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惩罚不正当的网络言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2 16:33:35 234 人看过

1、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应视情况而定。根据治安处罚法的规定,对违法者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编造或者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依照刑法规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不到五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前款所列罪行,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以外,只在被告知后处理。

第一款行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的,被害人会告知人民法院,但举证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其次,向哪家法院起诉网络言论侵权,网络言论侵权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害是不可估量的。此时,作为受害方,必然要向法院起诉以保障自己的权利,但很少有人能准确说出向哪个法院起诉。通常,法院对侵权案件的管辖权是侵权地和被告住所地。

中国民事诉讼法坚持侵权案件属地管辖原则:侵权地点和被告住所。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因侵权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侵权的地点,特别是在网络侵权中。为明确侵权地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十四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侵权地点包括侵权地点和侵权结果发生地点。针对日益活跃的网络侵权行为,本文具体界定了侵权行为发生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信息网络侵权行为发生地包括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居住地。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9日 18:3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网络言论不当违反了什么法律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要依据情节而定,依照《治安处罚法》,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如果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依据《刑法》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一、在我国法律上对于传播谣言又是怎么规定的呢?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04-11
    117人看过
  • 发表不正当言论犯法吗
    一、发表不正当言论犯法吗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如果捏造、虚构事实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可能被判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网络言论侵权要到哪个法院起诉网络言论侵权给当事人带来的损害不可估量,此时作为受害一方肯定想到法院起诉维权,通常侵权案件的法院管辖地为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对于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秉持的原则是: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
    2023-03-11
    422人看过
  • 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会被判刑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如果捏造、虚构事实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可能被判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网络言论侵权要到哪个法院起诉网络言论侵权给当事人带来的损害不可估量,此时作为受害一方肯定想到法院起诉维权,通常侵权案件的法院管辖地为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对于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秉持的原则是: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023-06-12
    355人看过
  • 如何通过网警举报别人不当言论
    1、网络搜索网警;2、找到网络违法举报中心;3、点击网络违法举报中心并打开网站进去;4、然后选择上面选择我要举报功能;5、点击我要举报进入,选择非注册举报或者注册举报;6、选择非注册用户进去以后,对举报需知选择同意;7、在出来的界面根据要求填写即可。浏览黄色会被网警监控吗一、浏览黄色会被网警监控吗1、不违法不会监控。但是如果连接vpn,浏览国外涉黄网站,传播贩卖就涉嫌犯罪。在家独自通过手机、电脑浏览色情网站的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来说,受处罚的都是利用淫秽物品进行牟利的贩卖或传播等行为,并未对购买碟片或在线观看等普遍性行为进行处罚,此行为虽涉及道德问题,但如前所述,因无明确规定,法无禁止即可为,所以,自行观看行为因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故不会被视为违法犯罪行为而予以打击。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
    2023-08-01
    237人看过
  • 一般来说不当言论如何治安处罚
    如果发表了不当言论的话,可以罚款五百元以上,或者进行五天到十天的拘留。一般情况下,关于网络传播不实言论的量刑的法律依据如下:因为这些有的可能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的处罚有: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
    2023-03-17
    299人看过
  • 如何惩罚散布恶意言论的法律责任
    如果被认定是诽谤他人,此行为严重损害或影响到他人的名誉,根据刑法规定,通过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虚假事实对他人进行诽谤,情节严重的,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或进行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恶意诽谤他人是什么罪名?诽谤他人,情节严重,属于诽谤罪。诽谤罪,即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此罪的构成,客观要件有三:(一)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二)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三)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诽谤罪可以提起民事赔偿,存在侮辱诽谤的行为,可以按照侮辱罪立案,也可以按照诽谤罪立案,犯这两种罪名的,要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此类案件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需要当事人自己向法院起诉,法院才会受理,追究责任。《中
    2023-07-07
    153人看过
  • 网络言论是否享有言论自由权?
    在网络上辱骂他人,是违法行为。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打电话骂骂人犯法吗?打电话辱骂他人算犯法。首先要看是偶尔的或者经常的,若经常这样,应该录音取证。虽构不犯罪,但可报警。公安部门或对他教育的。电话里辱骂他人,没有在众人面前损害其声誉,如果骚扰不断,严重损害他人的名誉权,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以报警,也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
    2023-07-05
    306人看过
  • 网上不当言论有哪些
    法律综合知识
