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代表诉讼国外立法例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5 15:55:26 98 人看过

股东代表诉讼各国法律称谓不一,如法国法称为股东个人为公司提起的实施;英国法和美国法称为股东派生诉讼;日本法和台湾法称为股东代表诉讼。股东派生诉讼从原告股东的诉权派生于公司,是代表公司对公司所遭受的损害提起诉讼这一角度考虑;股东代表诉讼则从原告股东是代表着与其具有相同地位的所有股东而提起诉讼这一角度考虑。

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公司法都是一部修改频繁的法律。以美国公司法为例,美国公司立法在早期实行了股东大会中心主义,其后修改为董事会中心主义,现在则侧重于内部权力的制衡,其表现则在于股东对董事会行使职权的约束和制约进一步加强,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是董事对股东大会负有忠实义务,其二则是加大股东权力,如规定股东的派生诉讼。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应当从内部权力制衡来衡量,而不是以是否是董事会中心主义论优劣,在这一点上,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司法在几次的修改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美国的影响。

(1)、英美法系国家

一般认为,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发端于英国。1843年英国福斯诉哈伯特案(Fossv.Harbottle)确立了公司事务的多数决原则——福斯原则(RleinFossv.Harbottle);但是,对于多数决原则的绝对信奉,必然会造成对少数股东权益的伤害;1928年的Hichensv.Congreve案中有了股东代表诉讼的雏形,但事实上,英国司法界直到1975年Wallersteinerv.Moir一案中才正式将代表诉讼一词接纳为法律术语。在确立福斯原则的同时,英国判例法还确立了福斯原则的例外,该例外的情形是比较有限的,英国法院通过判例发展了一系列Fossv.Harbottle原则的例外规则,允许股东在某些法定的情形下可提起代表诉讼,这些例外情况为:ⅰ、制止公司进行违法或越权行为;ⅱ、制止对少数股东进行欺诈,例如某些人将公司财产占为己有并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股权使公司不能起诉;ⅲ、保护个别股东的个人权利;ⅳ、必须获得股东大会特别多数批准方为有效,而没有得到这种批准;ⅴ、公司经营的方式使小股东难以忍受或公司歇业决定不公正地侵害了小股东的权益。英国少数股东的诉讼始终被局限在该例外的有限范围内;为了实现多数股东利益与少数股东利益的平衡,专门制定法从而又出台了不公平损害救济制度;英国1985年《公司法》第459~461条下规定了该救济制度,1989年《公司法》又对其中的部分条款作了修改,福斯原则的例外的范围也得以明确,不公平损害救济制度日趋完善并成为少数股东最受欢迎和经常采用的一种救济方式,少数股东权诉讼救济制度进入了成熟时期。

股东代表诉讼的全面发展出现在美国。1817年的AttorneyGeneralv.UticaIns.Co.案是第一个明显说明小股东有权控诉公司管理阶层的例子。最早创造出DerivativeSit制度的是衡平法院,而美国最高法院则是在Dodgev.Woolsey案中首先处理到这个问题。1882年美国哈维斯诉奥卡兰德案(Hawesv.Oakland)确立了竭尽公司内部救济原则——只有当股东已向公司提出权利要求,并要求采取恰当的行动实现此要求而被公司拒绝,或已过90天仍不起诉时,股东方可提起派生诉讼。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23条第1项规定,原告须详细证明其为请求董事会或相当机构,必要时请求股东或成员大会提起诉讼所尽之努力,以及此种努力未果之原因或未作此努力之原因。美国大多数州和1982年后的《美国示范公司法》都明文规定了该原则。由第23条第项可以得出,竭尽公司内部救济的第一条途径(一般途径)是原告股东提起派生诉讼前必须首先请求公司董事会采取必要措施行使公司的诉讼请求,若董事会拒绝此请求,股东就有权提起派生诉讼,不过,若此拒绝是董事会基于公司的长期和整体利益,是符合经营判断原则的,则法院仍将拒绝受理股东的诉讼;竭尽公司内部救济的第二条途径是向股东大会提出请求,但是,美国只有少数州明确规定原告股东必须向股东大会提出请求或解释为此种请求之理由。从1817年至今,美国股东代表诉讼经过近两百年的演进,在实体法上和程序法上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规则。

(2)、大陆法系国家

在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监事会在派生诉讼中通常扮演代表公司机关的角色,原告股东在提起派生诉讼前一般需要向公司监事会提起请求。即使公司接受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请求后,通过自己的经营判断认为诉讼提起不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公司也无权制止代表诉讼的提起,这与美国法赋予公司机关在一定条件下有权阻却代表诉讼的立法不同。

