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受赠人怎么办
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要分情况处理,看赠与人是否依法撤销赠与。如果赠与人是依法撤销赠与的,则受赠人不能获得赠与;如果赠与人撤销的是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的,则不能撤销,受赠人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请求交付。
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的情形有什么
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的情形如下:
1、受赠人对赠与人及其近亲属有严重侵害行为;
2、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却不履行;
3、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赠与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可行使撤销权,赠与人撤销赠与的可要求受赠人返还赠与的财产,可见,赠与合同可附义务,受赠人应按约定履行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法典》第六百六十条规定: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请求交付。
依据前款规定应当交付的赠与财产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三条规定: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
(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
在我国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受赠人怎么办
292人看过
-
赠与人如何确保受赠财产的瑕疵?
185人看过
-
赠与财产权利未转移时,赠与人可以行使哪些权利?
447人看过
-
赠与财产未交付,财产所有权有没有转移
138人看过
-
赠与财产已经交付给受赠人的还可以要回吗
455人看过
-
为什么规定两种赠与受赠人有要求交付的权利
306人看过
扶养通常概指各种社会关系中针对"弱者"所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一般涵盖四个方面: (1)以国家为主体,在特定情形下体现社会福利的公力扶养,包括各种灾害救济、贫困救济、民政抚恤等; (2)以一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单位为主体并逐步走向社会化... 更多>
-
在我国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受赠人怎么办?上海在线咨询 2023-09-13在我国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受赠人可采取的手段: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要求交付。因此,赠与人不烤麸赠与财产的,对于符合条件的,受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其支付。
-
赠与财产权利人可以要求受赠人返还赠与的财物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4-11-25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当事人行使合同撤销权后,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然而,当事人仍然需要承担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和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具体来说,返还财产适用于已经履行的合同,即交付了财产的当事人享有返还请求权,而接受财产的当事人则有返还财产的义务。合同取得的财产包括所交付的财产及其孳息和所支付的费用。折价补偿是指当事人对应当返还但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财产,予以折价补偿。赔偿损
-
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的责任是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29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是否构成违约行为,并承担违约责任,应当依照赠与目的和赠与合同是否经过公证来区分。对于一般的赠与合同,赠与人在转移赠与财产的权利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因而对这类赠与合同,赠与人不给付赠与财产的,受赠人也就不能请求赠与人给付赠与的财产,赠与人不承担违约责任。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因其不得任意撤销,在赠与人迟延履行或者不履行给付赠与财产
-
(五)进行房产赠与需要房产赠与人将房屋交付受赠人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20这里的“交付”要以办理了房屋产权转移登记为准。如果未办理产权转移登记手续,但当事人之间订立了书面赠与协议,房产赠与人将原房屋产权证交付受赠人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也应当认为产权已经交付,赠与成立。一些人为了逃避城市私房买卖最高限价的规定,或为了偷逃房地产税费,或是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买受人达成交易,以赠与为名,变相买卖私有房屋,是一种违法行为,一经查出,将由房地产管理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视情节
-
未成年人房产赠与如何申请赠与?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09父母将房产无偿赠与未成年子女的应按如下手续办理: (1)到公证处办理房产所有人“赠与公证书”和受赠人“接受赠与公证书”或双方共同办理的“赠与合同公证书”以及赠与人和受赠人亲属关系的公证书。鉴于受赠人系未成年人,建议办理单方法律行为公证,即办理房产所有人“赠与公证书”和受赠人“接受赠与公证书”,当然由于各地执行情况不一,最好事先到房管部门询问清楚,按房管部门规定的要求办理为妥。 (2)持办理的公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