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中共犯和身份的问题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16:32:03 369 人看过

共犯与身份是共犯理论中的一个疑难问题,在大陆法系刑法中均设专条或装款规定共犯与身份。我国刑法中稍许欠缺,只是在分则中有关于共犯与身份的规定,另外,在司法解释中,对共犯进行规定时涉及共犯与身份关系问题。

(1)本文拟在对共犯和身份进行一般性论述的基础上,对共犯与身份的定罪量刑问题进行探讨。

一、共犯的一般概述

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社会生活中,犯罪往往不是仅由一人实施,数人协力实施的情况也不少,前者是单独犯,后者构成共同犯罪。单独犯在刑法上的评价比较简单,按照刑法典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为依据进行评价即可。共同犯罪则相对复杂的多。在共同犯罪中,各参与人所扮演的角色往往不同,对犯罪所起作用也迥然相异,对他的评价如果像单独犯那样,给予同一的违法评价,以同样的法定刑处罚,显然是不妥当的。正因如此,自从刑法学诞生以来,共犯就成为刑法理论研究一个永恒的问题。

虽然各国都在刑法中规定了共同犯罪,但很少有给共同犯罪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他们多依托刑法学家给出的解释。例如,德国刑法学家毕克迈耶说:共犯是指数人为了一个犯罪结果发生而协力,因而协力中的各个就其达成的整个结果处罚的情况。

(2)法国刑法学家斯特法尼认为:共同犯罪仅仅是参与犯罪的一种形式。共同犯罪不是由一个人单独实行犯罪。

(3)日本刑法学家中山研一认为:一般所谓共犯,是相对于单独犯的概念,指两人以上者共同实施犯罪的情况。

(4)

我国刑法借鉴苏俄模式,给共同犯罪下了一个明确的概念。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第2款同时规定: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这揭示了共同犯罪必然具备的要件:

(1)二人以上;

(2)共同的犯罪行为;

(3)共同的犯罪故意。

在刑法理论上,共同正犯、组织犯、教唆犯和帮助犯都属于广义上的共犯。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犯的成立须具有以下条件:

1、主体条件。共同犯罪成立的主体条件是两人以上。

2、主观条件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要求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3、客观条件。各共犯人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要求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联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为,各行为人的行为实为一个整体,共同作用于危害结果,各共犯人的行为于危害结果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

二、刑法中的身份

(一)身份的概念

关于身份一词的本义,《辞海》解释为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人在社会上或法律上的地位。尽管表述略有不同,但出身所反映的是一个人过去由于早期经历或家庭背景而得到的社会地位,是本人或家庭以往的经历或经济状况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等级:资格所反映的是一个人现有的社会地位,是以本人现有的能力或获取的成就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地位,这种社会地位被法律确认时,即形成个人的法律地位。

我国刑法学界最早专门对身份问题进行探讨的是马克昌教授在1986年《法学研究》第5期上发表的《共同犯罪与身份》,该文首次对身份予以关注,从犯罪特殊主体,以及犯罪与身份的角度对身份进行了研究。

(5)自此以后,我国大多数学者也都是从犯罪特殊主体以及共同犯罪的角度对身份问题进行研究。

(二)身份的种类

从法律意义上讲身份的实质在于法律对一个人的法律地位做出了标签性判定。根据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人的自然特征,即由于年龄、性别、生理方面的差异所形成的特征;另一部分是人的社会特征,即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由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所扮演的角色做出的行为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区别的特征。

根据身份对定罪量刑的影响,还可以将身份分为积极身份和消极身份。积极身份是指对定罪量刑具有积极影响的身份。而消极身份,又称排除行为犯罪性的身份,是指对定罪量刑具有消极影响的身份。

(三)身份的特征

关于刑法中身份的特征,理论界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刑法中的身份有事实、本质和法律三个方面的特征。

(6)