《韩国商法典》第403条规定,1%以上股份的股东,请求公司(此时监察人代表公司)追究董事责任之诉,公司30日内未起诉,请求股东可以为公司立即提起诉讼;有给公司带来无法挽救之损失之虞时,可立即起诉。

《日本商法典》第267条前3项规定,自6个月以前持续持有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公司监事会提起追究董事责任的诉讼;公司自前项请求之日起30日内,不提起诉讼时,前项股东可以代为公司提起诉讼;因经过前项期间,使公司有不能恢复损害之虞时,虽然有前两项的规定,但第一项的股东可以立即提起前项的诉讼。

我国台湾地区的代表诉讼是1966年公司法修正时仿效日本及美国法制而设立的,修正扩大了董事会的职权并缩小了股东会的职权,以应对企业所有与企业经营分离的公司法立法趋势。在企业所有与企业经营分离的原则下,由于股东会权限缩小,个别股东尤其是少数股东权利的保护,也就相对的重要,代表诉讼的引进也就成为必然。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1日 14: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股东代表诉讼相关文章
  • 股东代表诉讼:股东需要持股10%吗?
    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股东不是必须需要持股百分之十,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股东只要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就有资格提起股东代表诉讼。所谓股东代表诉讼,一般是指当公司怠于通过诉讼追究公司机关成员责任或实现其他权利时;由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为了维护公司利益,并出于追究这些成员责任或实现这些权利之目的,依据法定程序代表公司提起的诉讼。股东代表诉讼(间接诉讼)当董监高或者他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公司拒绝或怠于向该违法行为人请求损害赔偿时,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180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有权代表其他股东,代替公司提起诉讼,请求违法行为人赔偿公司损失。1、针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诉讼----通过监事会或监事提起诉讼;2、针对监事的诉讼----通过董事会或者执行董事提起诉讼;3、拒绝或怠于提起诉讼的----股东直接
    2023-08-12
    122人看过
  • 股东代表诉讼股东的持股比例要求是百分之十吗
    1、股东代表诉讼,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的持股比例要求是百分之一,有限责任公司每个股东都可以提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是公司,胜诉利益归属于公司。2、法律依据:《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的,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
    2023-03-22
    244人看过
  • 我国诉讼制度中有没有股东代表诉讼权
    股东代表诉讼,又称派生诉讼、股东代位诉讼,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公司却怠于起诉时,公司的股东即以自己的名义起诉,而所获赔偿归于公司的一种诉讼形态。一、股东代表诉讼权是什么意思股东代表诉讼,又称派生诉讼、股东代位诉讼,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公司却怠于起诉时,公司的股东即以自己的名义起诉,而所获赔偿归于公司的一种诉讼形态。英美法系国家以及大陆法系国家对股东的此项诉讼权利均有规定,均赋予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权利。二、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1、竭尽公司内部救济规则股东具备了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资格,并不等于股东在公司遭受不正当行为损害时可径行代表公司提起诉讼。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前提条件是公司拒绝或怠于由自己直接向实施不正当行为的当事人提起诉讼,股东未征求公司是否就该行为提起诉讼的意思前,不应该也不可能提起代表诉讼。只有在股东请求监事会、董事会等采取必要措施行使公司的诉讼请求
    2023-06-09
    136人看过
  •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发展及现状
    (一)新《公司法》实施以前自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企业运营的不规范导致了不少问题的出现,各种矛盾凸显。公司董事、经理违反法律和公司章程进行操作给公司和股东的权益造成损失,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给股东带来损失,不公正的新股发行中对小股东利益的侵犯,董事、经理对公司财产的侵犯,等等,屡见不鲜。但由于当时我国《公司法》等法律缺乏股东代表诉讼的相关规定,法院又没有援引判例和创造判例的传统,使得股东在自己和公司的利益造成损失时无法通过司法途径获得救济。从近几年的案例中即可发现,我们的公司立法远远滞后于公司实践,一些股东的诉讼也由于法律的缺位而夭折。与此同时,应该承认,我国也存在司法确认股东代表诉讼的案例。早在1992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即处理过一起股东代表诉讼案件,承认股东有提起代表诉讼的权利。1996年,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张家港市涤纶长丝厂与香港大兴工程公司一案中,按最高人民法院的指示,允许中方使用
    2023-06-20
    330人看过
  • 关于股东代表诉讼赔偿
    股东代表诉讼
    股东代表诉讼中,原告无论胜诉还是败诉,相关的诉讼赔偿问题都是焦点。就此,笔者结合各国立法及我国现实情况,建议如下:首先,根据股东代表诉讼的特性,代表诉讼的胜诉利益应当完全归属于公司,原告股东只能按其持股比例间接受偿权,在原告股东胜诉的情况下,被告应向公司赔偿。其次,应赋予胜诉原告股东在某些特定情形下的直接受偿权,但是,这一权利应以不损害公司债权人和职工的利益为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滥用公司财产、公司不再是继续兴旺的企业时以及不适行为人控制公司时),法院可以判决将损害赔偿金只是在善意股东之间按比例分配。这是因为如果不当行为人是公司的大股东或某些股东,从他们那里取回的赔偿金仍然归于公司,那么他们将会间接地从他们自身的赔偿金中分享利益,这对于提起诉讼的股东来说是显失公平的。再次,应赋予胜诉股东诉讼费用补偿请求权。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告胜诉时,其预缴的诉讼受理费和其他法定诉讼费用
    2023-06-05
    499人看过
  • 小股东代表诉讼维权案
    股东代表诉讼
    导读:公司股权大部分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里。有些大股东利用自己掌握公司控股权的权利损害公司的利益。面对此种情况,小股东可以提起股东代表诉讼。小股东提起股东代表诉讼,此时被告不是别人,正是公司控股股东。日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股东损害公司利益纠纷案件,支持了原告小股东的诉讼请求,判令被告公司控股股东向第三人公司返还其受侵占资金189.44万余元,并赔偿利息损失。法官还首次在判决中认定股东代表诉讼的诉讼时效期间自修订后的公司法施行之日起算,而不是通常情况下的从权利人知晓利益受侵害之时起算,从而保护了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原告林某和被告某科技公司均为北京一家**卡公司的股东,分别占有公司15%和35%的股份。2002年底,**卡公司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2003年,林某提起清算之诉。2004年10月1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林某与科技公司及其他两位**卡公司的股东共同
    2023-06-15
    447人看过
  • 股东起诉法律代表
    公司直接诉讼
    股东起诉法人的理由:股东诉讼是股东向法院提起的损害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的诉讼。可分为直接诉讼和间接诉讼。(一)股东直接诉讼是指股东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提起的诉讼。胜诉后,判决后果归股东自己所有。公司法规定股东直接诉讼包括:1。撤销决议诉讼《公司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股东大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法、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如果股东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司的要求要求股东提供相应的担保。2、《公司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的依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权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15日内书面回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如果公司拒绝提供咨询,股东可以要求人民法院提
