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市建设委员会、市国土资源局、市房产管理局、市信访局、市司法局拟定的《关于限期全面解决全市拆迁安置问题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二年十月三十一日
关于限期全面解决全市拆迁安置问题的实施意见市建委、市国土局、市房产局、市信访局、市司法局
2002年10月29日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全市社会稳定工作综合检查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保障社会稳定,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全面解决被拆迁居民的安置问题,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明确责任,做好拆迁安置的社会稳定工作。
实行征地、拆迁项目所在区政府一把手辖区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拆迁实施单位为具体责任单位,拆迁实施单位的法人代表为具体责任人。要组织好对辖区内拆迁安置中存在问题以及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尚未落实的各类拆迁安置遗留问题,按照限期解决的要求,落实方案和措施,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到人、措施到位(见附表)。
二、市各相关部门协同工作,负责督促解决各区征地、拆迁安置中存在的问题。
市建委牵头组织市国土局、房产局、信访局、司法局、规划局等部门,负责对各区拆迁安置工作的实施进展、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协调和指导,采取联合办公的形式,定期协调解决拆迁安置过程中的具体矛盾,以及已安置的复建房因手续不全等原因造成的产权证、土地证不能正常办理等历史遗留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明确专人,特事特办,高效运转,及时办理立项、规划、土地、房产等审批手续,确保征地拆迁安置项目顺利实施。
三、做好拆迁安置矛盾化解工作。
市信访局牵头建立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信访工作网络和信息网络。各区和有关部门主动了解和掌握群体性上访动态情况,超前作好深入细致的工作,力争把集体上访事件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快速、及时、认真、妥善地处置拆迁群体性上访事件,确保全市社会安定。
市司法局配合做好拆迁安置矛盾的化解工作。通过市、区及基层司法调解工作网络,形成有效预防和调处拆迁纠纷的“大调解”格局。动员和组织区司法局和街道、乡镇司法所人员,以防止群体性上访为调解工作重点,对重点人户进行司法宣传、教育;组织律师、公证员运用法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市、区政府及拆迁单位、拆迁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使征地拆迁工作依法有序进行,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四、做好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供应工作。
各区政府及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供应工作。市计委、建委、规划、国土、房产等部门要根据每年城市建设计划,安排适度规模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以满足征地、拆迁过程中部分困难家庭的购房需求。各区要按照政策和进度要求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全力做好各项前期审批服务,不拖工程进度后腿;市房产部门要会同各区和宣传部门大力宣传经济适用房相关政策,公开、公平、公正地依据政策规定组织好供应,让拆迁困难家庭尽快购买到经济适用住房,为稳定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附件:全市拆迁安置任务一览表
拆迁安置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两种: 1、原地安置; 2、是异地安置,具体应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拆迁人应当向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拆迁补助费。过渡期内,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安排住处的,拆迁人应当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 更多>
-
济南市XXXX建筑单位济南市XX公司,原为解决拆迁安置问题如何办理?重庆在线咨询 2022-09-11所谓安置房是指因城市规划、土地开发等原因进行拆迁,而安置给被拆迁人或承租人居住使用的房屋。因为其安置对象是特定的动迁安置户,该类房屋的买卖除受法律、法规的规范之外,还受到当地政府相关的地方政策的约束。所以和一般的商品房交易有很大的不同。根据相关法规及政策的规定拆迁安置房屋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因重大市政工程动迁居民而建造的配套商品房或配购的中低价商品房。如黄埔XX两岸进行的世博动拆迁。按照有关方面
-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治市保障性住房配租配售办法的通知第2条规定全部内容定全部内容?江西在线咨询 2022-09-05本办法适用于市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普通商品住房、国有工矿棚户区(城市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的配租配售管理。
-
-
市政府关于印发宿迁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第41条有什么规定?海南在线咨询 2022-09-11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取得法定资质后方可从事电梯检验检测工作,并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管理。从事电梯安全检验工作的检验检测人员应当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取得检验检测资格,方可从事检验检测工作。检验机构对检验合格的电梯应当及时出具检验报告,发放电梯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
关于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61条的问题江苏在线咨询 2022-09-29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执行临时控制措施的,由实施临时控制措施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