(1)事实特征:一定的个人要素即依附于个人而存在的某种情状。

(2)本质特征:对定罪量刑具有影响。

(3)法律特征:法律明文规定。

有的学者则认为刑法中的身份应有事实、主体、本质、法律四个方面的特征。

(7)

(1)事实特征:每一个所具有的资格和关系。

(2)主体特征:一定犯罪行为人所必需具有的特征资格和其他关系。

(3)本质特征:身份必需对定罪量刑有影响。

(4)法律特征:对定罪量刑产生影响的行为人的资格。

另外,还有其他学者认为它们应同时具备人身性、法定性和特定性。

三、共犯与身份

(一)共犯的定罪与身份

1,共同实行犯的定罪与身份

(1)双方都有特定身份的情况。第一种是双方都有身份且利用共同职务上的便利构成的共同实行犯。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共同实施法律要求犯罪主体具有特定身份的犯罪,并且利用共同职务上的便利,可以构成共同实行犯。第二种是双方都有身份但未利用共同职务上的便利是否构成共同实行犯。这种情况不可一概而论,而应当区分下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法律虽然要求犯罪主体具有特定身份,但并未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只要具有特定身份,就可以构成共同实行犯。第二种情况是法律不仅要求犯罪主体具有特定身份,而且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如果没有利用共同职务上的便利,即使都有特定的身份,也不能构成共同实行犯。

(2)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实行犯罪。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实行的犯罪,如何认定犯罪性质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主要的观点有:第一种:主犯决定说。该说认为共同犯罪的性质是由主犯犯罪的基本特征来决定。主犯具有特殊身份,使特殊主体,应按特殊主体所犯之罪定罪根据该规定;主犯没有特殊身份,是一般主体,按一般主体所犯之罪定罪。第二种:分别定罪说。该说认为对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应分别定罪:有身份者按身份犯定罪;无身份者按普通犯定罪。