    2023-08-05
    181人看过
  • 股东代表诉讼之当事人
    股东代表诉讼
    所谓股东之代表诉讼,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遭受他人侵害,而公司怠于诉讼时,符合法定要件的股东以自己名义为公司利益对侵害人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这种股东所提起的诉讼实质上是代替公司行使诉权,派生公司的诉讼,故被称为股东派生诉讼。传统诉讼法理论认为,民事诉讼当事人是因民事上的权利义务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并受法院裁判拘束的利害关系人。但随着民事诉讼理论和立法的发展,逐渐抛弃了直接利害关系当事人的概念,而代之以纯粹诉讼意义上的当事人概念,即广义当事人概念。广义当事人理论认为诉讼标的权利义务主体以外的非直接利害关系人也可作为诉讼当事人,其诉权可基于法定或任意的诉讼委托或第三人诉讼担保而产生,但是判决对其不具有实质的效力,仅发生程序上的效力。股东代表诉讼正是基于此理念,有机融合于民事诉讼体系之中。?(一)原告。股东代表诉讼中,利益直接受到侵害的主体是公司,理应由公司作为原告提起诉讼。但由于致
    2023-06-05
    324人看过
  • 股东代表诉讼怎么抗辩
    法律综合知识
    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只要公司享有诉权并怠于行使诉权,股东符合相关条件的,均可以提起代表诉讼,不受案由规定及诉讼类型的限制。《公司法》第二十二条股东可以提起确认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无效之诉,也可以提起撤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之诉。
    2024-05-09
    179人看过
  • 股东代表诉讼委托代理协议
    一、股东代表诉讼委托代理协议甲方:乙方:一、甲方因事宜,现委托乙方指派的律师为其代理上述事宜的有关非诉讼法律事务。二、甲方委托乙方律师的具体法律事务为:三、甲方应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材料配合乙方开展工作,乙方应积极履行职责,根据法律和事实维护甲方的合法权益。四、根据乙方的收费标准,甲方同意于签约后就上述委托事务向乙方一次性支付律师费共人民币元。上述费用不包含乙方到广州外办理上述委托事务的差旅费和有关杂费。乙方在甲方支付费用后开始代理工作。五、甲方无正当理由终止委托,应支付双方约定的律师费,并不得要求退还已支付的律师费。六、乙方无故终止代理,应全额退还甲方已交付的律师费。七、甲、乙双方因执行本合同而产生的争议应提交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八、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至律师函发出时终止。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同等法律效力。九、特别约定:无。本人/单位在签署本合同之前,已清
    2022-03-15
    180人看过
  • 建立我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建立我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股东代表讼诉的原告借鉴外国立法的经验,结合我国法制建设时间不长的国情,我们认为,能够代位公司提起代表诉讼的人只限于股东。至于股东资格的条件,我们区分为两种情况:(1)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作为原告的资格不应加以限制。凡是无过错的股东,不管其在公司中的股份的大小,都允许其行使代表讼诉提起权,因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一般最多不超过50人,人数不多,且股东之间有一定的人合性质,一般不宜对股东的原告资格作出限制。(2)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作为原告的资格加以限制。这是因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之间纯粹是资合性质,有些小股东同时又是其他公司的大股东,其有可能借代表讼诉之机扰乱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损害公司的名誉,所以要对其作为原告的资格作出一定的限制。2、公司的诉讼地位在代表讼诉中,公司的诉讼地位非常特殊,是作为原告、被告抑或第三人?学术界对此看法不一。笔者
    2023-06-09
    269人看过
  • 股东代表诉讼持股条件需要满足多高比例
    一、股东代表诉讼持股条件需要满足多高比例1.股东代表诉讼持股条件要求股东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的股份,这意味着,只有持有公司股份达到或超过百分之一的股东才有资格提起股东代表诉讼。2.这一规定确保了提起诉讼的股东具备一定的权益基础,从而能够代表公司维护其利益。二、诉讼条件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股东代表诉讼的提起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1.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时,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如果监事有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如果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在收到股东的书
    2024-07-08
    287人看过
  • 股东代表诉讼可以对股东提起吗
    一、股东代表诉讼可以对股东提起吗实际出资人不能提起股东代表诉讼。实际投资人也叫隐名股东,是指依据书面或口头协议委托他人代其持有股权者。与隐名股东对应者,通常被称为显名股东。相对于以股东私益权为目的的直接诉讼而言,股东代表诉讼是基于股东共益权而产生的间接诉讼,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司的利益,制止损害公司的行力。但因为股东行使的是本应由公司享有的诉权,为了防止股东滥用该诉权谋取私剃,损害公司名誉桶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各国立法均对股东提起代表诉讼加以限制。根据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股东提起代表诉讼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存在损害事实。公司应当受到损害并存在客观的损失。这种损害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违反忠实义务、勤勉义务;内幕交易及短线交易;操纵市场;公司董事、监事、高管人员为自己确定过高的薪酬;公司董事、监事、高管人员抢夺本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等。(2)必须用尽公司内部救济。股东代表诉讼是针对
    2023-03-13
    234人看过
  • 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其他股东能否参与诉讼?
    股东代表诉讼其他股东是可以参加的。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股东代表诉讼的情形1、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时股东代表公司提起诉讼的程序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为了确保责任者真正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公司法》对股东代表诉讼作了如下规定:(1)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的,股东通过监事会或者监事提起诉讼。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180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
    2023-07-05
    305人看过
换一批
#股东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股东代表诉讼又称派生诉讼、股东代位诉讼,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公司却怠于起诉时,公司的股东即以自己的名义起诉,而所获赔偿归于公司的一种诉讼形态。 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必须是公司的股东,一人或多人都可以提起股东代表诉讼,但并非只要是... 更多>

