费实行最高限额下据实报销
82人看过
-
合肥生育保险待遇的享受期限是多长?
107人看过
-
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后,补充医疗保险待遇会受影响吗?
295人看过
-
福州是如何提高生育保险待遇标准的
435人看过
-
嵊州市生育保险待遇中的医疗补助标准是多少?
246人看过
生育保险是劳动者因生育子女导致劳动力中断,由此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制度,其作用是在职工妊娠、分娩和机体恢复整个过程中提供身体保健、医疗服务及有薪假期,从而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妇女在这一特殊时期给予的保障。 ... 更多>
-
生育保险待遇和医疗保险待遇有什么区别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16生育保险享受者的医疗服务,只要求定期对产妇进行身体检查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区别,以保证正常分娩:生育保险待遇的享受者一般为女职工。而医疗保险主要是通过必要的检查、理疗和手术等方面的医疗手段,建立个人帐户。生育保险的待遇保障标准一般高于医疗保险待遇,对患病的参保者进行治疗,职工个人要缴纳保险费。医疗保险则没有年龄的限制。按照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国策,而医疗保险没有疾病津贴,少部分地区包括男职工配偶,一般
-
鄂托克旗生育保险医疗费用最高限额是多少?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04鄂托克旗生育保险医疗费限额报销标准 ·剖腹产3500元; ·难产多胞胎2800; ·正常分娩2000; ·满4个月以上流产1500;不满4个月内流产900
-
合肥市男职工生育保险待遇申领办法湖北在线咨询 2022-02-11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男职工参保配偶未就业的2011年7月1日以后生育的,享受生育保险医疗费待遇。填写《合肥市男职工生育保险待遇申请表》(合肥市劳动保障网上下载或到生育保险经办机构领取)携带表备注所需携带的材料由用人单位按每季度末的最后10天正常工作日(12月20日~12月31日)内集中到合肥市生育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申报。享受的生育医疗费用待遇补贴标准为最高限额1000元下据实报销。(已在居民医保
-
生育保险待遇中的生育保险医疗费用包括哪些,如何报销生育保险费用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24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生育保险待遇中的生育保险医疗费用包括:(1)生育的医疗费用;(2)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其中,生育的医疗费用是指生育女职工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等生育医疗费用;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是指职工因实行计划生育需要,实施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流产术、引产术、绝育及复通术所发生的费用。属于生育保险医疗费用报销范围内的生育医
-
医疗保险待遇的期限是多久重庆在线咨询 2022-01-25医疗保险待遇,是指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一定的费率和费基缴纳医疗保险费,形成医疗保险基金,由基金对参保职工因疾病支付医疗费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职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外,只限于规定的医疗期内。医疗期的长度根据职工本人连续工龄和本单位工龄分档次确定,最短不少于3个月,最长一般不超过24个月;难以治愈的疾病,经医疗机构提出,本人申请,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医疗期,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