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条件的民事行为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5 08:17:23 252 人看过

一、附条件的民事行为有哪些

附条件的民事行为根据所附条件的性质有如下几类:

1.附延缓条件的行为和附解除条件的行为。

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虽已成立,但并不立即发生效力,其效力处于停止状态,条件成就后才生效。附解除条件的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已发生效力,但如果该条件成就,则其效力消灭。

2.附肯定条件的行为和附否定条件的行为。

附肯定条件的行为是指当事人之间设定的权利义务以一定客观事实的发生为条件成就,附否定条件的行为是指以指明事实的不发生作为当事人之间设定的权利义务成立的条件。

二、附条件行为的要求

附条件行为的要求主要是针对所附条件的:

1.条件应当是尚未发生的事实,即具有未来性,如果当事人约定的事实在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则不构成民事法律行为的所附条件。

2.条件应当是当事人在约定时不知道其将来是否发生,即具有或然性,如果当事人在约定之时确知其在将来必须发生或者必须不发生的事实,则均不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所附条件。

3.条件应当是当事人依其意志所选择的事实,即具有意定性。如果是法律规定的条件则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所附条件。

4.条件应当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事实,即具有合法性。

5.条件应当是约定用于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事实,即具有特定的目的性。

三、附条件合同附期限合同的区别

附条件合同与附期限合同的区别在于是作为附款的条件或者期限,其客观上是否可确定,作为条件的附款必须是将来客观上不确定的事实,而作为期限的付款是以将来确定的事实的到来为客观的,如果不属于将来或不是确实的事实,则不能成为期限附款。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3日 11:2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期限吗
    1、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2、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律师补充: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第一百五十九条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第一百六十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
    2023-05-06
    480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的处理方式
    附有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行为中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必须满足所附的条件才能在条件成就时产生法律效力。解除条件又称消灭条件,是指民事行为中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所附条件成就时失去法律效力。附延缓条件的民事行为,在条件成就之前已成立,但效力处于停止状态。延缓条件的作用,推迟民事行为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法律效力。附有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指的是在民事行为中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必须满足所附的条件才能在条件成就时产生法律效力。解除条件又称消灭条件,是指民事行为中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所附条件成就时失去法律效力。附延缓条件的民事行为,在条件成就之前己经成立,但效力处于停止状态。延缓条件的作用,推迟民事行为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法律效力。 【 解 除 条 件 与 附 条 件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三类:解除条件、终止条件、
    2023-09-02
    176人看过
  • 刑事案件中哪些行为可附带民事追诉
    一、刑事案件中哪些行为可附带民事追诉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是:1.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法定代理人符合法定条件;2.有明确的被告人;3.有请求赔偿的具体要求和事实根据;4.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5.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审理期限是多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审理期限是一般为两个月至三个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以在立案后一审判决前提起,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应当提交附带民事诉讼状。人民法院
    2023-08-15
    361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中什么是附条件?
    有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有决定该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所谓条件,是指未来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不确定事实。有条件的行为称为有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条件类型分为延迟条件和解除条件。条件包括如下:(1)延迟条件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条件,使法律行为只有在约定的事实出现时才能生效;(2)解除条件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性的存在,使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实现时终止的条件。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有什么区别在实务中,同一件事实,究竟应认定为期限,还是应认定为条件,须基于必成事实抑或偶成事实。在长期的司法实务和学说理论中,积淀了不少区分方法。1、条件是不确定的偶然性事实,期限是确定的必然性事实。(1)时期确定,到来不确定,为条件。例如“俟60大寿送电视一台”,60岁虽确定,但人之寿命不可测,是否能活到60岁不可知,具有偶发性。(2)时期不确定,到来也不确定,为条件。如“司法考试通过之
    2023-07-14
    314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名词解释
    一、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名词解释(一)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一方还是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其可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二)根据其是否必须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三)根据其行为是否需要当事人支付对价(互为对价,但是非为要求等价性),民事法律行为就可以分为: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四)依据其行为生效是否以标的物的交付为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诺成行为和实践行为。诺成行为自当事人达成合意时成立,当事人交付标的物为履行其义务;而实践性行为自当事人交付标的物时成立,交付标的物为行为成立的要件。(五)根据其相互间的关系,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主行为和从行为。从行为依赖于主行为。(六)根据行为人实施行为所要发生法律后果的性质,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财产行为和人身行为。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条件的类型(一)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这是根据条件的效
    2023-06-11
    348人看过
  • 民法典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成立
    一、民法典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成立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是什么所谓的条件是指将来发生的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不确定的事实。具有以下特征:(一)条件存在于所附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之中,并且构成该意思表示的一部分。(二)条件是表意人自己附加到意思表示之中去的,而不是他人违背表意人的意愿硬塞进去的,也不是法律直接规定的。(三)条件必须是作出意思表示时尚未发生的、将来的、不确定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实。
    2023-06-19
    199人看过
  • 什么是附带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有哪些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附带民事诉讼需要满足下列条件:1、附带民事诉讼以刑事诉讼的成立为前提。2、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符合法定条件。3、有明确的被告人。4、有请求赔偿的具体要求和事实根据。5、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6、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范围是如何的1、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范围为被害人遭受的经济损失以及人身损害赔偿,如果犯罪分子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又被判处罚金的,其财产如果不足以全部支付,应当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
    2023-07-23
    491人看过
