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只有证据就可以定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三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一、故意毁坏财物罪的一审期限是多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零八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二、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判刑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5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
故意毁坏财物如何定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的认定是哪些
368人看过
-
单位可以被定罪为故意毁坏财物罪吗?
108人看过
-
毁坏财物3次以上怎么量刑,故意毁坏财物罪认定
205人看过
-
哪些行为可以认定为故意毁坏财物犯罪
334人看过
-
什么情况下可以认定为故意毁坏财物罪?
219人看过
-
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是否构成犯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定罪数额
193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有何区别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28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只有涉嫌杀人、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强奸等八种严重暴力性质、具有重大社会危害性的犯罪,才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实施其他犯罪行为,一般不构成犯罪,不追究刑事责任;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不属于上述严重暴力犯罪,不构成犯罪,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办案部门会责成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对犯错的未成年人严加管教看护,而且刑事责任虽能免,但民事责仍
-
财物损毁罪属于故意毁坏财物罪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3-03-111、拆违建,如果不是故意对违法建筑进行毁坏,一般是不会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的,但被强拆的一方可以请求赔偿。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十三条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
-
如何认定故意毁坏财物罪中的数额故意毁坏财物罪是如何认定的辽宁在线咨询 2023-07-26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 (二)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 (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认定: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
-
故意毁坏财物罪量刑标准, 故意毁坏财物罪量刑标准, 如何认定为犯罪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14故意毁坏财物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5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故意破坏财物罪(1)数额较大(福建省数额标准1万元-5万元)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2)数额巨大(福建省数额标准5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
-
故意毁坏财物罪算非法财物罪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21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非法地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也可以这样说,它是指故意地非法地毁灭或损坏公共财物或公民私人所有的财物.使某项财物的价值与效用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的行为。此罪的构成特征是:一是主体方面特征,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达到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