    #股东代表诉讼
    相关咨询
    • 股东代表到会是以股东代表为主体诉讼吗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2-23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股东代表诉讼是以公司为主体诉讼的,股东代表诉讼代表的是公司,替公司起诉维护利益。
    • 股东代表诉讼的特点有哪些,股东代表诉讼有哪些特点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15
      股东代表诉讼提起权,是指公司利益受到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侵害,而公司拒绝或者怠于通过诉讼追究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的法律责任的,符合法定条件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股东代表诉讼的特点有哪些,股东代表诉讼有哪些特点?
    • 股东代表诉讼诉讼费怎样算,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4-07
      股东直接诉讼,是指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基于股份所有人地位向其他侵犯自己利益的人提起的诉讼。此处侵犯自己利益的人包括股东所在的公司及董事或其他股东。 股东代表诉讼,又称派生诉讼、股东代位诉讼,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公司却怠于起诉时,公司的股东即以自己的名义起诉,而所获赔偿归于公司的一种诉讼形态您
    • 股东代表诉讼撤诉法律允许吗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8-04
      股东代表诉讼可以提交撤诉申请书,提交后是否准予撤诉有法院判决。如果法院裁定不准撤诉的,则如果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可以进行缺席判决。
    • 股东代表诉讼的诉讼主体是公司或股东. . .
      香港在线咨询 2021-10-31
      股东代表诉讼不是以公司为主体的诉讼,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是股东,公司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但不是诉讼的主体。股东代表诉讼是股东以自己的名义直接为公司利益提起的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