(8)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1日 07:5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共同犯罪相关文章
  • 寻衅滋事中的共同犯罪问题
    一、共同犯罪人的责任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参与寻衅滋事罪的共犯不论作用如何,只要最终的结果构成寻衅滋事罪,基本上都追究刑事责任。笔者认为这并不合理,应区别对待。合理确定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是共同犯罪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其前提就是对共同犯罪人正确分类。对于如何为共同犯罪人分类,国外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分类,二是按共同犯罪人行为的性质和活动分工的特点来分类。在我国刑法中,采用折中分类法解决此问题,即以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主,适当考虑共同犯罪人的分工情况,将其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四类。从主观故意和客观表现来看,寻衅滋事罪的共同犯罪人同样存在上述四种类型,应按照刑法总则的相关规定来分别承担对应的刑事责任。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被处罚的基础是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其他主犯被处罚的基础是其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从
    2023-03-18
    83人看过
  • 司法实践中处理共同犯罪人中具有消极身份的几个问题
    排除行为犯罪性或可罚性的身份在刑法理论上又称之为消极身份,刑法对于有消极身份者的行为一般不追究刑事责任。司法实践中共同犯罪中具有排除行为犯罪性或可罚性的身份的情况主要有:(一)无身份者教唆、帮助有消极身份者或与其共同实施危害行为的处理如果无身份者教唆、帮助缺乏刑事责任能力的有身份者或与其共同实施危害行为,由于缺乏刑事责任能力的有身份者实际成为了教唆者的犯罪工具,有身份者因缺乏刑法上的构成要件,不构成任何犯罪,无身份者构成间接实行犯或实行犯。例如,《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因此,精神正常的人教唆、帮助精神病人杀人或与精神病人共同杀人,精神正常的人应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实行犯或实行犯,精神病人则不构成犯罪。又如,不满14岁的人的危害行为不构成犯罪,成年人甲教唆或帮助幼年人乙实施盗窃,甲构成盗窃罪的间接正犯。(二)有消极身份者
    2023-06-11
    399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未成年人的责任问题
    未成年是有可能构成共同犯罪的,但前提是未成年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首先,如果未成年人未满14周岁,不能构成共同犯罪,相关刑事责任由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承担。其次,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有在实施八种严重暴力犯罪时,才能构成共同犯罪。八种严重暴力犯罪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最后,未成年人已满16周岁的,可构成共同犯罪。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吗要判断教唆未成年一起犯罪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先要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判断未成年人是否构成犯罪,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实施犯罪行为时,未满14周岁的,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此时只有教唆者构成犯罪,不与未成年人构成共同犯罪。2、实施犯罪行为时,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在实施8种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时,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与教唆者形成共同犯罪。其他类型的未成年人不构成犯罪。3、实
    2023-07-03
    498人看过
  • 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犯罪
    对于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犯罪如何定性,我国刑法理论界存在很多观点,主要有主犯决定说、实行犯决定说、分别定罪说、具体分析说、共同犯罪构成要件符合说、职务犯罪说等等。上述各学说的优缺点很多学者早已述及,本文不再赘述。新近有力的学说是张明楷教授的核心角色说,按照他的观点,核心角色说可以解释为:以共同犯罪的核心角色为标准确定共同犯罪的性质。核心角色与主犯不是等同概念,核心角色可谓主犯,但主犯不一定是核心角色。至于核心角色的确定,则必须综合主体身份、主观内容、客观行为以及主要的被害法益等方面来考察。关于核心角色说,本文也认为其存有缺陷,主要理由是:核心角色说与实行犯决定说没有任何实质差别,核心角色即为实行犯,实行犯即为核心角色;不能合理地解决罪刑不相适应的问题,反而可能产生新的谬差。通过以上论述,本文认为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特别是在处理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犯罪的案件中,应当引入部分犯罪共同说,即共同
    2023-04-25
    361人看过
  • 军婚罪中的共犯问题探讨
    如果行为人是现役军人的配偶,即现役军人的配偶与现役军人的配偶同居或者结婚的,双方都明知的,双方均构成破坏军婚罪,属于共同犯罪。一方明知对方是现役军人的配偶,另一方不明知的,则明知的一方构成破坏军婚罪,不明知的一方构成重婚罪或者不构成犯罪。如果双方均不明知对方是现役军人的配偶的,则根据情况构成重婚罪或者不构成犯罪。破坏军婚罪如何理解破坏军婚罪,是指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行为。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的妻子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强奸罪)的规定定罪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九条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的妻子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3-07-05
    63人看过
  • 对向犯共同犯罪问题有哪些
