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报警处理,要求追究对方毁坏公私财物的治安责任及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5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另外,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也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6条第1款的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了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当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一、故意损坏财物罪构成要件
客体
本罪侵略的客体是公私资产的所有权。
违法目标可所以各种形式的公私资产,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动产、不动产等等。可是,假如行为人所成心损坏的是本法还有规则的某些特定资产,损害其他客体要件的,应按本法有关规则处理。例如,损坏交通工具、交通设备、易燃易爆设备、广播电视、电信设备等损害公共安全的,按本法分则第2章有关罪名论处。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消灭或许损坏公私资产数额较大或许有其他严峻情节的行为。
消灭,是指用燃烧、摔砸等办法使物品全部丢失其价值或运用价值;损坏,是指派物品部分丢失其价值或运用价值。损坏公私资产的办法,有多种多样。可是,假如行为人运用放火、决水、投毒、爆破等风险办法损坏公私资产,损害公共安全的,应当以损害公共安全罪中的有关违法论处。
成心损坏公私资产行为,有必要到达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峻情节的才构成违法。所谓情节严峻,是指损坏重要物品丢失严峻的,损坏手段特别恶劣的;损坏急需物品引起严峻后果的;动机鄙俗企图嫁祸于人的,等等。成心损坏公私资产,情节较轻的,是一般违背治安管理行为,应按照治安管理处分法第49条规则处分。违法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6岁的人犯本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到达刑事责任年纪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片面要件
本罪在片面方面表现为成心。违法意图不是不合法获取资产而是将资产损坏。这是侵
犯产业罪中毁财型违法与其他贪利型违法的底子差异。违法动机各式各样,一般是出于个人报复或妒嫉等心思。除本法特别规则的失火、过错决水、过错爆破以及过错损坏交通工具、交通设备、易燃易爆设备、广播电视、电信设备等违法需按有关条文追究刑事责任外,过错损坏公私资产的,不构成违法,归于民事补偿问题。
-
民事纠纷中财物损坏如何解决
211人看过
-
财物损坏赔偿纠纷如何解决
172人看过
-
因纠纷损坏财物会怎样
189人看过
-
财物损坏赔偿纠纷官司怎么打赢?
254人看过
-
如何处理民事纠纷中涉及的财物损坏问题
499人看过
-
民事土地纠纷的解决方式有哪些
379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财物损坏赔偿纠纷属于什么纠纷(损坏财物民事纠纷)广东在线咨询 2023-08-17损坏财物民事纠纷如下,如果损毁的财物损失在5000元以下的,应当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六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如果超过5000元的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
租房房屋损坏民事纠纷怎么解决?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18房屋租赁纠纷处理: 1、协商解决,房屋租赁当事人因租赁房屋发生纠纷的,应当协商解决; 2、协商不成的,应当按照房屋租赁合同中约定的民事诉讼或者申请仲裁解决。 (1)申请仲裁解决问题 仲裁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向仲裁委员会申请解决纠纷的一种法定方式。但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应当双方自愿,并事先在合同中约定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若事先在合同没有约定,事后双方当
-
故意毁坏财民事纠纷怎么解决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6-30民事纠纷又称民事争议,是法律纠纷和社会纠纷的一种。所谓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可处分性的)。民事纠纷作为法律纠纷的一种,一般来说,是因为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而引起的。民事主体违反了民事法律义务规范而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利,由此而产生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民事争议。总的来讲,民事纠纷就是处理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所以所有违反这一概念的行为
-
-
村民土地纠纷解决方式(村民土地纠纷判决)海南在线咨询 2023-10-25(一)对于村民土地纠纷判决,一般土地纠纷案件必须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规定,先由当地土地主管部门行政调处。当事人对行政调处不服时,才能按规定依照司法程序解决。未经行政调处的法院不予受理。 (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一方面都不得改变土地现状,不得破坏土地上的附属物,不得影响生产和在有争议的土地上兴建建筑物和变更附着物。 (三)历史上已经达成有协议、协定,或已制定有乡规民约的,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