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侮辱诽谤。
如果催收时采取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二.强闯民宅。
收取钱款时指未经住宅主人同意,非法强行闯入他人住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非法拘禁。
在网贷催收过程中,如果是将客户扣留,非法拘禁,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信用卡逾期违规催收怎么办
投诉信用卡暴力催收,必须掌握有效证据。至于哪些有力证据,可以提供双方通话录音、对方发送的侮辱性短信截图、持卡人肢体冲突视频等。
《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多次发送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百六十六条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第四百六十七条本法或者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本编通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适用本编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合同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四百六十八条非因合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适用有关该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本编通则的有关规定,但是根据其性质不能适用的除外。
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
房屋转租的法律风险如何规避
133人看过
-
代持股份的法律风险如何规避
240人看过
-
外商如何运用法律规避风险
380人看过
-
出具律师函如何规避风险
408人看过
-
以房抵款的法律风险,应该如何规避
334人看过
-
众筹的法律风险与规避
121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2022年如何规避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股权转让怎么规避法律风险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25股权转让是集财产权流动、资本募集、资源优化配置等内容于一体的资本融通手段。但在实务中,股东在股权转让中的做法非常草率,很多情况下转让双方仅靠签署一个转让协议就完成了股权转让的整个交易。那么如何规避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股权转让怎么规避法律风险?
-
怎么规避总公司法律风险,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16公司决定设立分公司的,应定期办理登记手续,使其规范运作;决定不设立的,也应绝快终止设立流动,撤销相关文件,清退相关职员,决不能拖泥带水。规范分公司会计财务轨制。明确本公司对分公司的指挥流程与分公司向本公司的讲演流程。
-
司法鉴定人的风险如何规避?陕西在线咨询 2023-11-131、严格审核司法机构及司法鉴定人资,对司法鉴定机构的成立及鉴定人员申请的鉴定资质进行严格把控,提高申请门槛。 2、以公开保证公正,设立第三方权威监督机构。
-
出具律师函如何规避风险河北在线咨询 2023-12-12出具律师函想要规避风险,可以通过如下方式: 1.建立规范的律师函委托代理及授权手续,保证律师函“名正言顺”。 2.律师函对于案件事实的阐述应当做到“言必有据”,不能存在任何“虚假”或“失实”。如果案件连关键事实都证据不足,那就意味着整个案件或存有较大争议,此时是否出具律师函都要慎重考虑了。 3.律师函在对案件进行法律分析和论证时,不宜做出过于绝对的结论,而是应当留有余地。 4.律师函的语言要保持严
-
该如何规避法人代表风险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25如何规避法人代表的风险,我想这个问题从法律层面来讲是如何规避法定代表人的风险: 1、在公司章程中对法定代表人职务权力尽可能予以约束,而将生产经营的决策权、管理权规定给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或股东会等相关会议)。 2、既然担任了该职务,就不要完全放手不管、闭眼签字,而是至少要在签字、表决之前,考虑清楚是否有违法(包括不作为)的情形,如有则投反对票。 3、在公司章程及聘任合同中规定/约定好辞职的权利,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