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财产所有权是(propri&eacte;t&eacte;fidciaire)是财产托管制度(Fidcie)的产物:根据一项法律行为(一般为合同,某些情况下也可是赠与),财产所有人(称为托管人-lefidciant)将有形财产者或者无形财产的所有权临时地、完全信赖地转移给另一人(称为托管受托人或管理人-lefidciaire),后者在对财产进行约定的使用之后,负责将之重又转归托管人或特定的第三人所有。上述情形,托管受托人对托管财产享有的所有权即托管财产所有权。
在托管期间,托管受托人对托管财产享有完全的所有权(包括对财产的占有、使用、处分)。但是,托管受托人对于托管财产行使权利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获得一般所有人通过经营其财产而获得的同样的经济利益。事实上,托管受托人为他人(托管人或受益人)利益而负担的义务,尤其是财产托管制度要求其只能暂时地享有财产所有权的特点,对其行使所有权产生了重大的限制,即对于托管受托人来说,所有权的权能不具有绝对性,托管受托人享有所有权的权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托管受托人的行为必须与托管人赋予其的信任相吻合:他必须以符合其接受所有权的目的相吻合的方式行使所有权的使用权。与此同时,作为托管标的的财产与托管受托人的其他财产是不相混同的。托管财产是以一种特别的财产状态(即资产与负债的总和)而存在的。因此,从实质上看,财产托管的价值,在于使所有权成为为特定目的服务的单纯工具。
托管财产所有权主要适用于两个方面:
一是财产的经营管理。(gestion)财产托管的目的首先可以是为托管人利益而对其财产进行经营管理,即由托管受托人对托管人的全部财产(或一批财产即特定的部分财产)提供经营管理服务。通过托管,托管人可以将其包括企业、全部持有的有价证券、美术收藏品等全部财产委托给托管受托人,由托管受托人对之进行经营管理,并负责收取孳息,在一定期间结束时,将财产所有权重又转移给托管人自己或由其指定的受益人(此种情形称为托管赠与(-fidcie-lib&eacte;ralit&eacte;)。托管期间,成为托管财产所有人的托管受托人对财产享有最广泛的支配权利,但负有义务在其管理期间结束后转移财产或其代理权,并且必须为受益人的利益而进行经营管理。
二是债务履行的担保。(garanties)财产托管的目的也可以是为债务的履行而起担保作用:财产托管制度使债务人可以将其某些财产或一批财产交给债权人,后者即成为该财产的所有人,并在债务得以清偿的情况下,负责将财产重新转移给前者。债权人可对财产充分行使所有权的某些权利(如返还请求权),但不享有所有人的全部权利。他可以对财产实施某些法律行为,但其实施行为不得为满足自己的利益。
以上为学者通常所认定的财产托管制度的两种适用方式:以经营为目的的财产托管(fidcie-gestion)和以担保为目的的财产托管(fidcie-srěte)。除此而外,在法国有关法学词典中,财产托管也被分为三种:一是以担保为目的的财产托管;二是以赠与为目的的财产托管(fidcieàfinsdelib&eacte;ralit&eacte;,即托管期满,托管受托人应将财产转移给第三人,其经营管理财产是为第三人利益);三是以经营管理为目的的财产托管(即托管期满,托管受托人应将财产重新返还给托管人)。
此外,法国学者指出了财产托管与委托及其他相近制度之间的区别。
(一)委托
当委托合同允许受托人为委托人利益而实施法律行为时,即导致代理的产生。在代理活动中,被代理人的利益是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的根据。同样,在以经营为目的的财产托管中,托管受托人系为他人(托管人)利益而实施行为。但代理与财产托管的区别在于,当委托合同授予受托人处分委托人的一项财产权利时,这一处分权利必须被限制于一项特定的法律行为。〔5〕同时,委托人原则上可以随时撤销其委托。然而,在财产托管的情形,管理人基于其完全独立的意志对托管财产(包括企业、全部持有的有价证券等)进行经营管理,对之享有完全的实施处分行为的权利,与管理人实施法律行为的第三人对于管理人的权利的存在及其范围不应有任何怀疑,即财产托管制度保障了交易安全。此外,财产托管制度所赋予管理人的所有人应享有的充分权利(使用、收益、处分),是不可撤销的。
(二)顶替(prête-nom)
所谓顶替,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在订立财产转让合同时,由一形式上的受让人(称为表见受让人-acqeterapparent)以其名义与第三人(出让人)签订合同,而财产的实际受让人为第三人所不知。在与第三人的关系中,表见受让人即顶替人成为受让财产的所有人。但在表见受让人与表见受让人为其利益而为受让行为的实际受让人之间,存在一项协议,其具有委托的性质。根据该协议,顶替人必须为真正的受让人(所有人)的利益而活动。同样,财产托管制度中的管理人也是为他人利益活动,只是其实施的行为对管理人自己产生效果。
财产托管制度中的管理人与顶替人之间存在一些根本的区别:①管理人系从托管人处受让所有权,且该项转让是真实的;顶替协议则包括一项假装行为。②管理人是其支配的财产的实际上的所有人;顶替人则是受让财产虚假的所有人,第三人(假如涉及其利益)可以对这一假装行为提出主张,以重新确定事实并直接向委托人追偿。授予管理人的权力是为了使管理人能够实际地行使管理权。为此,托管人将财产权利实际地转让给管理人行使,以赋予其完全的一种自治权力;顶替协议的目的则并非赋予第三人以最广泛的经营管理权利,而是为了通过该行为确定所受让的权利的真正主体。