    一、网上不当言论有哪些1.网上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在网络上发表侮辱、诽谤他人的言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还可能构成侮辱、诽谤罪,受到法律的制裁。2.发布涉及国家秘密、泄露个人隐私、传播淫秽色情内容、煽动民族仇恨等言论,也均属于不当言论的范畴,可能触犯相关法律,导致相应的法律后果。3.网上不当言论涵盖了多种违反国家法律制度的内容,这些内容因其对他人、社会或国家的负面影响而被视为不当。二、网络不当言论的处罚标准网络不当言论的处罚标准并非一概而论,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1.对于在网络上侮辱、诽谤他人的行为,如果情节严重,构成侮辱、诽谤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对于其他类型的网络不当言论,如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等,也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或民事赔偿的责任。3.具体的处罚标准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三、网络平台发表评论注意事项在网络平台发表评论时,用户
    2024-07-30
    199人看过
  •  如何对发表辱国言论者进行惩罚?
    根据刑法第246条,涉及侮辱国家领导人可能面临刑罚,而侮辱罪是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在公众场合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国旗、国徽的,应以侮辱国旗、国徽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若涉及侮辱国家领导人,将被定罪为侮辱罪,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根据刑法第246条的规定,涉嫌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应予立案。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
    2023-11-10
    429人看过
  •  网络言论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网上发表的言论是否适当由情节决定。如果言论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或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将会受到拘留和罚款的处罚。如果言论涉及捏造或虚构事实侮辱、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这种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可能会被判处刑罚。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在网上发表的言论,其是否适当由情节决定。如果这些言论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扰乱了公共秩序,那么行为将会受到拘留和罚款的处罚。如果行为涉及捏造或虚构事实侮辱、诽谤他人,并且情节严重,那么这种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可能会被判处刑罚。 针 对 素 材 中 提 到 的 " 严 重 情 节 " 的 相 关 标 题根据素材中提到的"严重情节",我们可以推测该素材可能涉及到某种违法犯罪行为。从我国的法律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可能涉及到犯罪行为或者刑事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行为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盗窃、抢劫、诈骗、贪污、职务侵占、挪用公款、非法
    2023-09-01
    325人看过
  • 刑法对于不当言论的惩罚措施是多少天的拘留?
    不当言论也要看言论的内容的情节大小而定,通常的行政拘留是十天以下,一般不超过十五天。这个要看当事人是因为什么被拘留的,是因为治安处罚被拘留的话,那么拘留期满了才会出来的,因此要知道因为什么被拘留才好解决的。法律规定的拘留期限最长是三十七日。而出现刑事拘留的说明情况是比较严重的,可以委托律师介入了解案情并提供法律帮助。嫖娼拘留多少天嫖娼拘留十四天。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根据规定,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2、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3、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对卖淫、嫖娼的,可以由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强制集中进行法律、道德教育和生产劳动,使之改掉恶习,期限为六个月至二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
    2023-07-01
    107人看过
  • 广西一男子发布涉疫不当言论被行拘,发表不当言论的处罚
    一、广西一男子发布涉疫不当言论被行拘2021年11月21日凌晨,梧州市长洲警方接到群众举报,有网友在某微信群里发布涉疫不当言论信息,严重影响了疫情防控工作秩序,给辖区居民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接到线索,长洲公安分局高度重视,为有力震慑疫情期间造谣生事和发表不良言论的违法行为,经侦查,信息发布者刘某被大塘派出所依法传唤至公安机关做进一步调查。经询问,刘某如实供述了其于2021年11月21日凌晨在某微信群对近期梧州市疫情防控工作发表不良言论违法行为。在民警普法教育下,刘某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接受法律处罚。目前,违法人员刘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5日。二、发表不当言论的处罚发表不当言论的处罚:(一)因为有的可能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的处罚有: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
    2023-04-24
    338人看过
  • 怎么向网警举报不当言论
    向网警举报不当言论的方式为:网络搜索网警;找到网络违法举报中心;点击进入网站;选择我要举报功能;进入举报进入,选择非注册举报或者注册举报;选择非注册用户进去以后,对举报需知选择同意;在出来的界面根据要求填写即可。怎么向网警举报不当言论的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
    2022-07-06
    289人看过
  • 发表了不当言论如何进行治安处罚处理
    一、发表了不当言论如何进行治安处罚处理如果发表了不当言论的话,可以罚款五百元以上,或者进行五天到十天的拘留。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
    2023-10-18
    25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不正当言论指什么
      福建在线咨询 2024-04-26
      不当言论一般是指对国家或者是个人造成一定的威胁,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言论,以及具有故意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等相关情节,会严重危害到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言论。发表了不当言论的,可以罚款五百元以上,或者进行五天到十天的拘留。
    • 网络表演不当言论怎么量刑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5-22
      一、法律分析: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要依据情节而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公共秩序的行为,处以拘留、罚款,如果捏造、虚构事实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可能被判刑的。 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
    • 如何区别诽谤罪和网络言论自由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8-27
      诽谤罪和网络言论自由的区分是前者是属于犯罪行为,后者的话是属于合法的行为。从诽谤罪的客观方面来看的话,主要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且散布具体的虚构事实,而且这样的一种情况及足以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
    • 外网发不当言论判几年
      辽宁在线咨询 2021-12-1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会不会被判刑,要依据情节而定,如果捏造、虚构事实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可能被判刑的。
    • 如何处罚网络散播谣言
      安徽在线咨询 2021-11-26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媒体(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传播的谣言。)没有具有攻击性和目的性的事实依据。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和政治人物 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二条,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制造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