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诉讼时效期多少年?
合同诉讼时效期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为三年。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合同纠纷案立案了还可不可以撤诉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案件在作出判决前,原告是可以向法院申请撤诉的,而受不受理由法院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三条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第一百四十五条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三、合同起诉当事人不出庭怎么办
合同纠纷被告不出庭的,法院可以对其拘传,强制其到庭,找不到被告的,案件的审理也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法院可以缺席审理并作出判决。被告拒不到庭,将会丧失陈述、辩解的机会,将承担对其不利的诉讼后果。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第一百零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三节 开庭审理 第一百四十四条 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n(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n(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n(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n(四)互相辩论。\n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
诉讼时效多少年合同有效期几年
73人看过
-
诉讼时效有多长?诉讼时效期限为多少年?
80人看过
-
诉讼合同无效的时效是多少?
158人看过
-
诉讼时效期2年合同类型
102人看过
-
确认解除合同效力之诉的诉讼时效为多少年
269人看过
-
诉讼时效合同起效期
215人看过
-
租赁合同诉讼时效是多久租赁合同诉讼时效是多少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24租赁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20年以上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诉讼时效为2年的诉讼时效是多少年?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16第一百三十五条【普通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六条【特别诉讼时效】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瑕疵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第一百三十七条【最长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
-
行政诉讼时效有效期,法定行政诉讼时效多少年江苏在线咨询 2021-11-18根据情况分析,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通常为6个月或15天。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起诉讼。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房地产诉讼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20年以上,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5年以上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二、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
-
合同可以请求多少年的诉讼时效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6-05一般来说合同的诉讼时效是三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权利人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人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2022年合同诉讼时效期为几年?湖南在线咨询 2023-01-06合同诉讼时效期是3年。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