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救助:
救助,意指帮助需要被给与帮助的人,使其获得一定的物资上的支援或精神上的解脱;在公益事业中经常被使用到,例如:儿童救助,残疾救助,先天病救助等等。相近的同义词可以有帮助,援助,求助,要视不同的内容使用,被需要的帮助的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义务:
义务一是指与权利相对,依照身份、地位或职业,由命令或习俗责成的工作、行为或服务,在道德或伦理上的一般强制的应尽责任;二是指不要报酬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人与人之间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按维系方式的不同,所有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亲戚关系、朋友关系与同事关系。按社会领域的不同,所有社会关系可以分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而所有社会关系的核心内容都是价值关系或利益关系,即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任何人一方面应该进行一定的价值付出,另一方面又应该得到一定的价值回报。
义务:就是人在相应的社会关系中应该进行的价值付出。
权利:就是人在相应的社会关系中应该得到的价值回报。
职责: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任何人通常有一种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决定着他的根本利益,是他主要的生活来源和生存根本,职责就是一个人在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中应该进行的价值付出。
1、“权利”的对称。法律对公民或法人必须作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在社会主义社会,义务与权利是一致的,不可分离。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规定应尽的责任,例如:服兵役。
2、道德上应尽的责任。
3、不要报酬的:义务咨询义务劳动。
义务意味着主体必须响应他人的要求,针对客体做出某一特定的行为。
三、救助作业过程中救助方含有哪些义务:
1、以应有的谨慎进行救助;
2、以应有的谨慎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损害;
3、在合理需要的情况下,寻求其他救助方援助;
4、当被救助方合理地要求其他救助方参与救助作业时,接受此种要求,但是要求不合理的,原救助方的救助报酬金额不受影响。
综上所述,救助方也是有义务的,进行救助需要谨慎行事,不能对环境造成损害,如果要寻求其他救助方的援助需要有合理的情况,其实没有什么特别苛刻的要求。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决您的问题,如有疑问,欢迎到进行律师咨询。
四、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下简称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
第三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并应当将救助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国家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并对救助站进行指导、监督。
公安、卫生、交通、铁道、城管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应当告知其向救助站求助;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还应当引导、护送到救助站。
第六条向救助站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应当如实提供本人的姓名等基本情况并将随身携带物品在救助站登记,向救助站提出求助需求。
救助站对属于救助对象的求助人员,应当及时提供救助,不得拒绝;对不属于救助对象的求助人员,应当说明不予救助的理由。
第七条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需要提供下列救助:
(一)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
(二)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
(三)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
(四)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
(五)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
第八条救助站为受助人员提供的住处,应当按性别分室住宿,女性受助人员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管理。
第九条救助站应当保障受助人员在站内的人身安全和随身携带物品的安全,维护站内秩序。
第十条救助站不得向受助人员、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收取费用,不得以任何借口组织受助人员从事生产劳动。
第十一条救助站应当劝导受助人员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不得限制受助人员离开救助站。救助站对受助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应当给予照顾;对查明住址的,及时通知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领回;对无家可归的,由其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妥善安置。
第十二条受助人员住所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帮助受助人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教育遗弃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监护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
第十三条救助站应当建立、健全站内管理的各项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监督。
救助站工作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关规章制度,不准拘禁或者变相拘禁受助人员;不准打骂、体罚、虐待受助人员或者唆使他人打骂、体罚、虐待受助人员;不准敲诈、勒索、侵吞受助人员的财物;不准克扣受助人员的生活供应品;不准扣压受助人员的证件、申诉控告材料;不准任用受助人员担任管理工作;不准使用受助人员为工作人员干私活;不准调戏妇女。
违反前款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五条救助站不履行救助职责的,求助人员可以向当地民政部门举报;民政部门经查证属实的,应当责令救助站及时提供救助,并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六条受助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受助人员违反法律法规的,应当依法处理。
受助人员应当遵守救助站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十七条本办法的实施细则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
-
海难救助中救助方应负有的义务
321人看过
-
海难救助成立要件之救助方没有救助义务
447人看过
-
救助费用含义
423人看过
-
海上救助构成要件中的救助人不承担救助义务
479人看过
-
什么是救助义务,未成年人有救助义务吗?
262人看过
-
救助款项的含义
486人看过
-
救助站的救助工作流程北京在线咨询 2021-10-28(一)工作人员应热情接待来站求助者,了解求助者的情况。对符合条件的求助者,填写《求助者救助申请表》。(3)核实求助者的真实身份。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建议他们离开车站。(4)符合条件的求助者应进行健康检查和安全检查。如果检查中发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处理:1。如果求助者病重,应送医院治疗。二、求助者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送当地传染病医院治疗。3、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吸毒人员,停止救向公安机关报告,请公安部
-
-
有救助义务没有救助导致死亡算犯罪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04-19有救助义务没有救助导致死亡,是否算犯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分别是:1、遇到路人受伤,能救而没有救助导致死亡的,不构成犯罪。如果有救助义务而没有救才构成犯罪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普通群众对伤者有救助的义务,没救导致死亡的,不违法犯罪,只是违反道德伦理;2、但是如果是正在上班的警察、医生或正在出车的救护车,是有救助伤者的义务的,如果能救而没有救导致伤者死亡的,可能构成渎职。
-
政府的就业救助措施有哪些就业救助就是给补助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3-02-28《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通过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费用减免、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办法,给予就业救助。 由此可见,政府的就业救助措施有: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费用减免、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对困难人员或困难家庭给予帮助,不仅仅可以从金钱上去实现,更长远更有意义的帮助应该是给予其自食其力的机会。所以
-
司法救助的含义是什么甘肃在线咨询 2023-04-25国家司法救助的含义是指国家向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而生活面临击破困难的当事人、证人(限于自然人)等即时支付救助金。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2006年)中将诉讼费用缓交、减交和免交称为司法救助,有学者认为,应将此类救助称为诉讼费用救助。 现行国家司法救助为辅助性救助,对同一案件的同一救助申请人只进行一次性国家司法救助。对于能够通过诉讼获得赔偿、补偿的,一般应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开展国家司法救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