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抚养权对孩子是有知情权的,我国民法典规定,未取得孩子抚养权一方是有探视权的,为了更好地保障对方探视权地顺利行使,如果相关事宜产生变化地,理应及时告知对方,比如孩子的住址发生变化会影响探视权的行使的,对方有知情权。
怎么争取孩子的抚养权
离婚时关系到孩子抚养权归哪一方的问题,一般先由父母双方协商,就由谁抚养,抚养费怎么出,对孩子的探望等达成统一。如果能达成统一当然是好的,但是通常会有父母双方都争夺抚养权的情况,怎么做才能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呢
(一)起了争议就有可能上法院,我们可以从法院的判决方式来看争取孩子抚养权的有效做法。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首先必须保障孩子的稳定生活,所以收入的稳定、固定的居所是必须具备的。
(二)要注重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太过喧闹的环境,不安的家庭氛围自然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三)孩子所跟随一方的生活习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生活习性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方向,所以这一点至关重要,不可忽视。
(四)最后父母的健康状况,就算父母工作好,环境宜人,生活习惯都不错,但是如果父母本身具有严重的疾病,对孩子的身体是极其不利的。
总结以上几点,要争取孩子的抚养权,不仅要给孩子稳定的生活,还要有能让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条件,唯有如此才能说服法官得到孩子的抚养权。另外,要得到孩子的抚养权也可以从另一方着手,如果自己这一方的条件比另一方更适合孩子成长,也是争取抚养权的重要判断因素。
夫妻离异意味着解除了双方之间的夫妻关系,但这对亲生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的,也就是说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也是继续存在。即使之后孩子没有跟随其中一方生活,但也需要支付相应数额的抚养费,这其实也是履行抚养义务的一种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
抚养权的争取方法有几种,怎么争取小孩抚养权?
446人看过
-
没有子女抚养权怎么争取孩子抚养费
165人看过
-
没有孩子有小孩父母可以争取女方抚养权吗
498人看过
-
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能否免交抚养费?
321人看过
-
孩子从未抚养过,能否争取抚养权?
183人看过
-
孩子的抚养权是否能被小三争取到
348人看过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更多>
-
孩子抚养权争取小孩怎么领取抚养权陕西在线咨询 2022-06-09在争取孩子抚养权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争取:双方基本条件的取证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性质、工作环境、收入状况、居住条件、文化程度、性格修养等,通过对双方的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突出有利因素。
-
没有孩子孩子抚养权能争取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11跟户口没有必然关系,父母对未成年子女都有抚养义务。孩子的归属最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诉讼解决,法院会依法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来决定抚养权的归属问题,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一方抚养另一方需负担孩子抚养费至孩子18周岁。父母双方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征求该子女的意见。
-
怎么争取孩子,怎么争取孩子抚养权,怎么争取孩子抚养权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25法院在处理子女抚养权问题时通常会本着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原则确定子女抚养权归属,法院通常会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学历,家庭环境等因素,建议你方可以多方面举证证明子女由你方抚养将更有利于子女的成长。
-
争取孩子的抚养权, 能否要求法院变更孩子抚养权?山西在线咨询 2021-12-16在一定条件下,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变更子女监护权。从关心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另一方可以要求变更离婚子女的监护权。司法解释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在这里,如何变更监护权的法官可以根据他们对客观情况的主观理解来判断是否应该变更离婚子女的监护权。
-
争取孩子抚养权是小案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15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具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情形的,需要男方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比如正规医疗机构出具的加盖公章的病历复印件,证人证言、学校的相关证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