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违法占用土地;二是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违法占用土地。上述两种情况是指用地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以及办理用地手续或虽然占地经过有权机关批准并且取得了用地手续,但是他的用地手续是通过弄虚作假骗取来的,因此不具有合法性便占地实施建设的行为。如某个农村居民已建有一处住宅,却隐瞒这一情况,伙同村干部出具没有住宅的虚假证明,申请宅基地并获批准。三是超过批准的数量或标准占用土地的。主要指超出批准用地的面积占用土地。比如,某企业被批准占用土地50亩,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却占用了100亩,超占的50亩不具有合法性。四是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
一、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如何认定
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并且具有徇私的目的
如果行为人玩忽职守,严重不负责任,过失致使土地被非法征用、占用,并给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符合玩忽职守罪的构成要件的,应当以玩忽职守罪定罪。如果没有徇私目的,而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有土地的,则只有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才可构成犯罪,但不是构成本罪,而是滥用职权罪。
(二)行为人在实施本罪行为中如果收受贿赂或者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共同贪污有关费用如土地征用、占用费用的,又可能触犯他罪如受贿罪、贪污罪,属牵连犯,应择一重罪处罚。
二、什么是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刑法第410条),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或者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
探究:土地非法买卖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163人看过
-
非法占地表现形式有哪,具体的规定是什么?
414人看过
-
违反土地使用权转让的表现形式和责任形式
63人看过
-
违法占地是侵权纠纷吗,非法占有土地的行为表现
168人看过
-
违法占地行为的形式多样,了解一下哪些表现形式?
323人看过
-
无证非法采矿表现形式
374人看过
我国刑法理论上对于牵连犯的定义至今仍不统一,归纳起来大致主要以下几种定义: 1、牵连犯是实施某一犯罪行为,其采取的方法或者产生的结果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 2、犯罪分子出于直接追求一个犯罪目的,而犯罪的方法或结果又触犯其他罪名的,叫牵连犯;... 更多>
-
非法占地表现形式有哪,具体的规定是什么甘肃在线咨询 2023-08-24非法占地表现形式有:禁止未批先用、越权批地、擅自下放土地审批权;禁止规避审批权,以租代征;禁止不合法的土地供用方式;禁止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禁止集体土地非法入市;禁止非法圈地,违规设立各类开发区、园区、大学城等。
-
违反土地使用权转让的表现形式和责任形式浙江在线咨询 2023-02-17一、违反土地使用权转让的表现形式有: 1、违法转让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主要是指未经批准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 2、违法转让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主要是不符合《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付清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未达到一定的投资开发程度等条件,违法转让出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3、违法转让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主要是非因破产、兼并的原因转让农民集体所
-
中规定土地公有制的表现形式?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19中国现阶段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是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
-
什么是表现形式的表现形式福建在线咨询 2021-08-181、渎职侵权犯罪主要表现。一是不正确履职放纵违法犯罪;二是违法、越权处理公务;三是执法监管监察不作为;四是以罚款代管、代刑;五是野蛮执法;六是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七是违法违规发放相关证照;八是贿选、骗选、破坏选举等。对渎职侵权犯罪认识上的存在钱只要自己不揣腰包就没有问题、渎职侵权犯罪最多就是工作失误、平庸不是错自己什么也不干就不会犯罪等认识上的误区,导致重视不够,易发生渎职侵权问题。 2、贿赂
-
土地权属争议的表现形式及解决办法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27地权属争议的形式具有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表现形式;根据争议发生时是否政府已经进行登记发证这个标准,可将土地权属争议分为未经政府登记发证的土地权属争议和已经由政府登记发证的土地权属争议。前者是指当事人在对土地的日常使用中产生争议,争议产生时政府尚未介入;后者是指争议发生时,政府已经根据一方当事人的单方面的申请或者依职权进行了登记发证.“对已经登记发证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双当事人和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