    对合犯的共犯问题主要有:对合犯是否具有共同犯罪的属性,对具有共犯属性的对合犯是否只能严格依照刑法分则而不能适用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加以处罚,对合犯中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教唆、帮助行为能否依照另一方的教唆犯、帮助犯进行处罚。这些问题都是在认定对合犯时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一般理论上,共犯形式主要有集中划分方法,一种是任意共同犯罪与必要共同犯罪,一种是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我们主要讲第一种,就是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任意共同犯罪就是指两人以上共同实行可以由单人实行的犯罪(故意杀人罪等),这种犯罪可以由一人实行,也可以两人通谋实行;必要共同犯罪就是指刑法分则规定了的必须由两人共同实施的犯罪(聚众犯罪等),而必要共同犯罪中,又包括对向犯、聚众共犯和集团共犯三种。题主讲的对向犯,也就是这里提及的这个对向犯,其含义为“存在两人以上相互对象的行为为要件的犯罪”,
    2023-02-17
    77人看过
  • 关于共同犯罪认定中止的相关问题
    中止共同犯罪的认定有:1、应该是及时的。共同犯罪的暂停可以发生在犯罪准备阶段和犯罪实施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实施,犯罪结果尚未发生之前;2、所有共犯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己的意愿,可以停止可以继续下去并产生犯罪结果的行为,可以建立犯罪中止;3、必须有效。犯罪行为必须自动停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必须得到有效预防和阻碍。因此,如果共同犯罪者能够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切断以前行为与共同犯罪的联系,就是有效的。共同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成立条件有:中止的时间性、自动性、客观性和有效性。1、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在犯罪实行阶段;2、行为人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意图;3、客观上有中止行为;4、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的犯罪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
    2023-07-17
    374人看过
  • 探讨共同犯罪中责任划定的问题
    共同犯罪中的责任划定的规定是:1、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主要分子,按照集团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其他主犯,按照其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罪行处罚;2、对从犯,应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3、对胁从犯,应当根据其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4、对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法律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车辆违停引起的交通事故责任划定机动车违章发生交通事故的,违章车辆肯定需要承担事故全部责任或者是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为,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1、主要责任,因驾驶人违章发生交通事故或重大交通事故使人死亡或者受伤的应负全部责任,驾驶证吊销二年2、同等责任是驾驶人双方都出现违章发生交通事故的双方应属于同等责任,驾驶证扣12分或者不扣分3、次要责任人是对方违章发生交通事故是对方受伤或死亡的应负次要责
    2023-07-02
    393人看过
  • 什么是(不)真正身份犯的共同犯罪?
    总的原则:按照正犯(实行犯)定罪。(一)真正身份犯的共同犯罪1、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的共同犯罪不具有构成身份的人,不能单独成立该类犯罪,但可以与有身份者成立身份犯的共犯。如普通公民不可能独立构成脱逃罪,但可以与罪犯成立脱逃罪的共犯。2、具有不同构成身份的人共同犯罪(两者均有特殊身份)难点总结:结合情形处理结论无身份者是共犯+有身份者是正犯按正犯来定罪(也即按有身份者定罪)(例1)无身份者是正犯+有身份者是共犯按正犯来定罪(也即按无身份者定罪)(例2)A身份者是共犯+B身份者是正犯按正犯来定罪(也即按B身份者定罪)(例3)无身份者是正犯+有身份者是正犯按想象竞合、行为共同说处理(例4)A身份者是正犯+B身份者是正犯按想象竞合、行为共同说处理(例5)例外的是,对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依司法解释的规定处理(例6)例1:妻子帮助丈夫(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贿赂。丈夫是正犯(实行犯),二者构成受贿罪的共同犯
    2023-06-11
    324人看过
  • 无身份犯能否构成身份犯的共犯
    一、无身份犯能否构成身份犯的共犯能。例如我国《刑法》规定了贪污罪,其中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从最后一款的规定来看,我国《刑法》即采取了这样的设置,即便是无身份者参与,也可以共犯论处。即:参与贪污的无身份者也可能作为共同正犯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与前两款
    2023-04-22
    218人看过
  • 共同犯罪的贪污犯量刑问题探析
    对共同贪污中的从犯和情节并非严重的主犯如何处罚,存在分歧。主要有分别说与统一说两种观点,前者认为应以个人所得数额为基准适用法定刑,后者认为应一律以共同贪污的总数额作为确定其刑事责任和基准而适用法定刑,然后再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别量刑。从刑法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来看,分别说应当更符合刑事立法的基本精神。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刑法分则条款规定已经明文确定了以个人所得数额科处刑罚。刑法三百八十三条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一)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二)个人贪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三)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
    2023-06-11
    268人看过
  • 索债型非法拘禁罪中的“共同犯罪”问题
