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驶离现场肇事逃逸怎么判
1.驾驶员肇事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2.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赔偿
交通肇事逃逸会使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进行赔偿。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车辆逃逸的,一般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对受害人先行垫付相关抢救费用,再向事故责任人追偿。
交通肇事逃逸情形有: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1.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三、肇事逃逸多久报警
肇事逃逸发生之后应当立即报案。但是若是第一时间报案,有利于警方保护现场、收集证据、处理案件。
若是事后报案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按照规定予以记录,并在三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若是经过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之后会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若是经过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肇事驶离现场就是逃逸吗
321人看过
-
怎样判定肇事逃逸后逃离事故现场的现场情况
398人看过
-
肇事逃逸与逃离现场有什么区别?
207人看过
-
如何算肇事逃逸现场
453人看过
-
肇事现场无监控逃逸怎么抓
217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后又离开现场怎么办?
455人看过
-
现场驾驶人员肇事逃逸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湖北在线咨询 2022-04-08驾驶人员开车造成交通肇事,即使离开现场也不一定构成交通肇事逃逸。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为: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三个方面。 1、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
-
肇事驶离现场又返回是否构成逃逸安徽在线咨询 2023-08-311、肇事离开现场又返回现场仍然算逃逸,不过属于自首行为。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2、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3、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
-
肇事逃逸人逃逸返回现场甘肃在线咨询 2022-08-28肇事离开现场又返回现场仍然算逃逸,不过属于自首行为。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
-
交通事故驶离现场不是肇事逃逸吗?肇事逃逸的定义是哪些?广东在线咨询 2023-04-06交管部门还对哪些行为不构成肇事逃逸做出了规定: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
-
现场无证驾驶肇事逃逸责任怎么划分广西在线咨询 2023-09-11无照驾驶肇事逃逸的,如果因为当事人逃逸导致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或者逃逸方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则认定逃逸方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如果不存在上述情况的,则责任按照以下标准划分: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