  • 附条件的民事行为有效性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一、附条件的民事行为有效性的判断标准是什么1.条件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也就是说,条件不是现实存在的,而是属于尚未发生的客观不确定的事实,可能实现也可能不实现,条件具有不确定性。2.条件是由当事人设定而非法定的。作为条件的事实必须是当事人自己选定的,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而不是由法律规定的条件。即它是合同中的任意条款而非法定条款。3.条件必须是合法的。当事人不得以有损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事实或有损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作为合同的附条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如果所附条件违反法律规定,应当认定民事行为无效。4.条件不得与合同的主要内容相矛盾。违法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如双方当事人不能约定某人杀死某人作为合同生效的条件。二、附条件附期限的合同区别附条件的合同与附期限的合同区别是:1.所附内容的确定性不同:附生效条件合同中的“条件”是否发生需具有不确定性,是将来可能发生
    2023-11-08
    100人看过
  • 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民事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
    民事违法行为有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行为,侵犯国家的、集体的财产的行为,侵犯他人的财产和人身权利的行为三种。民事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首先是要求民事违法主体侵害了他人受到民事法律保护的权利,其次要求行为确实违反了民事法律的规定。一、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民事违法行为有三类,即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行为,侵犯国家的、集体的财产的行为,侵犯他人的财产和人身权利的行为。根据当事人所负的义务不同,违法行为有违法的作为和违法的不作为两种。违法的作为指实施法律禁止做的行为;违法的不作为指不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可能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二、民事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民事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有两个方面的要求:1.侵犯他人
    2023-07-04
    427人看过
  • 民法典单方民事法律行为能否附条件?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2024-05-14
    292人看过
  • 条件附带的民事法行为是指什么意思
    一、条件附带的民事法行为是指什么意思条件附带的民事法律行为就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当中设立一定的事由为条件,以条件的成就与否,或者说是是否发生作为决定民事法律行为法律生效或者解除的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条件是意思表示的一个部分,它有如下特征:1.条件是民事法律行为意思表示的一个组成部分。条件存在于所附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之中,并且构成该意思表示的一部分。而不是说先有一个不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存在,然后再给它加上一个什么条件。2.条件决定民事法律行为固有效力的发生、存续或者消灭。3.条件是将来的、不确定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实,具有未来性和或然性。4.必须是合法事实,具有合法性。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侵害他人权利为目的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二、附条件合同需要满足哪些条件附条件合同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包括延缓条件、解除条件、肯定条件、否定
    2023-11-04
    385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和期限的区别
    一、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和期限的区别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和期限的区别是:附条件是在条件成就时按照约定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或失效,而附期限则是约定的期限到来后,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或失效。此外,条件成就具有偶然性,而期限的到来具有必然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第一百五十九条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第一百六十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二、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必须具备哪些要求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必须具备的要求如下:1.必须是将来的事
    2023-08-15
    446人看过
  • 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条件类型介绍怎么写
    一、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条件类型介绍怎么写在介绍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条件类型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那些附有决定该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条件类型主要可分为两大类:1.延缓条件:此类条件旨在限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发生。具体而言,当约定的某一事实出现时,原本处于待生效状态的法律行为方才开始生效。2.解除条件:与延缓条件相反,解除条件则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存续。当某一约定的事实出现时,已经发生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将因此终止。在《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中,明确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并且区分了附生效条件和附解除条件的情形。这一规定为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二、附条件民事行为能力认定条件在认定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时,我们主要依据两个标准:年龄和精神状态。根据《民法典》的规定:1.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
    2024-08-01
    342人看过
  • 民事行为有什么条件
    一、民事行为有什么条件(一)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二)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三)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五)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
    2023-05-06
    24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哪些犯罪行为有附带民事诉讼,哪些犯罪行为无附带民事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07
      刑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刑法第三十六条和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并没有限定哪些犯罪行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所以凡是犯罪行为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都应当允许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
    • 票据诈骗罪的刑事附带民事条款的行为有哪些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2-20
      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对于被告人未委托辩护人的,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或者在必要的时候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三)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三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 (四)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 《刑事诉讼法》第155条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
    • 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有什么特点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9-14
      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特点: (1)条件应是将来发生的事实。 (2)条件应是不确定的事实,也就是说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当事人不能肯定。 (3)条件是由行为人约定的事实。
    • 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如何解释?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9-02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附有决定该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生效,就发生效果意思所负载的权利义务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第一百五十九条规定: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
    • 民事行为能力的条件有哪些,有哪些相关的规定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6-15
      民事行为能力的条件:行为人年满十八周岁、或者年满十六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行为人精神状况正常。18周岁以上,患有精神病不能理智地从事行为的人,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