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斗殴罪的量刑和定性是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多次聚众斗殴的;
2.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
3.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4.持械聚众斗殴的。
一、聚众斗殴初犯未持械怎么判
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众斗殴的;
(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
(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二、聚众斗殴双方都要判吗?
聚众斗殴的双方参与人是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的,应当按照聚众斗殴罪定罪量刑,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众斗殴的;
(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
(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持械聚众斗殴的。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聚众斗殴罪如何判刑聚众斗殴罪如何量刑
492人看过
-
聚众斗殴怎么判刑?聚众斗殴犯罪量刑标准
89人看过
-
斗殴罪如何量刑:聚众斗殴篇
423人看过
-
聚众斗殴罪量刑标准,聚众斗殴会如何判刑
398人看过
-
聚众斗殴罪进行认定聚众斗殴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249人看过
-
如何量刑聚众斗殴罪?
289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聚众斗殴怎么量刑,聚众斗殴判刑量刑规定贵州在线咨询 2023-05-28以下就是聚众斗殴如何量刑的相关回答。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罪】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众斗殴的 (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 (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
-
法律规定了什么是聚众斗殴罪?聚众斗殴罪如何量刑?湖南在线咨询 2021-11-09聚众斗殴罪是指为报复他人、争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聚众斗殴,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 聚众斗殴罪的量刑:聚众斗殴的,对主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主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与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众斗殴; (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 (公共场所或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 (4)持械聚众斗殴。聚众
-
聚众斗殴罪的处罚规定是什么,聚众斗殴罪的人数与量刑新疆在线咨询 2022-05-071、打架斗殴如果情节和后果不严重,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如果造成人员伤亡,严重的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2、打架斗殴的人数是否三人以上,有可能涉嫌聚众斗殴罪,指为私仇、为报复、为争霸一方等结成帮伙进行斗殴的行为。聚众斗殴罪,刑法规定:⑴、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⑵、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a、多次聚众、斗殴的; b、聚众斗殴人数多、规
-
聚众斗殴罪如何认定聚众斗殴罪如何处罚聚众斗殴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14一、聚众斗殴罪如何认定?聚众斗殴罪是司法实践中较常见的一种犯罪行为,脱胎于1979年刑法中的流氓罪,刑法第292条采用简单罪状的方式对该罪作出规定,未对该罪罪状进行叙明,(一)客体要件。聚众斗殴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有时也致人伤害或死亡,侵犯了他人人身健康权或生命权。一般认为,聚众斗殴罪侵犯的客体为社会公共秩序。(二)犯罪的客观方面。聚众斗殴罪,是“聚众”和“斗殴”两个方面的结合,其客观行为表现在
-
聚众斗殴罪怎么量刑?怎样构成聚众斗殴罪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5-25(一)多次聚众斗殴的; (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 (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持械聚众斗殴的。聚众斗殴主要目的在于争霸一方或者解决私人恩怨而产生的行为,主要手段以暴力方法为主。量刑标准主要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为判决依据。