(三)虚有权与用益权
虚有权以及用益权与托管财产所有权之间,似乎具有某些相类似的地方,但一方面,与用益权人不同,管理人被授予全面支配托管财产的权利;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人应向托管人或受益人交付其管理的收益,故管理人也不能被视为单纯的虚有权人。
-
法国民法上的托管财产所有权
379人看过
-
什么是财产所有权,公民财产所有权有哪些特征?
105人看过
-
财产所有权具有哪些法律特性?
207人看过
-
表决权信托有怎样的法律特征
174人看过
-
“虚拟财产”及其权属的法律特征
353人看过
-
信托财产具有的独特法律性质
128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财产所有权的特征是什么财产所有权所有权的法律特征主要表现为什么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08财产所有权是财产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属于他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财产所有权的法律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财产所有权的独占性。财产所有权是一种独占的支配权,所有人的所有权不允许任何人妨碍或侵害,非所有人不得对所有人的财产享有所有权。 第二、财产所有权的全面性。财产所有权是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所有物加以全面支配的权利。所有人对所有物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
-
财产所有权侵权行为有哪些特征及危害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08财产所有权侵权危害的行为包括:盗窃、诈骗、敲诈勒索、抢劫、抢夺等。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
法律规定的共有财产的法律特征有哪些?广西在线咨询 2021-06-02第一,共同共有产生的基础是共同关系。共同共有依据共同关系而产生。没有这种共同关系的存在,就不能发生共同共有关系。但是,根据《物权法》第一百零三条的规定,共同共有也可以约定,但该条规定的“约定”,主要是指《民法典》(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的规定。第二,共同共有的财产权利不分份额。共同共有的财产权利不分份额,只要共同关系存在,共同共有人就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权利。各共同共有人行使的
-
什么是知识产权, 有哪些法律特征, 知识产权具有的法律特征是怎样的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18知识产权,又称智力成果权,是指公民或法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而取得的创造性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关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权利;关于表演艺术家演出、录音和广播的权利;关于人们在一切领域的发明权利;关于科学发现的权利;关于外观设计的权利;关于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和标记的权利;关于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以及有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里一切其他来自智力活动的权利。知识产权具有的法律特征:一是知识产
-
信托财产的所有权是否移转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25委托人设立信托并有效成立后,信托财产是否发生移转,主要存在以下三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信托成立后,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发生转移,受托人成为新的所有权人。其主要理由,一者信托财产的所有权移转,是信托不同于委托、捐赠等其他类似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同时大多数国家在立法中均对此作出了规定,如日本信托法规定是“财产权转让”,韩国信托法规定是“信托人将特定财产转移给受托人”,我国台湾省信托法规定是“财产权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