    关于共同犯罪的问题,刑法学界历来就有“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之争。我国刑法不承认“行为共同说”,而是采取“犯罪共同说”。“犯罪共同说”主张严格限制共犯的范围,认为共同正犯是数人共同进行一个特定的犯罪,共同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在客观上共同行为人的实行行为必须符合一个特定的犯罪构成,才能成立共犯。在实践中,债权人为索取债务而非法拘禁他人的行为经常是在他人的参与之下共同实施,或者雇佣、授意他人实施或单位成员合谋实施。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一、行为人与被害人本无债权债务关系,由于受他人委托或被他人纠合,主观上误认为委托人与被害人之间有债权债务关系而非法扣押、拘禁被害人,以帮忙索取债务。这种情形应以非法拘禁罪论处。例如:被告人高某是一个体工商户,为了敛财,产生绑架人质勒索财物的歹念,便对另一被告人郭某谎称自己与沈某等三个被害人有经济纠纷,要求郭某为其找间房子以备关押沈某等用。高某
    2023-04-28
    346人看过
  • 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概念和认定共同犯罪的认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1。共同犯罪的主要要件必须是两人以上;2、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必须是共同犯罪故意;3、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必须是共同犯罪行为。共同犯罪的怎么认定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则不构成共同犯罪。2、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3、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4、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即共同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必须指向同一犯罪客体,这是共同犯罪的成立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的必然要求。三、共同犯罪责任查不清如何定罪1、就刑事责任而言,各行为人对同一对象的创伤分不清责任的,各行为人就此负同等责任;另外结合犯意的提出、人员的组织、犯罪工具的准备等全部因素来确定
    2023-08-09
    306人看过
  •  特殊犯罪主体的共犯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一般主体可以与特殊主体一起构成共同犯罪。如果没有特定身份的人与有特定身份的人共同犯罪,无特定身份者可以成为有特定身份者的共犯。如无业人员唆使国家工作人员贪污的,可以构成贪污罪;妇女帮助男人强奸的,可以构成强奸罪。在某些情况下,一般主体可以与特殊主体一起构成共同犯罪。如果没有特定身份的人与有特定身份的人共同犯罪,无特定身份者可以成为有特定身份者的共犯。如无业人员唆使国家工作人员贪污的,可以构成贪污罪;妇女帮助男人强奸的,可以构成强奸罪。 贪 污 罪 与 强 奸 罪 : 特 定 身 份 与 无 特 定 身 份 的 共 犯 认 定贪污罪和强奸罪是两种不同的罪名,但它们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被视为共犯。共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两个人或更多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并且每个人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在贪污罪和强奸罪的情况下,如果有两个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并且其中一个人是贪污罪共犯,另一个人是强奸罪共犯,
    2023-09-05
    443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共同犯罪
    相关咨询
    • 即身份犯和非身份犯共同犯罪怎样判罚?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21
      身份犯,作为单个人必须具备特殊的身份才能构成这类犯罪,贪污罪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国有单位委托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人员。受贿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从总则与理论上讲,非身份犯是可以构成身份犯所构成的犯罪的共犯的,但是,前提条件是利用了实行犯的身份来实施犯罪。作为教唆犯没有身份的限制。可以唆使身份犯实施,应该成立共犯关系。所以身份犯与非身份犯是可以成立共犯的。同时,身份犯与非身份犯所构成的特殊情
    • 共同犯罪中的主犯、从犯、共同犯罪、组织犯罪的量刑问题有什么规定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08
      共同犯罪,简称共犯,是相对于单个人的犯罪而言的。依照我国刑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此定义突出了共同故意对于构成共同犯罪的作用,是我国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具体体现。 按照刑法第26条第1款规定,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主犯分为三种,一是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也就是
    • 共同犯罪的贪污犯量刑问题
      河北在线咨询 2021-01-12
      第一、刑法分则条款规定已经明文确定了以个人所得数额科处刑罚。 刑法三百八十三条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并处没收财产。 (二)个人贪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三)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
    • 如何区分主犯、从犯、共同犯罪中,主犯、共同犯罪和共同犯罪的区别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2-08
      《刑法》第26条第l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第27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主犯和从犯,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区分:(1)从共同犯罪活动中的地位看,主犯在共同犯罪中居于主导支配地位,从犯在共同犯罪中处于从属地位。(2)从实际参加犯罪的程度看,主犯大多参加了全部犯罪活动,而从犯在共同犯罪中一般只参与实施一部分犯罪活动。(3)从
    • 共同犯罪的司法解释中止的问题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2-02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共同犯罪中止犯罪作出司法解释。根据刑法,中止犯罪是犯罪过程的一种表现,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是中止犯罪。对中止犯,无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